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吳鎮宇的痛苦面具,治得了渣演技嗎?,歡迎閲讀。
對不起,今天要聊的主題依然是演技。這實在是因為内娛這幾個月無聊至極無事發生,也因為僅有的一些熱度話題,都圍繞演技。
比如《無限超越班》第二季的吳鎮宇,因為綜藝裏對着各位學員的渣演技表現露出形态各異的痛苦面具,被自己兒子費曼尖鋭評論為 " 錢 ,屎 " 。
這綜藝第一季開頭抓馬後續無聊,但第二季出現吳鎮宇這樣表情真實還總説大實話的黑羊,也算帶來了不少樂趣。
聽他怼學員怼其他導師甚至現場發飙的諸多發言,還真的是直奔這代年輕偶像演員的症結。
就是不知道,他這些不好聽的大實話,到底有多少人能聽進去了。
1
人物解讀
在第四期影視片段的重現裏,吳鎮宇指導張睿演自己演過的角色,《無間道 2》的倪永孝。
張睿是怎麼都演不對,吳鎮宇已經在不耐煩的邊緣,眼看要暴走了,張睿突然來了一句:我沒演過反派。
《我沒演過反派》
這句給吳鎮宇幹懵了,明顯愣了一下。
在後面的節目裏,吳鎮宇直接説這句令他心寒
接着就開始連珠炮一樣輸出:所以你心裏已經有黑白之分了?正派反派是兩個面孔的嗎?你是演一個人呢!有壞人覺得自己是反派嗎?………
最後很無奈地説,你還是要用那個人的角度去看事吧。
這段雖然是吳鎮宇帶情緒疾風驟雨地輸出,但我分明感受到他的一絲無助:啊??演了這麼多年戲的演員,連這都要教嗎??
解讀人物,演員最基礎的工作,都還要人去糾正最基本的心态和方法論,伊這麼多年這麼多角色,都演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給人物貼标籤,劃黑白正反陣營,輕易對人物下定論,甚至直接對标現成的知名角色,這确實是一種行業慣性,每天每時每刻都發生在各種場合裏:項目評估、演員選角、營銷推廣乃至觀眾讨論。
這種簡單粗暴的人物歸納法在這些場景裏有其存在的價值:高效達成信息傳遞,讓對内容沒有判斷的決策人快速建立概念。
但要演繹角色的演員并不該在此列,作為創作者,你怎麼能不去豐滿填充自己的角色,反而動手把它拍得更扁?
而且張睿這句下意識的辯解,忠實反映了他看待角色的潛意識,是 " 他者 " 心态而非創作者心态。他關心的是角色 " 看起來如何 ",而非角色 " 是如何 ",是一種純純的本末倒置。
而這顯然不是個例,我們在近年來無數劇集花絮中聽到主演為了蘇爽美帥的傳播點,給角色設計各種千篇一律的 " 高光戲份 ",持的是同樣一種心态。
吳鎮宇教張睿:我雖然是黑幫,我也想好好做生意,偏偏有人收了錢殺我爸爸,這是我錯還是他錯,誰是反派現在?
就是在教他最基本的解讀角色方法:去揣摩角色的處境,從角色自己的邏輯出發,演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标籤,演人物在情境下的正常内外反應而不是演一種刻板情緒。
這樣塑造出來的角色,就算觀眾依然貼一個反派的标籤上去,也會理解和認同其血肉,将之視為一個豐滿的人。
2
主觀能動性
這幾期綜藝裏,你能看出吳鎮宇非常在意演員的積極主動性。
——在面試何洛洛時,徐若晗給何洛洛搭戲,寧靜非要給何洛洛隊長紅牌,其他導師都不同意。吳鎮宇更是怼得直接:剛才的反應都是女的主動給他,如果沒有女的,(何洛洛)一個人的時候就很尴尬,為什麼不贊美那個女的?他都沒有主動過!
确實,在這段表演裏,何洛洛作為面試人,卻一直被徐若晗掌握表演節奏,被帶出了一點甜蜜與投入。
——同樣是面試,張睿被要求演一個接電話的場景,場景裏他作為試鏡演員以為電話是錄用 offer,結果卻是拒用通知。張睿鋪墊了一長串,最後幾十秒草草結束這個電話,演得一塌糊塗。
這當然暴露他自始至終是一個理解低下型渣演技選手:不會讀題,不會找戲眼,導師需要他呈現的是前雀躍後失落的巨大反差感,他是一點沒 get。這還是導師聽他説自己被拒絕過很多次後,量體裁衣特意給他出的面試題呢。
但吳鎮宇在這段的點評裏也同樣 cue 到了積極,批評張睿作為情境中的演員并沒有為自己的角色努力争取過,沒有反復與電話那頭确認還有沒有機會,能不能再努力。
——後面《無間道 2》的片場試戲裏,吳鎮宇本來打算直接定紀凌塵一組來,但張睿的組長高海寧非常積極地争取,最後求得一個面試 PK 的機會,整組人以更進取的姿态、更精心的設計和更齊心協力的合作,拿下了這個本來不屬于自己的機會。
吳鎮宇的态度非常明确:你努力争取,你給我看到能勝任的可能性,那我當然可以改變自己的固有看法。
這也直指當下這一代演員的致命問題:資源得來太過容易,對表演對角色都沒有什麼進取心,争取角色的方式往往與專業無關—— ta 們更習慣以各種方式去撬動資源,而非向決策人證明自己最适合或能勝任。
如果大家記得,劉宇寧在應對《珠簾玉幕》趙露思粉絲的反對時,開直播直接説這個劇男主對他而言不算什麼特别好的項目。
作為吃瓜樂子人,看他直播這樣直抒胸臆我們雙手歡迎。但作為觀眾,看到演員在劇集拍攝前話裏話外對這個項目如此輕慢,恐怕已經足以讓大家提前給劇一個不及格的印象分了。
