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已經有孩子被咬!帶娃去户外當心這 6 類毒蟲,歡迎閲讀。
天氣越來越好,又到了帶娃出去 high 的季節,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帶娃去户外露營、遊玩。
一定要注意,這個季節户外的蟲子活躍了起來,最近有不少新聞報道:孩子户外玩耍時,被蟲咬。
寶寶一不小心被蟲子咬,不僅會發紅起包、又疼又癢,甚至會被一些蟲子傳播嚴重的疾病,有致命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
今天,丁香媽媽整理了一份「户外避蟲大全」,盤點一下户外常見的毒蟲,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提前預防。
這 6 類蟲子
帶娃去户外,一定要注意
蜱蟲:讓它咬一口,後果很嚴重
因為能傳播森林腦炎、萊姆病、出血熱和各類原蟲病,蜱蟲幾乎是咬人蟲中最容易引發人恐慌的。
它喜歡生活在草木茂密之處,比如山坡荒地、雜草叢、灌木叢等。每年的 4 月到 10 月,是蜱蟲活動最頻繁的時候。
篦子硬蜱,圖片來源:Wikipedia,Richard Bartz
它不會飛,通常是趴在草尖或者樹葉上,等着温血動物走過的時候,趁機趴到温血動物身上。
當我們穿着短褲進入比較高,樹木比較茂密的地方,或者接觸寵物、野生動物時,比較容易中招。
蜱蟲沒有吸血時非常小,不注意很難發現。但吸飽血後,身體會變大幾十甚至一百多倍,看上去就是個小圓球。
蜱蟲在 96 小時内暴食後的變化,圖片來源:CDC
和蚊蟲等不同,人被蜱蟲叮咬後,幾乎沒有任何感覺。由于吸血時間較長,蜱蟲會将口器持續插入人的皮膚,較長時間的「賴」在人身上。
蜱蟲叮咬的狀态及傷口特征,圖片來源:RELAYHERO
如何處理?
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硬拔或使勁拍打,更不要用煙頭燙。
正确的做法是:
1. 用鑷子從蜱蟲口器的根部夾住它;
2. 用平穩、均勻的力度向上拉,緩慢的拔出來,如無合适的工具,也可就醫處理。
用鑷子拔出蜱蟲,圖片來源:CDC
既要小心,不要擠壓到它們的軀體,也要留意不要讓它的口器斷在體内,否則很容易引起傷口發炎,難以愈合。
如果萬一口器斷了,不确定能否再次取出時,一定要立即去醫院處理。
3. 取出之後,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處。
圖片來源:CDC
紅火蟻:一旦被咬,又燒又癢
紅火蟻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的入侵物種之一。2005 年在我國首次被發現後迅速擴散至整個華南、東南地區。
在公園裏、草地上甚至小區裏,都有可能遇到它們,通常越是經過人工修葺的草地,越有可能有紅火蟻栖息。
紅火蟻的工蟻,圖片來源:Houston Public Media
紅火蟻攻擊性很強,當蟻巢受到侵擾時,比如被人踩踏,就會迅速出動,用尾部的蟄針進行攻擊。
如果身上的紅火蟻沒有被迅速去除,它們将會反復蜇刺,并随着身體旋轉而留下一圈圓形的蜇痕。
紅火蟻的蟄刺動作及傷口特征 ,圖片來源:UpToDate
被紅火蟻蟄後,會出現強烈的灼燒感,其次會搔癢,同時出現紅色凸起,後續還會起泡。
對于過敏的人,嚴重時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全身性過敏反應,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紅火蟻蟄刺造成的嚴重後果,圖片來源:UpToDate
被紅火蟻叮蟄,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衝洗,塗抹皮質類固醇類激素緩解症狀,切不可摳破水泡,否則非常容易感染。
蜜蜂 / 胡蜂 / 馬蜂:一旦被蟄,疼疼疼
蜜蜂、胡蜂和馬蜂非常常見,它們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在野外過于靠近它們巢穴,或是小心碰到它們的洞口時,就容易引發攻擊。
蜜蜂(左上),胡蜂(左下)及馬蜂(右) 攝影:吳超
當遇到蜂類攻擊的時候,不要試圖拍打,群居蜂類會在死亡前釋放出信息素,把同伴引來繼續攻擊。如果被蜂蟄,應盡量保持克制,不大幅度地撲打身邊的蜂類,同時快步遠離。
對于蜂巢附近的蜂類而言,通常快速遠離百米距離,即能有效降低被攻擊的可能。
一些文章常常建議就地蹲下不動,這在蟄刺沒有發生時,有一定意義,但如果蟄刺已經發生,即使原地不動,被蟄位置散發的信息素也會帶來持續攻擊的可能。
被蜜蜂、胡蜂和馬蜂蜇傷很疼,最初是尖鋭的疼痛,随後有輕微的腫脹、發紅,一般不危及生命。
蜂類蟄刺造成的傷痕,圖片來自:UpToDate
如何處理?
