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一米七的女演員要瘦到85斤才上鏡?微胖體型抗病能力更強,歡迎閲讀。
近期,一位著名導演發表言論,認為其作品中一名身高一米七的女演員要瘦到 85 斤才上鏡,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讨論,反對者居多,但也有一些支持的聲音,而争論背後,是對于身材焦慮的抨擊。
不知從何時起," 瘦 " 好像成為了我們共同的追求,不敢放肆吃喝,時時刻刻牢記減肥,即使體重處于正常範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林麗珠教授提醒,适量脂肪讓體形優美,也讓身體更經得起 " 考驗 "。
随着生活條件改善,目前營養過剩的人比較多,而且運動量總體不夠,所以大家才強調不要太胖。但這并不代表脂肪不好,要拼了老命去減肥——适量的脂肪可以讓你的體形看上去更優美,精神更加飽滿,更有親和力,讓人身心愉悦。
林麗珠教授介紹,微胖者的皮下脂肪層比瘦人厚,抗寒,其抗病能力也會比瘦人強,更扛得起疾病的 " 打擊 "。
美國疾控中心和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認為:輕微的肥胖對健康更有利,可以降低 6% 的早逝風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老年人的 BMI 值在 27.5 左右,其死亡率最低。
當然,BMI 只是一個評價肥胖的一個健康指數而已,我們還要關注其他指标,特别是内髒的功能性指标,也要關注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每一個時間段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體重的變化一直被治療醫生用來評估腫瘤患者的預後及生存時間。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進行性消瘦,有可能是罹患了惡性腫瘤,甚至有時消瘦還是某些腫瘤的首發症狀。原發性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消化道腫瘤起病隐匿而緩慢,除有食欲不振、惡心、腹脹等消化道一般症狀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進行性消瘦。
林麗珠教授解釋,這是因為:
首先,腫瘤不斷增殖,攝取消耗了大量營養物質。腫瘤患者在攝取營養的同時,癌細胞也不斷在争奪養分,大量消耗人體的營養物質,使得機體逐漸消瘦。
其次,腫瘤組織釋放 " 毒素 ",使得病人出現厭食和發熱。腫瘤患者常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的症狀,以及接受放化療、手術後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現象,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攝入,增加了身體的消耗。
再者,腫瘤病人發展到晚期,或者治療之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消化道癌症、宮頸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失血。腫瘤組織如果壞死,破壞血管,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造成病人消瘦和貧血;消化道梗阻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
最後,有些腫瘤患者在知道自己患癌之後心理壓力極大,茶飯不思,對生活絕望,這種心态也會引起營養攝入和吸收不良,造成消瘦。此外,癌症疼痛、癌性疲乏等,既在肉體上折磨患者,又加重其精神負擔,會造成癌症病人更加消瘦憔悴。
" 人比黃花瘦 "," 命比紙薄 "。過度消瘦的人,中醫往往認為 " 脾腎虧虛,正氣不足 ",不耐受抗癌治療;在治療癌症時,醫生必須注意病人的營養狀況。
研究發現,體重下降不超過 7%,對抗癌藥物尚可收效;如果體重下降超過了 18%,抗癌藥物的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過度消瘦,讓病人臨床症狀更多,生活質量低下,讓許多治療手段 " 英雄無用武之地 "。
要想更健康,需要健康的信念、合理的飲食、科學的運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培養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均衡飲食,減少肥胖幾率,避免過度消瘦,也就是減少了患上癌症的風險!
文 | 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劉苡婷 陳壯忠
圖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