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谷歌讓百度暫時松了一口氣,歡迎閲讀。
文 | 光子星球
8 月 22 日,百度發布 2024 年 Q2 财報。總收入與去年大致持平,廣告業務收入下滑,但靠智能雲業務的增長填補了收入的空缺,勉強維持了百度核心收入的增長,由大模型帶來的雲業務增長越來越明顯。
财報顯示,百度 Q2 營收 339 億元,同比減少 0.4%;百度核心總收入為 267 億元,同比增長 1%;歸屬于百度的淨利潤為 55 億元,同比增長 5%。其中,百度在線營銷收入為 192 億元,同比下降 2%。非在線營銷收入為 75 億元,同比增長 10%,主要由智能雲業務帶動。
站在業務角度,如果為百度找尋一個參考系,大概率會是谷歌。同樣以廣告收入為 " 現金牛 ",從 " 芯片 - 框架 - 大模型 - 行業應用 " 端到端的思路布局 Gen AI,同樣屬于 " 老錢公司 " 趕 AI 時髦。
谷歌 2024 财年 Q2 财報顯示,在 YouTube 廣告收入走弱情況下,谷歌搜索業務遠超預期,收入 485 億元,同比增長 13.8%。谷歌财報會中表示,"AI 擴展了搜索類型,比如視覺搜索 ",AI Overview 、Circle to Search 功能增強了用户端側的搜索,繼而增加了搜索的使用率和滿意度。
AI 沒有颠覆谷歌,反而增強了谷歌搜索業務,這或許也讓百度暫時松了口氣。畢竟 AI 搜索已經成為了共識,但凡市面新冒出一家公司,都要先喊一句 " 對标谷歌,幹翻百度 "。
百度與谷歌一樣,在關乎 " 錢 " 的事情上格外的謹慎,通過局部測試 AI 搜索功能和上線新 APP,兩家老牌公司其實都在探索新技術與舊業務、商業化、用户體驗之間的邊界。
對于百度而言,在線營銷收入下降可能是階段性的,AI 對搜索和廣告業務拉動尚未顯現。好的一點是,包括 Perplexity 等 AI 搜索公司還在苦惱如何拉月活,而谷歌、百度已然站在了廣告商之中。
大模型吆喝,雲賺錢
" 目前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超 6 億次,日均 Tokens 使用量約 1 萬億。截至 6 月,飛槳文心社區開發者數量已達 1465 萬。"
電話會上,依據慣例,李彥宏仍把焦點放在了大模型身上。但現階段,大模型更像是 " 賠本賺吆喝 ",最終還是要靠雲來盈利。目前國内外有兩種靠雲賺錢的方式,一種以谷歌、微軟和百度為代表的 " 雲廠商 + 大模型廠商 ",通過雲來提供 MaaS 服務;另一種則是 AI Infra 公司把 GPU、算力、模型推理、雲和軟體一起打包,收取服務費用。
在大模型 " 骨折降價 " 的背景下,純來自大模型 API 的調取費用其實對百度營收微不足道。特别當大模型市場還處于早期,為了争取生态合作夥伴和在行業大模型中樹立标杆,百度等大廠更是選擇主動讓利。據光子星球了解,百度給某個賽道、業務遍及全國的合作企業,開出了 " 一年幾十萬 " 的誠意之價。
To B 亦是如此,大模型的得標項目金額在百萬到千萬級别,與雲計算單子相比價格相去甚遠。對于國央企而言,傾向于采購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雲、大模型和應用往往被打包售賣。出于路徑依賴心理,可能在使用某家雲的基礎上,繼續采納該家的大模型產品,所以雲廠商在現階段有天然的優勢。
據非凡產研報告顯示,國内大模型領網域在 2024 年上半年累計得標 207 次。百度在主流大模型廠商中拿下了最多得標項目數量,覆蓋了最多行業,得標金額總額超過 6400 萬。此前,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總裁沈抖曾透露," 國内 98 家央企裏,一半以上使用了百度的大模型平台或者服務 ",這其中就有很多從雲計算時期積攢下的客户。
最終大模型帶來的增益都體現在了雲業務上,百度電話會上透露,2024 年 Q2 雲營收 51 億元,同比增長 14%,高于上一季度的 12%。AI 收入占比 9%,同樣高于上一季的 6.9%。
百度智能雲起步晚,市場份額相對不高,難以與根基深厚的阿裏雲、騰訊雲相抗衡。但 Gen AI 浪潮來臨後,讓兩家公司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國外的微軟,國内的百度。
被寄予厚望的智能雲業務在 2022 年成為了百度增速最快的業務,到 2023 年 Q1 才實現了八年來的首次盈利。連續幾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無疑又給百度智能雲業務打了一劑強心針。
流水的 AI 搜索,鐵打的百度
AI 搜索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賽道,一家既不打底座模型又不拼技術刺刀的 AI 搜索公司—— Perplexity,目前估值約等于一個月暗,這顯得相當性感。
瓜分搜索業務這件事并不新鮮,商品搜索的淘寶,種草搜索的小紅書以及視頻内容搜索的抖音,再到本輪各種的 AI 助手,本質上都是在框内搜索。相較于泛化的 ChatGPT,AI 搜索則更聚焦,在時效性、抓取信源以及理解生成答案上做了更加針對性的工程優化。