這種輕慢之心從何而來呢?他直播裏説的很清晰:" 我以後還有更好的 "" 我都沒覺得這是個非去不可的項目 "。
從外部條件上説,他資源滿溢,戲多到拍不完,在資源唾手可得的情況下,很難去珍惜和重視遞上門的東西。從内在動機上看,他顯然也對自己要飾演的角色無感情、無想法、無愛意,直播中提到項目的種種條件,就是鮮少提到角色本身。
種種輕慢與回怼,當然不能排除他被 diss 後挽尊嘴硬的可能性,但話裏話外呈現的,仍是标準的當下一線演員的主觀能動性到底點在了哪裏。
ta 們當然是積極的,但不是吳鎮宇這輩從底層演起不放過每一個機會證明自己可以的演員所推崇的那種積極。
影帝與當家小生那些年的 TVB 龍套生涯
而這種主觀能動性的 " 由有轉無 "、" 由專業轉移向其他 ",其實也是諸多演員爆火後演技不進則退的根由。
3
戲感
張睿争取到《無間道 2》倪永孝角色後,在這段一邊吃飯一邊看手下逼供的戲份演戲中,不僅説出了我們前面探讨過的 " 我沒演過反派 " 這樣的金句,還被吳鎮宇手把手教學,差點連如何呼吸都被耳提面命。
看完後真的想嘆氣:糊有糊的道理,他是真不開竅啊。
開機不到 3 秒,吳鎮宇就喊停,糾正他的坐姿。
整個人趴着吃飯,既不符合角色背景設定,也不符合角色在這個情境裏的地位氣勢。
張睿挺直了腰板,開始給眼神,又被喊咔。
這次是眼神的頻率和層次:倪永孝的餐桌邊跪着三個小弟,他沒事就看一眼,顯然破壞了整體的壓迫感。
張睿被糾正後重來,又在吃飯這裏被喊咔。吳鎮宇急了,直接走到現場手把手教:你不是來吃飯的,你到底在幹嘛?
他質問張睿在第一次開口説話之前為什麼要吃飯?
這不僅涉及教養問題,也關系到接下來倪永孝一連串動作的節奏。
恨不得連呼吸的時間點都教給張睿後,張睿照本宣科,依然演得非常湊合。
我不知道演員在這一段裏拿到的劇本是怎麼寫的,從我的經驗來説,在沒有台詞的戲份裏,很少有編劇會把角色反應寫得如此細致入微,因為這其實就是演員的二次創作空間。
當下演員認為的二次創作:改戲、加高光、加台詞、加互捅吐血洗澡嘶吼大哭戲份 ……
真正的二次創作:研究每句台詞最适當的語氣,思考每個情境角色的處境與情緒,仔細揣摩每句台詞背後的未盡之意,為角色設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應。
不然同樣的台詞同樣的情緒同樣的動作,你演和别人演的區别在哪裏?你吐的血格外鮮紅嗎?
張睿的懵逼,代表他對整個戲份的前因後果、角色的身份背景使命、角色在這段的心理動因都沒什麼概念。這不是即興表演,劇本他們前一天就拿到了,他還聲稱看過很多遍《無間道》,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拍什麼要演誰,而他對這些完全沒有下功夫。
這也是當下演員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好像演員只需要背台詞(當然有的台詞都不背)和呈現大差不差的情緒,就完活兒了,剩下不會多想一點點。
反過來説,一旦沒有台詞沒有大動作沒有大情緒,就不知道該如何演戲了。
我不止一次在影視劇裏看到演員在沒有台詞又非個人高潮戲份裏不知所措,仿佛面前的一切是一盆 ta 想插手又怕燙的熱水。
節目裏何洛洛在試戲古裝劇時就是如此:要表演的情境是:自己犯錯,師兄自請帶他受過,二話不説就解衣受刑。在這個過程裏,小哥哥除了瞪着一雙惶恐的大眼睛,是一點正常人的反應都沒用啊。不會阻攔不會焦急不會反抗不會求饒,仿佛一個看得有點着急的觀眾 ……
吳鎮宇在教張睿什麼?是怎麼吃飯怎麼説台詞怎麼看别人嗎?不是,是在教他兩件事:一是如何拆解情境給人物以合理的反應,二是賦予反應以舒适準确的節奏。
前者也與人物解讀一樣,是演員最基礎的工作,正如吳鎮宇在節目裏指出的張睿的症結:
而後者,就是演員的天賦經驗功課等種種積累後,逐漸形成的戲感。
對于連走路都還不穩的諸位來説,吳鎮宇也只能不厭其煩地解釋最基本的功課:人物的背景如何,底層邏輯是怎樣,現在的情境是什麼樣的,人物進入情境之前一切如何,他進入後要做什麼,這會令情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 掰開揉碎,普及做演員的常識。
至于戲感,他也無能為力,只能做一遍讓對方學一遍,能模仿個七八分,才勉強能過。
我大概花了一個月,向大家展示了内娛這一代主力偶像演員令人絕望的專業水平,絕大多數人在還沒背好九九乘法表時,就已經被推出來參加大考了。
閲卷的我們,每天都在多種多樣的啼笑皆非的答案裏增長見識,開拓眼界。
但哪怕有影視劇綜每天花樣展示諸位學渣的錯題集,行業還是無法進入優勝劣汰的正向循環中。
可能是因為,哪怕我們打了再多的叉,最後給出一錘定音分數的,從來就不是我們吧。
這麼多演技綜藝,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