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未來三年,正在加速淘汰這5種人,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有書 Author 有書諾丁涵
作者:有書諾丁涵
來源:有書(ID:youshucc)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大受震撼:
福建福州的郭先生,有一天接到了朋友的視頻電話。
聊了一會兒後,朋友説自己的朋友正在外地競标,需要 430 萬保證金,想借助郭先生公司的賬户走賬。
由于是視頻聊天,可以确認好友的面部和聲音,所以郭先生并未多想,爽快地答應了朋友的請求。
但他萬萬沒想到,對方竟然是一個懂得 AI 換臉和拟聲技術的騙子。
有數據顯示:現在的 AI 技術,已經發展到只要聽一個人的聲音 7 秒,就能完美復刻出他的聲音。
動圖來源:@超級頭腦 AI 魔法師(僅做演示,侵權删)
在震驚之餘,留言區的一條高贊評論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
就連騙子都更新了作案工具,他們的 " 工作 " 都能被取代,就更别説我們普通人了。
的确,随着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很多專業性不強的工作,未來都有可能被 AI 或被會使用 AI 的人取代。
一個人只有順着大勢和規律走,才能在時代和科技浪潮裏脱穎而出。
反之只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反退。
未來三年,社會一定會加速淘汰這 5 種人。
1
拒絕改變的人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説:
"
" 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在于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經濟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要不停地面對各種變化。
這時真正能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對于變化的态度。
著名產品經理梁寧,在課程中舉過一個例子:
有對雙胞胎,2010 年畢業後,一個加入騰訊,一個加入報社。
7 年後,去騰訊的那位不僅年薪百萬,到處都是挖他的獵頭;
而去報社的那位,因為產業的下滑,一切都需要重來。
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兩家部門所附着的經濟體,一個正随着時代的大勢,快速崛起,另一個則被逐漸削弱。
有人説:" 機會和危機,從來都是變化的兩面。"
所有的機會,都藏在變化中,有人落,自然就有人起。
人這一生,沒有誰可以逆大勢而大成。
面對變化,唯有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态,勇敢接受新事物,才能不斷發現新機遇。
相反,如果固步自封、拒絕改變,只會錯失向上的機會。
2
沒有作品思維的人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説》上提過一個觀點:
"
" 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不管那個公司能維持多久,你那份簡歷是一直陪着你的。"
"
然而現在大部分人,都只是機械性地工作,認為只要把任務按時按量完成就夠了。
他們很少意識到,比工作更重要的,是積累自己的作品。
如果一個人在某項工作上做了好幾年,卻沒有一個能拿出手的作品或業績,就很容易給人留下 " 不努力或沒能力 " 的印象。
所以要通過作品提升自身價值,增強職業競争力。
自媒體人 @陳辭令 以前的公司裏,有位做了 10 年的花木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掃綠植。
期間每當他看見綠植生機勃勃時,都非常開心;
但如果它們蔫了,他也會變得心疼、愧疚。
有一天,陳辭令問他:
"
" 你是怎麼做到十年如一日,還對工作這麼認真、這麼熱愛的?"
"
他説:
"
" 因為這些綠植是我負責的啊!
如果它們整天蔫巴拉幾、灰頭土臉,我自己都覺得臉上無光。"
"
那一刻,陳辭令意識到:他不僅是在打一份工,而是在打磨自己的作品。
有句話説:" 職場人最大的清醒,莫過于養成‘作品思維’。"
因為你做出的每一份作品、積累的每一點經驗、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會成為未來升職加薪的砝碼,新工作的敲門磚。
3
不懂復盤的人
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忙了一天,卻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
感覺每天都很努力,但工資和能力一點都不見漲……
如果你也有以上感受,説明你還沒有養成復盤的意識。
" 復盤 " 一詞,來自圍棋術語,指對弈者每下完一局棋後,都要在棋盤上把下棋過程擺一遍。
在擺的過程中,看哪裏下得好,哪裏下得不好,以及每一步有沒有更好的下法,如此便能加快他們的成長速度。
人生如棋,我們每個人,都是和命運下棋的對弈者,更應該養成復盤的好習慣。
通過復盤,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過往經歷中總結成功的經驗、汲取失敗的教訓,以應用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
每一次復盤,都是一次糾正與提高。
就像查理 · 芒格説的那樣:
"
" 只有知道自己将在哪裏摔倒,你才能避開那些坑。"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實用的復盤方法:KPT 復盤法。
之後每當做完一項任務,或者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時,都可以用 "KPT 復盤法 " 進行總結和反思:
KEEP(保持):哪些做法帶來了正向效果,是下次可以繼續保持的;
PROBLEM(問題):列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再做時可以改進優化;
TEST(嘗試):遇到這種問題時,可以嘗試哪些解決方案。
當你刻意復盤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自己正變得越來越好。
4
只想不做的人
有人説:
"
" 世上從來都不缺少機會,只缺少能把握住機會的決心和行動。"
"
很多人都經歷過靈感乍現的瞬間,可極少有人會及時地把想法用于實踐。
再好的想法,不去執行,也是紙上談兵,一無所獲。
再大膽的主意,只要嘗試,就有成功的可能。
小紅書博主 @我是 sel ,是哈佛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前,她和朋友分别給哈佛的三任校長發郵件。
内容是希望有機會和他們聊聊天,了解一下他們的精彩人生。
本來,她們只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
但沒想到,三位校長不僅答應了請求,還抽空和她們一起吃了晚飯。
對此,她感慨説:
"
" 感覺再著名的教授,還是非常願意見學生的,但是畢業後,作為校友再想和他們聊天,可能比登山還難了。"
"
人生就是如此,在很多時候,試錯的成本其實并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
凡事都不可能有完美的開始,最好的做事方式,永遠都是先開始,然後在過程中慢慢迭代。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最終成功了更好,即使不成功,也能幫你避免内耗,收獲未來可以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5
三分鍾熱度的人
斯蒂夫 · 喬布斯説:
"
" 持續的成功,取決于你是否能夠在熱度消失後堅持下去。"
"
深以為然。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每份成功背後,都是日復一日的苦熬與堅持。
但現實中,卻有很多 " 三分鍾熱度 " 的人:他們的每一份喜歡,都是淺嘗辄止,等熱情消失了,也就放棄了。
楊天真在《通透》中,講過一個 " 不定性 " 的小歐,他從小到大,做什麼都是三分鍾熱度:
看到周圍人滑滑板時蠢蠢欲動,練了兩次感覺練不明白,便放棄了;
之後又迷上打羽毛球,打了幾天後,再沒碰過球拍;
工作了一段時間,嫌工資太低,索性直接辭職……
就這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小歐被自己的三分鍾熱度,弄得一事無成、虛度光陰。
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有很多條路都能通往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但前提是:一旦選中一條路後,你是否願意一直堅持下去?
是否願意在堅持的過程中,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如果不願意,或者做不到,那麼再簡單的成功之路,也難以看到曙光。
因為只靠短暫的興趣,永遠無法取得長久的成功。
唯有堅持,才能讓你在行業内嶄露頭角,建立影響力。
▽
小説家雷 · 布拉德伯裏説:
"
" 成功的秘訣就是将每一天都看作是一個新的機會,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
沒有人生來就是佼佼者,要想在殘酷的競争中脱穎而出,就要修煉自己:
積極擁抱變化,變化裏尋找機會;
養成作品思維,學會為自己打工;
每天堅持復盤,嘗試經歷中成長;
開始培養耐心,選中領網域後深耕;
刻意提高執行力,在過程中迭代優化。
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為未來積攢能量。
怕什麼前路未知?
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