1. 查看傷口中有沒有毒刺,如果能看到蜇傷處,用信用卡的邊緣或指甲朝一側将蟄刺刮出。不要使用鑷子,因為可能擠壓蟄刺導致更多毒素進入體内。
2. 用冰袋之類的物品冷敷,減輕腫脹,如果持續疼痛或腫脹,或出現過敏迹象,立馬就醫。
毒隐翅蟲:接觸體液,起斑又潰瘍
隐翅蟲是一類小型甲蟲,種類繁多,其中可能對人有傷害的只占一小部分,它們通常有紅黑相間的配色,被稱為「毒隐翅蟲」。
毒隐翅蟲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特别是西南華南地區更為常見。它們通常比螞蟻略長,但身材較細,全身紅棕色,但在頭部、鞘翅和尾部常呈黑色
某種毒隐翅蟲,圖片來源:圖蟲
毒隐翅蟲喜歡潮濕的環境,在悶熱的天氣較為活躍。但它們通常夜間活動,所以白天人們遇到它們的時候并不多。
毒隐翅蟲常具有趨光性,所以路燈下,甚至是屋裏的燈光,都可能會把它們引來。
當毒隐翅蟲落在身上時,人們常常下意識的用手把小蟲子彈開,一旦我們不小心碾破了毒隐翅蟲的身體,它們體液流到我們皮膚上,就可能造成皮膚紅斑、起泡、潰瘍等症狀。
毒隐翅蟲造成的傷痕,圖片來源:UpToDate
如何處理?
預防毒隐翅蟲帶來的威脅,一方面在家裏開燈時要注意關好門窗;另一方面,它們落到了皮膚上時,要把它們吹走而不能打死。如果需要觸碰,應該帶上手套或者墊上幾層衞生紙。
然後盡快用肥皂水或者爐甘石洗液清洗接觸部位。如果出現腫脹、破潰等情況,最好到醫院找皮膚科醫生處理。
蠓 / 蚋 / 白蛉:一旦被咬,奇癢難耐
相比于無處不在的蚊子,這三類蟲體型更小,不容易被發現,咬起人來也更兇殘。
蠓蟲喜歡在野外成群飛舞,夏季公園内尤其多。從它們中間穿過,有時候還會撞在臉上,通常在黎明和黃昏活躍。
蠓的成蟲,圖片來源:UpToDate
被蠓蟲咬後,會出現腫塊或紅斑,叮咬位置常會奇癢,而且越抓越癢,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瘙癢性丘疹或水疱。
蠓蟲攜帶多種病毒和寄生蟲,被咬之後一定要注意,如出現高熱、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蠓蟲叮咬史。
蚋,又稱黑蠅,在我國分布較廣,南方尤為常見。相比于蠓,蚋能夠輕松地飛到人居住的地方,再加上它們個頭很小,甚至能夠從普通紗窗的洞裏鑽進來。因此無論室内還是室外,都有可能會被蚋叮咬。
蚋的成蟲,圖片來源:UpToDate
蚋咬人奇癢,叮咬後會在傷口處留下小血泡,長時間不退,甚至還會出現紅腫、潰瘍、皮炎等症狀。
蚋叮咬後的樣子,圖片來源:UpToDate
白蛉,又稱沙蠅,體色淺,腿較長,像蚊子,不過翅膀上通常有毛。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常在傍晚至夜間活動,飛行能力不強,白蛉在城市中較少見,但在農村環境比較普遍。
它們特别喜歡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比如房間内、橋洞中等處。
白蛉的成蟲,圖片來源:UpToDate
被白蛉叮咬後,有的人可能毫無感覺,有的人則會有明顯瘙癢感,甚至出現水疱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白蛉在我國還可能傳播黑熱病。
被蠓、蚋、白蛉叮咬,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衝洗昆蟲叮咬和局部反應處,局部水腫可用冰袋冷敷緩解。
必要時,用含有爐甘石或普莫卡因等的外用乳膏、凝膠和洗劑可有助于減輕瘙癢。
旱螞蟥:一旦被咬,血流不止
旱螞蟥,又叫山蛭,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南和華東、海南等地,栖息于潮濕的環境,常見于草木茂盛,濕度很高的地方,因而在城市中以及北方地區不必擔心它們的騷擾。
國内常見的山蛭,圖片來源,Wiki,Bernard DUPONT
山蛭依靠尋找二氧化碳和體温搜尋獵物,會用颚片磨破人的皮膚,注入蛭素并吸血,蛭素能防止血液凝固,因此當山蛭們吸飽血從身體上脱落後,宿主依然會繼續流血。
被螞蝗吸血後血流不止,圖片來源:YouTube,Deep Look
山蛭叮咬一般不會傳播疾病,它們的分泌物有麻痹作用,被咬也不會有痛感,更多的是血流不止帶來的視覺刺激和心理壓力。