從整體趨勢來看,用户對 AI 搜索的熱情很高,這就導致 AI 搜索增速異常得高。數據顯示,7 月份,360AI 搜索訪問量同比增加 82.48%。Perplexity 搜索引擎回答了大約 2.5 億個問題,而 2023 年全年查詢量才有 5 億,一個月已經完成了去年半年的 KPI。
雖然用户願意主動嘗試 AI 搜索應用,但是搜索的大盤仍掌握在谷歌、微軟、百度的手中。而且事實證明,老牌搜索引擎的 AI 化改造同樣勢頭很強勁。據 AI 產品榜 aicpb.com,微軟 New Bing7 月訪問量為 1.78 億,同比增長 31.49%,嵌入 AI 功能的百度搜索訪問量為 3.92 億,同比增長 61.22%。
大廠在搜索改造上沒有創業公司激進,劣勢是不夠 AI 原生,總有一種 " 半截互聯網,半截 AI" 的既視感。最典型的就是谷歌,發個完 Demo 就銷聲匿迹,新功能半年多都遲遲未上線,背後花了大量時間與廣告商拉扯博弈。不過,這種漸進式的改造,也給 AI 搜索商業化留下了空間。
百度财報電話會上披露,Q2 由 AI 生成的搜索結果比例提升至 18%,相較于 Q1 增長了 7%。
" 用遍了所有 AI,還是得去搜百度 ",這可能是目前用户經常出現的情況。
從技術角度看,模型處理還不夠智能,現階段的問題是 " 授權 ",為了提升搜索的準确性,就得引入參考源。理論上是參考資料越全面,質量越高,最後得到的答案質量也就越高。但渠道掌握在大廠手裏,百度有百家号與搜索引擎,騰訊有微信與視頻号,字節有抖音。這意味着,如果某個搜索信源沒有授權給某家的 AI,又恰好不在上述的分發渠道内,便會缺少這個參考源。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據 Quest Mobile 數據,使用新 AI 搜索類 APP 與使用百度 APP 的用户出現了高度重合的現象。以天工 APP 為例,今年 1 月份兩者的重合用户數為 220.8 萬,到 6 月份增長 32.5% 至 292.6 萬。但在各自重合用户占比上卻出現了 " 剪刀差 ",重合用户占百度比例上升,占天工比例反而下降。
這從側面其實也説明,百度 APP 人數仍在上升,反而 AI 搜索用户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百度 Q2 财報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 6 月,百度 APP 的月活躍用户達到 7.03 億人,同比增長 4%。
搜索還沒那麼容易被 AI 颠覆
傳統搜索似乎還沒那麼容易被徹底颠覆。
谷歌在财報電話會上曾表示,"AI 擴展了搜索的類型 "。Lens 中的 AI Overview 導致整體視覺搜索使用量增加,出現在 AI Overview 上方或下方的廣告依舊能吸引企業。
李彥宏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智能體的重要性,這回也将其引進了搜索,一方面解決用户不會搜、不會提問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其個性化搜索需求。搜索不再是輸入輸出的視窗,而是找到智能體的方式,由各個精專的智能體來解決實際問題。
百度财報電話會稱,智能體在百度生态的分發量大幅增加,7 月日均分發次數超 800 萬次,是 5 月的兩倍。
聽起來好像又是下一個智能體的 " 競價排名 " 機制。首先百度有權決定能否分發到百度搜索當中,分發到搜索生态中又可以決定搜到的先後順序,還有用户的 prompt 與不同智能體的關聯度,其變現似乎一比一還原了廣告投流的邏輯。
關于如何用 AI 去重構搜索并沒有答案,改造和另起爐灶皆不過是手段,但廣告的商業模式正在再一次變成共識。
AI 搜索先鋒 Perplexity 最初追求 " 無廣直達答案 ",主要收入靠來自 C 端用户和 B 端企業的付費訂閲。但最近其創始人 Aravind Srinivas 在采訪中斬釘截鐵地表示:" 不管我們怎麼批評谷歌,過去 50 年裏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就是點擊廣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利潤率高達 80%"。
當被問及 " 未來五年,Perplexity 的主導盈利引擎是什麼 " 時,Aravind Srinivas 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廣告 "。就在不久前,Perplexity 已從官網移除了 " 不受廣告驅動 " 的聲明,官宣将在下個月底前引入廣告。
Perplexity 憑一己之力驗證了至少在商業模式上,AI 搜索無法完全颠覆傳統搜索,谷歌、百度等大廠的影子将一直飄蕩在上空。
短時間無法被颠覆的谷歌和百度們,AI 能讓他們一直強大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