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春節過後:如果你不想上班了,就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号帆書樊登講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原公眾号授權。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58 篇深度好文:2902 字 | 8 分鍾閲讀
思維方式
春節假期結束了,一連休息了 7 天的快樂,讓 # 不想上班 # 這一話題再度登上熱搜。
很多人的表現幾乎一致:不想起床出門,又不敢擺爛躺平,一想到上班就困倦乏累,無精打采。
實際上,何止放假後 " 不想上班 ",太多人常年厭倦上班。
就像網上很火的那句話:從小到大最焦慮的時間段是周日晚上。即将面臨周一的那種恐懼,時常讓我焦灼到失眠。
不可否認,打工很辛苦,上班很難熬。
但這種對工作的抵觸心理,帶來的只會是更大的無助和恐慌,百害而無一利。
《幹法》告訴我們,既然命中注定是打工,不妨調整好自己的心态,打起精神來解決問題。
如果你不想上班了,不妨問問自己下面這三句話。
一、你是不想上班,還是不想工作?
話題評論區,網友 @青梅的經歷,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今年是她參加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三千多個日夜裏她幾乎 " 沒一天想上班 "。
最初的幾年,作為新人很被動,總被推着做不喜歡的事。
替同事背鍋,遭領導痛罵,長期的壓抑時常讓她内心常常洶湧起一股怒火。但因為懦弱,這股火只會灼傷自己。
等熬了幾年,熟悉了職場規則,她卻因為晉升無望開始自暴自棄。
看着同齡人步步高升,新人們後來居上,自己卻高不成低不就,導致更不想上班。
她安慰自己説:" 上班不就為了賺錢嘛,什麼理想、抱負,開不開心的都不重要。"
是啊,上班有什麼意義呢?對很多人來説收入就是唯一意義。
在他們看來,要不是為了賺錢養家,安身立命,誰會喜歡工作?
但恰恰是這種簡單粗暴的價值交換,才讓我們覺得上班是對生命的消耗。
生活中,還真有一類 " 工作狂 ",每天幹勁十足、樂此不疲。
接觸過他們後,我忽然意識到:" 上班 " 和 " 工作 " 還是有區别的。
很多時候,我們并非不想工作,只是不想上班。
就像《圓桌派》中談起不想上班的緣由,梁文道講的:" 很多時候,大家只知道工作是賺人民币,卻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換句話説,你完全把自己當成了螺絲釘,無法真正融入公司,更無法展現個人價值。
沒有拼勁,找不到成就感,喪失自我價值,這樣的 " 班 ",任是誰都上着沒勁。
那工作又是什麼呢?
我很贊同稻盛和夫在《幹法》裏説的: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當你不再緊盯着薪水,在工作中探索到更有意義的事,比如:
提升了認知,開闊了眼界,亦或是結識了更優秀更有趣的人,就不會覺得工作是酷刑,反而是愉快的體驗。
心理學家弗雷德裏克有個著名的 " 雙因素理論 "。
他認為,薪資、環境是激勵一個人工作的基礎因素。
而真正激勵一個人的是挑戰、認可以及個人成長等 " 動力因素 "。
上班單純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弄明白兩者的區别,就會明白:你厭煩的是麻木枯燥的生活,而非是有意義又能塑造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中混日子,你是賺便宜還是吃虧?
Papi 醬曾拍過一個段子,吐槽職場怪象,其中有一條,着實扎心:
不少人混迹職場十幾年,到頭來發現,自己的待遇竟比剛入行的實習生還低。
一氣之下本想跳槽,但考慮到風險太大,于是紛紛選擇擺爛,成了部門裏的 " 老油條 ":
每天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帶薪喝水上廁所,有事沒事聊八卦;
主管在時,假裝忙碌;老板一走,自己也開溜;
年年績效墊底,月月考勤最差。除了年資增長,一切毫無長進 ......
