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哈啰遭列被執行人亦為助貸主體,導流36%紅線產品,歡迎閲讀。
日前,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 哈啰普惠 ")被列為被執行人。此次被執行,是哈啰普惠涉及一樁與上海鈞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孫某容相關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相關案件審理經過尚未公開。
哈啰普惠前稱是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近年在金融領網域頻頻發力,将業務拓展至信貸、車抵貸、保險、信用卡等。但事實上,哈啰普惠沒有任何金融牌照。
在信貸方面,哈啰普惠在哈啰 APP 中推出 " 臻有錢 " 助貸服務,臻有錢界面顯示最高可借額度為 20 萬元,合作夥伴有百信銀行、中銀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億聯銀行、度小滿。此外,哈啰還推出金融權益類服務,分為 199 元半年卡與 328 元年卡,開通贈送免息券等。中國經營報披露,哈啰背後對接的合作方已經逼近 30 家。
除了臻有錢以外,哈啰還推出借錢優選,合作產品有安逸花、人品借款、借錢呗、薪享花、好信、吉錢花、拍拍貸、滴水貸、還呗、吉客有錢、優速融、花鴨借錢。
但很多合作的產品運營方,本身也沒有金融牌照,如花鴨借錢也是和金融機構合作放款,年利率最高攀至 35.9%,緊貼放貸紅線。
2021 年 12 月,哈啰出行因個人隐私違規被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通報點名。根據通報,哈啰出行涉及的問題有兩項," 未向用户明示申請的全部隐私權限,涉嫌隐私不合規 ";"App 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息未做匿名化處理,涉嫌隐私不合規 "。
除了個人隐私保護問題,臻有錢在利率、催收方面也存在争議。多位用户投訴稱,臻有錢 " 不提供借款合同,年利率達到 36%";" 一鍵多頭授權,過度收集借款人隐私信息 ";不能提前還清,暴力催收。還有用户稱,臻有錢無法正常還款導致逾期。
北京商報曾報道,在貸款申請時,被臻有錢授權的部分助貸公司協定中,又進一步捆綁了多份協定。除了多家金融機構的相關協定,還包括超 50 份個人信息查詢授權書,進一步被授權的給大量金融機構和合作公司等,獲取的信息包括身份證、聯系電話、通訊信息、社保信息、财產信息、就業狀況、收入情況等多項個人隐私信息。
而在今年 3 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的風險提示》,提到一些金融機構、互聯網平台在開展相關業務或合作業務時,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不到位,比如以默認同意、概括授權等方式獲取授權等等。以上過度收集或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
新經濟觀察團指出,這種過度一鍵授權個人信息的方式,并不僅僅發生在借貸業務上。在用户登錄哈啰出行 APP 的那一刻,就必須同意哈啰出行的數十個用户協定。
在保險業務上,哈啰與泰康在線合作,宣傳 " 免費領取 ",默認自動續費。哈啰會在 APP 内宣傳 " 免費領取 "、" 首月低至 x 元 " 的保險銷售術語,但這種宣傳方式早已多次被銀保監會多次點名和通報。
2021 年 11 月,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并在宣傳銷售頁面列示 " 首期 0 元 " 誘導銷售,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和微醫(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分别被罰 100 萬元和 10 萬元。
2022 年 1 月,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 2022 年首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相關 " 套路 " 行為。其中提到,在保險營銷中,保費交納前輕後重、層層遞增等 " 套路保 " 行為也是以 " 優惠 " 之名進行誘導。比如片面宣傳 " 首月 0 元 "" 首月 1 元 "" 免費領取 ",以 " 零首付 " 等套路給人優惠錯覺,實際上是将保費分攤至後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
2022 年 3 月,央視新聞報道了 "1 元保 " 陷阱亂象,報道披露消費者遇到以首月繳費 1 元或免費領取保險為噱頭的信息後,卻面臨保費分攤至後期,并無銷售優惠的情況。在央視新聞的報道中,涉及的公司有悟空保和合作機構泰康在線。
哈啰在 2021 年上市未果。根據财報,其 2018-2020 年分别錄得虧損 22.08 億元、15.05 億元、11.34 億元,累計虧損超 48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