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哈啰遭列被执行人亦为助贷主体,导流36%红线产品,欢迎阅读。
日前,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哈啰普惠 ")被列为被执行人。此次被执行,是哈啰普惠涉及一桩与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孙某容相关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相关案件审理经过尚未公开。
哈啰普惠前称是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年在金融领網域频频发力,将业务拓展至信贷、车抵贷、保险、信用卡等。但事实上,哈啰普惠没有任何金融牌照。
在信贷方面,哈啰普惠在哈啰 APP 中推出 " 臻有钱 " 助贷服务,臻有钱界面显示最高可借额度为 20 万元,合作伙伴有百信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亿联银行、度小满。此外,哈啰还推出金融权益类服务,分为 199 元半年卡与 328 元年卡,开通赠送免息券等。中国经营报披露,哈啰背后对接的合作方已经逼近 30 家。
除了臻有钱以外,哈啰还推出借钱优选,合作产品有安逸花、人品借款、借钱呗、薪享花、好信、吉钱花、拍拍贷、滴水贷、还呗、吉客有钱、优速融、花鸭借钱。
但很多合作的产品运营方,本身也没有金融牌照,如花鸭借钱也是和金融机构合作放款,年利率最高攀至 35.9%,紧贴放贷红线。
2021 年 12 月,哈啰出行因个人隐私违规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点名。根据通报,哈啰出行涉及的问题有两项," 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 ";"App 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嫌隐私不合规 "。
除了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臻有钱在利率、催收方面也存在争议。多位用户投诉称,臻有钱 " 不提供借款合同,年利率达到 36%";" 一键多头授权,过度收集借款人隐私信息 ";不能提前还清,暴力催收。还有用户称,臻有钱无法正常还款导致逾期。
北京商报曾报道,在贷款申请时,被臻有钱授权的部分助贷公司協定中,又进一步捆绑了多份協定。除了多家金融机构的相关協定,还包括超 50 份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进一步被授权的给大量金融机构和合作公司等,获取的信息包括身份证、联系电话、通讯信息、社保信息、财产信息、就业状况、收入情况等多项个人隐私信息。
而在今年 3 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到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等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新经济观察团指出,这种过度一键授权个人信息的方式,并不仅仅发生在借贷业务上。在用户登录哈啰出行 APP 的那一刻,就必须同意哈啰出行的数十个用户協定。
在保险业务上,哈啰与泰康在线合作,宣传 " 免费领取 ",默认自动续费。哈啰会在 APP 内宣传 " 免费领取 "、" 首月低至 x 元 " 的保险销售术语,但这种宣传方式早已多次被银保监会多次点名和通报。
2021 年 11 月,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并在宣传销售页面列示 " 首期 0 元 " 诱导销售,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微医(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分别被罚 100 万元和 10 万元。
2022 年 1 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 2022 年首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相关 " 套路 " 行为。其中提到,在保险营销中,保费交纳前轻后重、层层递增等 " 套路保 " 行为也是以 " 优惠 " 之名进行诱导。比如片面宣传 " 首月 0 元 "" 首月 1 元 "" 免费领取 ",以 " 零首付 " 等套路给人优惠错觉,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
2022 年 3 月,央视新闻报道了 "1 元保 " 陷阱乱象,报道披露消费者遇到以首月缴费 1 元或免费领取保险为噱头的信息后,却面临保费分摊至后期,并无销售优惠的情况。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涉及的公司有悟空保和合作机构泰康在线。
哈啰在 2021 年上市未果。根据财报,其 2018-2020 年分别录得亏损 22.08 亿元、15.05 亿元、11.34 亿元,累计亏损超 48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