可就像稻盛和夫所説的:
" 即使你抱怨再多,受到委屈再多,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
我有一位銀行業的朋友,工作七年工資只漲了兩級。
于是逢人就抱怨,説自己這些年,學技能、幹櫃台、跑客户、談合作,該幹的活從不偷懶,沒想到都白混了。
得不到有效回應後,朋友既沒有另謀出路,又無法像從前那樣兢兢業業。
他開始偷奸耍滑,出差時各處旅遊,開會時玩手機,加班時打遊戲看電影……
剛剛 35 歲,他卻因為一點委屈把自己邊緣化,活成了團隊裏的透明人。
後來部門出台新的考核機制,朋友毫無意外地成為第一批被辭退的人。
直到失業,他才意識到:這些年的擺爛,沒耽誤任何人,只害了自己。
這幾年,網上很流行這種 " 摸魚哲學 ",顧名思義就是,渾水摸魚,不好好工作。
不少人厭棄上班,又不得不去,于是乎只能用 " 摸魚 " 對抗,在工作中混日子。
可扪心自問,這種 " 混 ",是賺了便宜還是吃了虧?
職場大咖何加鹽的這段話,可謂醍醐灌頂:" 當你工作中混日子,其實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你自己都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值錢,你的工資怎麼可能高得了呢?"
拒絕躺平并非為了老板,而是對自己負責。
因為你得過且過的每一天,都是人生最大的浪費。
三、你的生活,果真離得開工作嗎?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説:
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在工作中渾水摸魚的人,蹉跎了歲月,耽誤了自己。
用工作雕刻自己的人,卻永遠在進步,永遠有收獲。
前幾天,碰見醫學院的老同學張哥,見他意氣風發的樣子,我簡直不敢相信,就在兩年前,他還因工作頹廢得不成樣子。
當初,張哥一畢業就去了醫院辦公室。
本以為是份安穩體面的工作,卻不想這裏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一篇宣傳稿改五遍也不合格,領導的心思難以捉摸,他多問一句,領導就批評他不動腦子;
還有個奇葩的同事,處處作對,沒事就去打小報告。
當時他剛到部門 20 天,每天上班的心情比 " 上墳 " 都沉重,他不停地自問:" 這麼痛苦,你還在堅持什麼?"
但生活就擺在眼前,人總要養活自己,于是張哥只能逼自己再堅持堅持。
他轉變心态,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小情緒上,而是專注地做好手頭的事。
用心寫好每一篇稿子,認真思考領導給出的意見,虛心向優秀同事請教。
當寫出自己滿意領導也誇贊的文章,張哥驟然發現:原來工作的快樂是如此巨大。
就這樣,他穩扎穩打地努力工作,如今已是宣傳團隊最年輕的主管。
張哥對我説,他最慶幸的,就是自己當初沒放棄,後來也沒躺平。
知乎上曾有很多還未畢業的同學問:" 萬一将來的工作,自己不喜歡怎麼辦?"
有個高贊回答是:" 這世上,沒有哪份工作不辛苦。你什麼工作态度,就什麼命。"
稻盛和夫也曾在《幹法》中寫道: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
我們總會遇到相處不來的同事、話不投機的領導,也可能被日復一日的機械操作耗盡熱情。
可若你視工作為敵,在職場上拼命抵抗,自然頭破血流,一事無成。
若你視工作為進步的階梯,那也必定會不斷精進,被工作成全。
四、結語
古典老師,提出過一個職場 " 三葉草 " 模型。
即除了沿着職級、工資的框架向上爬,每個人還可以不斷自驅成長,把工作改造成 " 在熱愛的領網域努力地玩 "。
為什麼制作這個模型?
因為他也觀察到 " 太多的人,年紀輕輕卻已毫無生機:白天,打卡應卯,随便應付工作;晚上,熬夜刷視頻。"
人生最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别拿工作中的不如意當成不努力的借口。
也别因為随口一句 " 不想上班 " 就放棄努力。
説實話,每分錢都不好賺,我們肩負養家糊口的重擔,不工作也真沒退路。
但有句話説的好,工作是對生活最好的療愈。
與其用 " 混 " 抵觸上班,倒不如躬身入局,尋找工作的意義,在工作中培養自己。
這世上,有人死于 25 歲,葬于 75 歲;但也有人永遠都是 25 歲,幹得熱火朝天,活得熱氣騰騰。
所以,别再抱怨上班辛苦、無聊,趁着年輕,向前奔跑,在最好的年紀活出最棒的自己。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