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黑兔走入青龍穴,二零二四買啥車?,歡迎閲讀。
新的一年,祝大家買車不後悔,不買後悔車
撰文:南哥
不久前,湖北、安徽、湖南北部等地的雨雪天氣就給了大家一個下馬威,原來到了關鍵時候,電車是真的會撲街。
當初發展電車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全球變暖。至于全球變暖這個問題最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他們牽頭發起緩解全球變暖的京都協定書,要求全世界一起遏制變暖,節能減排。
但實際上地球并沒有變暖,反而是變得比較寒冷了。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美國人也沒有死撐着,退出了京都協定書,而且至今美國人也沒有提出明确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在歐洲,瑞士頒布了禁令,要求電動車 " 非必要 " 不上路,據悉德國好像也在準備起草類似的法案,歐洲的問題在于電不夠用,他們用電要求來源于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實現碳中和的目标,但現實情況證明,若是電車數量再這般增長下去,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社會代價可要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中國也沒有明确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由于我們幅員遼闊,氣候類型跨度極大,發展水平差距也比較明顯,一刀切都用電動車顯然是極其不現實的事情,而且燃油車所牽涉的就業和利益鏈條也不是随便能動的地方,從長遠來看我還是不太看好電池車,倒是混動才是最為現實的選擇。
湖北這次凍雨,人們因缺乏雨雪天的駕駛經驗而導致了不少事故,事故導致了高速公路大塞車,不少人幾個小時的路程硬是抗了一兩天,這無論是對人還是對車而言都是極其難熬的經歷。
若是油車還好,引擎本身就是個熱源,暖氣源源不斷,至于電車,冬季本來續航就打折,若是開着暖氣就是折上折,冬季就是電車的死穴。若是油車燃油耗盡,加多十升油還能原地復活,電車要是堵車沒電怎麼辦?不是叫拖車就是叫蔚來家的移動大充電寶了,考慮到很多電動車在極端虧電狀态下還會出現各種 bug,這救援難度可要比油車大多了。
經過這次,正常人應該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電車是不是真的非買不可?
除了湖北冬雨爆出的電車死穴之外,車價的跳水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相信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大家都對汽車價格的大跳水深有體會。中國人的 " 卷 " 可是讓其他國家都聞風喪膽的,這體現在汽車上就是 " 價格戰 "、" 硬體軍備競賽 " … 二十幾萬的國產電車已經有了比歐洲五十幾萬車更炸的性能、更棒的質感、更豐富的配置甚至還有領先一個時代的設計,以至于現在國產車的假想敵已經不再是過氣列強,而是自己人。當然列強們在這輪卷勢之下也紛紛跳水,BBA 大多數熱賣車型的折扣可是讓人瞠目咋舌。
新車的價格跳水也直接導致了二手車市場的跳水,尤其是 15 萬以上的二手電動車而言,開上一年價格腰斬的比比皆是。這對于消費者而言确實是大利好,現在中國市場的汽車價格幾乎是全球最低的水平,我們從未試過以如此實惠的價格買到這麼劃算的產品。
2023 年的大環境如何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中國汽車銷量居然能實現增長,實屬不易,看來 " 價格戰 " 的效果還是相當明顯。
在 2024 年,汽車行業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洗牌,沒有最卷,只有更卷,這次卷的程度會更深,除了常規的三電和智能化,考驗的更是車企的财力和系統整合能力,體量大的車企抗風險力更好,也容易笑到最後,比如吉利和比亞迪,這種有深厚技術積澱和成熟產品線的廠家,在主流細分市場中都有爆款產品撐場子,而爆款意味着規模效益帶來的成本優勢,這意味着在價格戰中會有更多的主動權。
受經濟信心影響,2024 年人們的消費觀會更加務實,更加冷靜,通過制造噱頭來吸引消費者的做法未必像以前那般奏效,新能源異軍突起成為主流的這幾年,誰家的產品好誰家的概念合理大家都心中有數,接下來卷的就是基本功了。畢竟汽車對于大家而言算是僅次于房子的 " 大件 ",不可能説是像換電子產品那樣頻繁,如何把車造得更有品質,比起造得更便宜才是良性的發展方向。
對了,乘聯會近日透露了風聲," 油電平權 " 已在來的路上,車企們準備接招了嗎?
今日話題
2024 年,你們會買什麼車?
歡迎評論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