螞蝗吸血的過程,圖片來源:YouTube,Deep Look
1. 遇到山蛭吸血,可以通過用指甲或類似的扁平鈍器貼着皮膚撬開螞蟥前端的吸盤,然後再撬開另一端的吸盤,将螞蟥扔掉。
螞蝗被撬開的過程,圖片來源:YouTube,Deep Look
2. 去除螞蟥之後,傷口應先後用肥皂水和清水衝洗,包扎。傷口因為抗凝血因子的原因,會持續流血幾小時甚至三天。可以用按壓法止血,一般不會有大問題。
3. 傷口愈合時可能會癢,抓撓會使傷口惡化甚至再次出血,使用抗組胺劑或冷水可以緩解瘙癢症狀。
講到這裏,可能有家長要問:孩子在户外被蟲子叮咬,什麼情況下需就醫?
無論被哪種蟲子叮咬,一旦出現以下 6 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被蟲子叮咬後,必須就醫的 6 種情況
1. 叮咬部位有刺,不易拔除
2. 叮咬腫脹的部位特殊,發生在唇部、眼睛、喉部
3. 出現發熱、嘔吐、腹瀉、抽搐等症狀,可疑感染蟲媒傳染病
4. 發生罕見的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腫、喘息、嘔吐、低血壓、意識喪失等
5. 丘疹性荨麻疹特别嚴重,即發紅、腫脹且伴随劇烈瘙癢
6. 出現誇張的皮膚反應,例如叮咬部位顯著發紅、腫脹,出現大疱等
帶娃去户外做好這 3 個準備
有效預防蟲子叮咬
全副武裝
帶娃進入公園、郊野等自然環境中時,給他穿上淺色的衣服,這樣更容易及時發現寶寶身上的蟲子。
同時選擇長衣長褲,鞋子也不要穿涼鞋、拖鞋,盡量少地漏出皮膚。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塗驅蟲產品
兩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含有濃度 30% 以下的避蚊胺(DEET)或者濃度在 10% 以下的埃卡瑞丁(Picaridin)的驅蚊劑,趨避蚊蟲。
使用的時候,注意閲讀產品閲讀説明書,最好先噴到手上再塗到臉上。
另外,所有的趨避劑都有有效作用時間,塗上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差。
如果出現了出汗、淋雨等情況,有效作用時間就會縮短,一定要注意不斷補充塗抹,以維持良好的趨避效果。
回家一定要全身檢查 + 清潔
户外活動完,回家後一定要檢查孩子身上被咬,有沒有蟲子。
重點檢查肘窩、腋窩、脖子、耳朵背、頭皮、腹股溝等蟲子容易藏匿的地方,看看有沒有突出的小黑點。
這些位置一定要檢查,圖片來源:UpToDate
最後,祝大家假期快樂!
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覺得本文有幫助,就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參考文獻
[ 1 ] Jerome Goddard,PhD,Patricia H Stewart, MD.Insect and other arthropod bites [ C ] .UpToDate
[ 2 ] Freeman T, MD. Bee, yellow jacket, wasp, and other Hymenoptera stings: Reaction types and acute management [ J ] . UpToDate.
[ 3 ] Freeman T, MD. Patient education: Bee and insect stings ( Beyond the Basics ) [ J ] . UpToDate.
[ 4 ] Bernard A. Cohen, M.D.How to advise parents on insect repellents in era of Zika, chikungunya.FAAP.
本文專家
蛐蛐
合作專家
科普圖書專業譯者
吳小咖
審核專家
昆蟲學工作者
孔令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兒科學碩士
策劃制作
策劃:林乙乙
監制:阿童木、大力
排版:小何、林乙乙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