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月薪1萬,已經啃不起鴨脖了,歡迎閲讀。
你有多久沒像從前一樣,打開一盒鴨脖,配上一罐快樂水,在周末的晚上狂刷喜歡的綜藝和熱劇了?
如果不是最近一則關于" 滷味為什麼賣不動了 "的話題登上熱搜,很多人甚至都已經忘了曾經快樂的 " 鴨脖時間 "。
畢竟在新近讨論中," 失寵 " 正在成為昔日紅火的鴨脖摘不掉的标籤。
先是今年上半年,煌上煌、絕味、周黑鴨三家休閒滷味巨頭均大規模關店,關店數量少的減少三五百家,多的則減少近一千家。
後又傳來消息,三家公司營收也都不同程度出現下滑,銷量逐年遞減,難掩頹勢。
曾經紅極一時的滷味們,怎麼跌落神壇了?
圖源:作者供圖
滷味的發展歷史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但滷味行業真正加速發展,始于上世紀 90 年代。
彼時趁着改革開放的東風,一批後來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從微末之處崛起,其中也包括後來的滷味巨頭們。
1993 年,江西南昌," 失業女工 " 徐桂芬帶着一口鍋、一個爐子、一輛三輪車、一家門店,創辦了煌上煌。
圖源:煌上煌官網
第二年,重慶,19 歲的周富裕前往武漢,跟着大姐、姐夫學做滷菜。
他和姐姐結合家鄉口味改良滷菜口味,不但在武漢開了首家富裕怪味鴨店,還在 2005 年成功注冊了商标" 周黑鴨 "。
圖源:周黑鴨官網
" 周黑鴨 " 注冊成功的同一年,武漢人戴文軍辭去千金藥業職位,投身滷味行業。
在 " 武漢有周黑鴨,南昌有煌上煌 " 的情況下錯峰競争,在長沙開了第一家絕味鴨脖,意寓 " 絕對沒有這樣的美味 "。
圖源:絕味食品官網
雖説都是從小小的滷味做起,但在人們消費需求水漲船高的年代,幾個品牌勢頭迅猛。
南昌、武漢、長沙,分據三地的 " 滷味三巨頭 " 格局開始逐步形成。
其中,最先起家的煌上煌,主打風味醬鴨,在之後采取 " 直營 + 加盟 " 的模式,順利登頂。
2012 年便已經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榮升 " 滷味第一股 "。
圖源:煌上煌微博
" 後起之秀 " 絕味鴨脖,則借創始人在行業積累的營銷經驗,一路彎道超車。
雖説是三巨頭中成立最晚的,卻幾乎是發展速度最快的,2011 年 ~2016 年間,絕味食品營業收入增長 147%,淨利潤增長 883%。
周黑鴨也不甘落後,2016 年 11 月,宣布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上市。
不過,和絕味鴨脖、煌上煌不同的是,早期的周黑鴨,更堅持采取直營模式。
這種模式重資產運作,同時缺點也明顯,擴張速度卻相對緩慢。
以至于形成一種現象:2019 年時,絕味食品已突破萬家門店、煌上煌坐擁 3706 家門店時,周黑鴨只有 1301 家自營門店。
轉變發生在 2019 年,周黑鴨開放特許經營模式,之後門店數水漲船高。
周黑鴨各類門店的數量變動 / 圖源:界面 · 新聞
那些年,滷味品牌們纏鬥不休,在行業中迅速 " 跑馬圈地 "。
到 2023 年末,絕味食品的門店數量超 15900 家,以加盟店為主;煌上煌擁有 4497 家門店,其中加盟店 4235 家;周黑鴨擁有門店 3816 家,其中特許加盟店 2096 家。
只是競争逐漸白熱化的表象之外,滷味品牌們的苦,大概只有自己最清楚。
通過百度指數可以看到,2012 年到 2020 年,熱鬧的确是屬于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這幾大滷味巨頭的。
2020 年之後,相關搜索指數明顯下降,換言之,人們對于幾大滷味巨頭的關注度正在在下降。
截圖自百度指數
這一 " 刹不住車 " 的下滑趨勢,也寫在三大巨頭的财報數據裏。
今年上半年,絕味鴨脖的門店數相較去年年底減少了近 1000 家。
上半年的營收同樣表現不佳,總收入為 33.4 億元,同比下降 9.73%。
而 2020 年到 2023 年時,絕味鴨脖營收還在呈持續上升趨勢,分别為 24.1 億元、65.49 億元、66.23 億元、72.61 億元。
2017 年,絕味食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圖源:新浪财經
另一邊,煌上煌日子也不好過。
上半年營收 10.60 億元,同比下滑 7.53%;2023 年末門店總數還是 4497 家,今年上半年已降至 4052 家。
周黑鴨更不遑多讓,營收同比下滑 10.97%,一度加速增長的特許經營門店數,到今年上半年也減少了 375 家。
圖源:作者供圖
和門店數、營收一起減少的,還有消費者們的熱情。
這屆年輕人,真就徹底抛棄鴨脖了?
過去,年輕人一直是鴨脖的 " 頭号粉絲 ",消費主力軍。
有調查發現,2021 年中國滷制品消費者,有 64.5% 集中在華東、華南、華北地區。
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占比達 58.7%,且以 22 歲至 40 歲的中青年為主,占比達 78.9%。
年輕人愛吃鴨脖,因為鴨脖适合于聚會、下午茶、晚餐和夜宵等消費場景。
開蓋即食、口味大眾,滷味的休閒娛樂、社交等屬性,與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十分契合。
而從 " 愛吃 " 到 " 不買 ",年輕人揮手和滷味鴨脖説再見,過程不止兩三天。
在近兩年 " 鴨脖賣不動了 " 讨論中,許多消費者直指" 鴨脖越來越貴 "" 店員加秤 "" 鴨脖刺客 "。
" 怎麼説呢?買兩三樣產品,總價就超過 100 元,不如直接買社區周邊的攤位。"
網友自嘲:月薪 1 萬,啃不起鴨脖 / 圖源:小紅書
當年沒事來一盒鴨脖、鴨貨,就能承包整晚快樂的年輕人不會想到:
有一天在滷味上也能感受到" 有些人和事明明還在,你卻已經開始懷念 "的感覺。
許多人開始懷念 " 十幾塊錢能買好多鴨貨 " 的時候。
根據中銀國際數據,周黑鴨鴨脖在 2012 年售價為 45 元 / 斤,2023 年已經漲到 60 元 / 斤。
到今年價格仍在持續上漲,在廣州地區外賣平台上,200 克鎖鮮滷鴨脖價格為 29.9 元,相當于 74.75 元 / 斤。
2022 年初,絕味也開始對部分產品提價 5%,7 月再次對鴨掌、鱿魚等調價,平均提幅達 7%~10%。
廣州地區外賣平台上,200 克招牌鴨脖售價為 24.8 元,相當于 62 元 / 斤。
" 消費降級 " 時代,消費者對滷味們動辄身價暴漲的操作叫苦不迭,滷味品牌們也曾給出回應。
比如鴨貨原材料價格上漲,便是滷味持續漲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煌上煌披露,2023 年春節後,北方原材料供應市場因人員緊缺造成貨源供不應求,鴨掌、鴨翅、鴨脖等相關鴨副產品原料市場價格均大幅上漲。
其中,鴨掌最高漲至 18.8 元 / 斤、鴨翅漲至 9.9 元 / 斤、鴨脖漲至 13.9 元 / 斤。
圖源:圖蟲創意
國元證券也曾指出,早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起,周黑鴨的原材料成本壓力就逐漸顯現。
相關研報顯示,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等滷味企業的成本構成中,原材料普遍占比達到 70%~80%。
原材料漲價了,滷味跟着漲價,降低成本壓力,似乎也正常。
但問題在于,原料漲價時,鴨脖漲價了,原料降價後,卻未見得一起降。
一邊是 " 鴨脖越來越貴 " 的現狀,一邊" 不是鴨脖吃不起,而是自己做更有性價比 "的消費理念轉變。
鴨脖,似乎注定要失去一批老朋友,迎來一批新的對手。
圖源:齊魯晚報
滷味巨頭們經歷了擴張到收縮的轉變,滷味市場這塊香饽饽,卻讓許多創業者、投資者垂涎欲滴。
僅 2023 年,全年注冊滷味相關企業就達到 2.18 萬家,首次突破兩萬家。
到今年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已注冊 1.31 萬家,截至目前我國現存滷味相關企業達到 8.86 萬家。
不少入局者瞄準滷味市場空白地帶,通過品類創新、渠道創新等方式填補消費需求。
以王小滷為例,以虎皮鳳爪為賣點,迅速成為網紅爆品。
2019 年入駐天貓,只用三年時間,年銷售額便已經從 2000 萬元突破到 10 億元。
圖源:王小滷微博
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休閒零食品牌,加速完善滷味線上消費渠道,瓜分不少流量;
由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合并的鳴鳴很忙集團,目前全國門店數也突破了 10000 家。
從產品到渠道,滷味巨頭們感受到了強烈衝擊," 敵人 " 是從四面八方包抄而來的。
圖源趙一鳴零食微博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周黑鴨們的產品線并不豐富,而鴨脖類產品承載的增長空間有限。
業内專家認為,即便是以規模取勝的絕味食品,也不可能無限制地開下去。
至于轉移到線上、主攻營銷帶動銷量的路,似乎更沒有想象之中那麼容易走。
尤其是幾大巨頭都在宣傳方面跌過 " 冒犯年輕人 " 的跟頭的情況下。
未來," 失寵 " 的滷味巨頭們要往哪裏走,是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 年輕人不愛滷味了 " 的另一面,滷味市場并非沒人殺出重圍。
只不過,是在新的賽道上。
相較各大巨頭出現營收或利潤下滑、門店鋭減的情況,後來被稱為 " 四大巨頭 " 之一的紫燕百味雞無疑是個例外。
成立于 1989 年的紫燕,于 2022 年上市,後來一躍與周黑鴨們 " 齊名 ",成為滷味行業 " 四大巨頭 " 之一。
但不同于前者主營滷味鴨貨,紫燕聚焦佐餐滷味,定位簡單粗暴——
" 飯搭子。"
不同于其他三巨頭的休閒滷味定位,佐餐滷味瞄準的是家庭餐桌,門店大多也開設在菜市場和社區。
紫燕主要產品包括夫妻肺片、百味雞、藤椒雞等,在外賣平台上往往和米飯結合進行套餐銷售。/ 圖源美團外賣
2024 年上半年,紫燕淨利潤為 1.98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 10%。
門店也在保持增長,2020~2023 年三年間,門店由 5695 家增至 6205 家,今年上半年增至 6308 家。
不僅紫燕食品,在全國範圍内,佐餐滷味品牌遍地開花。
" 武漢的冷記、江蘇的滷人甲、福建的物只潮滷、四川的霸王滷 …… 它們大多講求性價比和口味,迎合家庭消費。"
也試圖避開以往 " 重口味 "" 不夠健康 " 的質疑漩渦,開始講究葷素搭配,口味定制,多元選擇。
圖源:紫燕百味雞官網
一些觀點認為,滷味的消費場景,正在從休閒回到佐餐。
這種趨勢正在得到驗證——
2015 年 ~2019 年中國佐餐滷制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7.0%,預計 2020 年 ~2025 年将達到 11.4%,均超過休閒滷味。
把滷味當零食吃的人少了,把它當菜吃的人變多了。
但質疑聲也同樣存在。
比如," 佐餐滷味第一股 " 紫燕食品也僅開出 6000 多家門店,第二梯隊玩家規模普遍為千餘家或幾百家。
佐餐企業規模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在于,較難标準化,且往往更具地網域壁壘,可以細分為川滷、潮滷、糟滷以及辣滷等等。
" 同樣一個東西,在川渝大受歡迎,到了其他地方卻可能沒人買單。"
圖源:圖蟲創意
可以明确的是,滷味市場還有更多可能。
一是市場足夠大,發展空間廣。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滷制品行業規模預計将達 4051 億元。
同時,就目前的滷味食品市場而言,集中度也夠低。
絕味、周黑鴨、紫燕食品、煌上煌,再加上久久丫,市場占有率共計也才約 20%,待開發空間巨大。
開在地鐵裏的周黑鴨。/ 作者供圖
畢竟,不管是佐餐滷味熱度持續上漲,還是如王小滷對鳳爪細分品類創新後大獲成功,都無不在説明:
滷味們總要将舊東西翻出新花樣,向新生代消費者靠攏。
就像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開店策略已從 " 跑馬圈地 " 轉變為 " 精耕細作 " 模式;
周黑鴨則推出 " 鎖鮮 & 散滷二合一門店 ",同時布局無人衞星店;
煌上煌在鞏固滷味主業的同時,也積極拓展多元化如發力米制品品牌 " 真真老老 " 等。
同時不少滷味品牌也開始逐漸向 " 聯名化 " 靠攏,試圖抓住年輕人的心 / 圖源:微博 @周黑鴨
不久的将來,或許還會有新熱搜出現。
可能是 " 年輕人又愛吃鴨脖了 ",可能是 " 年輕人開始買佐餐滷味 ",可能是誰又迎來了潑天流量。
" 這是滷味市場在調整船舵方向,也是年輕消費者在根據自己不斷轉變的需求投票。"
不過,當休閒零食變成日常佐餐,不知坐在餐桌前,簡簡單單配一盒滷菜下飯的年輕人,能否找回當年看球賽、綜藝、刷劇時啃鴨脖的滿足感。
以及他們是否也會有一瞬間,像懷念從前的鴨脖一樣,懷念那時買一盒滷味就能快樂起來的自己。
[ 1 ] 《年輕人不愛吃鴨脖了》. 新消費日報
[ 2 ] 從解饞、佐餐到正餐,滷味賽達陷入 " 場景戰 ". 第一财經商業數據中心
[ 3 ] 《滷味江湖生變:休閒向下、佐餐向上》. 斑馬消費
[ 4 ] 《為了賣鴨脖,重慶富豪拼了》. 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