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海洋之門創始人,一個賭上了自己生命的創新者,歡迎閲讀。
作者丨未盈
編輯丨信陵
圖源丨海洋之門官網
逝者無法替自己辯護。
6 月 22 日,美國海岸警衞隊确認,失蹤的 " 泰坦号 " 潛水器發生了 " 擠壓爆破 ",五名乘客全部遇難。
這是一場無人生還的探險之旅。除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富豪乘客,就連這次旅行的組織者——海洋之門(OceanGate)創始人 /CEO 斯托克頓 · 拉什(Stockton Rush)也葬身在自己親手設計的潛水器中。
圖源:海洋之門官網
事發之後,不少媒體批評拉什對潛水器不做認證,對專家意見置若罔聞。言下之意,61 歲的拉什近乎唯利是圖,草菅人命。
這樣説公平嗎?
起碼,對一些熟悉科考和探險的人來説,拉什不僅是天生的探險家,企業家,更是了不起的創新者。
天生的探險家
拉什生于 1962 年,家世顯赫,拉什的祖上有 2 位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籤署人(共 56 位),外祖父曾經擔任聯邦政府高官。
拉什也是學霸。中學讀的是菲利普斯 . 埃克塞爾(中國家長心目中的 " 美國第一 " 中學),本科則是普林斯頓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拉什從小的夢想是當宇航員,成為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大學期間,拉什堅持訓練,19 歲就拿到了飛行執照,據説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噴氣式運輸機飛行員。
之後的拉什在科技領網域創過業,還自己動手制造過一架飛機。但最終,拉什意識到自己無法加入美國的太空計劃,圓不了火星夢,于是決定調整目标,改為探索深海。
在一次采訪中,拉什説,探險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想成為柯克船長(科幻片《星際迷航》的主角),在我們的一生中,最後的疆界是海洋。"
2009 年,拉什與同伴創立海洋之門,提供載人潛水服務,并在深海采集數據和樣本支持海洋研究。
拉什認為,許多有冒險精神的高淨值人群願意花高價去深海旅行,他估算的市場規模高達 2750 億美元,公司獲得的利潤可以反哺深潛潛水器和海洋研究的發展。
海洋之門分為兩個實體,一個是商業化的深潛服務,一個非盈利的海洋研究基金。
這樣的架構,在美國很常見。比如,迪士尼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GS)就是這樣的安排。
一位熟悉科考和探險的人士告訴創業邦,在 NGS 與迪士尼的合資公司裏,迪士尼占股 73%,同時享有所有 NGS 旗下資產的經營權(包括國家地理雜志,頻道、旅行,圖書和數字媒體等,NGS 持股 27% 并一次性獲得十億美元研究資金)。
在過去的 135 年裏,國家地理學會完成了許多探險史上的 " 第一 "(比如發現馬丘比丘、泰坦尼克沉船,以及卡梅隆深入馬裏亞納海溝等),靠的就是這種用私人資金支持科學探險的模式。
這裏需要解釋一個概念,即何為探險?探險和觀光有啥區别?
海洋之門的官網上寫到,探險富有科學價值,深潛的客户不是觀光者,而是肩負任務的探險家,他們需要記錄探險的過程。
拉什説,觀光客就是 " 事後拍拍胸脯,告訴朋友我做到了 ",但深海探索絕對不是商業化攀登珠峰,它的背後有嚴肅的科研和教育價值。
著名電影導演卡梅隆的另一個身份是探險家。
2012 年,卡梅隆進入地球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進行科考。他在創下人類單人深潛記錄的同時,不僅發現了 63 個新物種,他自制的 3D 攝影機也經受住了在海底萬米之下的考驗,完成了拍攝(記錄)。
2021 年海洋之門首次探險海面 3800 米下的泰坦尼克号,乘客需要對泰坦尼克号殘骸進行科學調查、收集影像、視頻和聲納數據,并提交給海洋之門合作的科學團隊來研究。
參加過海洋之門探險的一位前 NASA 高級官員對媒體説:" 我是帶着任務去的,我收集了深海水柱樣本、拍攝了泰坦尼克号沉船和周圍的海洋生物,甚至駕駛了潛水器。
在 " 泰坦号 " 的死者裏,除拉什之外,還有英國企業家哈米什 · 哈丁、巴基斯坦富翁薩哈達 · 達烏德父子,以及法國職業探險家保羅 - 亨利 · 納吉奧萊特。
大眾媒體稱他們是 " 富豪 ",因為他們每人支付了 25 萬美元的旅行費用。事實上,他們也是狂熱的探險家。
60 歲的哈丁曾經因為冒險活動三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2022 年 6 月,他乘坐貝索斯的 " 藍色起源 " 飛船進入了太空;77 歲納吉奧萊特是法國海洋專家,人稱 " 泰坦尼克先生 ",曾經負責 " 泰坦尼克 " 号沉船殘骸的水下勘探,曾經幾十次深入水下探索沉船遺址;48 歲的達烏德也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慈善家,狂熱的自然探索者。
換句話説,這些探險老炮完全了解此行的風險。媒體曾經公布過一份這些 " 客户 " 上船前需要籤署的免責書,上面寫道:" 這個實驗容器沒有得到任何監管機構的批準或認證,可能導致身體傷害、精神創傷或死亡。"
他們信心來自哪裏?起碼有一點。根據媒體的報道,CEO 拉什親身參加了之前絕大多數的深潛活動(累計 14 次探險,200 多次潛水,地點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無一失敗。
一位記者説,拉什是在 " 用自己的生命作為擔保。"
有關媒體的質疑
有媒體説,海洋之門的潛水器沒有獲得認證。
媒體所説的認證指的船級社的一項服務。這些民間或半官方組織會依據行業标準對新型船舶的安全性進行測試和分級。服務不是強制性的,但要收費。
由于海洋之門潛水器屬于全新的物種,既有的标準無法适配。因此,船級社給出的説法是 " 認證會涉及較長的時間和費用 ",但拉什認為,海洋之門的創新方法是以工程為中心,而不是以标準合規為中心," 第三方機構的認證過程太慢,無法跟上公司快速創新的步伐。"
前述那位熟悉科考的人士説,極限探險的設備沒有任何廠家可以提供,探險家只能自己研發,成本基本不可控。" 别説潛水器,哪個企業會有動力去研發一台只有一個客户,而且要求在萬米深海的壓力下還能正常工作的照相機?
以卡梅隆自行設計和制造的潛水器為例,前後用時 7 年,項目耗資上千萬美元。卡梅隆曾經為此到中國大陸籌款,但顆粒無收。最終,由于卡梅隆本人巨大的号召力,探險費用由國家地理,勞力士腕表和卡梅隆個人三方分擔。
有人説,拉什無視同行的預警是将創新置于安全之上。
海洋之門聯合創始人 Guillermo Sohnlein 説的很委婉:全世界做潛水器的圈子很小,大家都認識。一般來説,我們會尊重彼此的意見。但關鍵是,每個人對于潛水器的設計都有自己的看法。
拉什的回答則是直截了當:你要是總想着安全,就别起床,别坐車,啥也别幹。我的确違反了一些規則,但我是用邏輯和工程技術打破了這些規則。
海洋之門的投資人 Aaron Newman 是軟體大亨。他是在參加了海洋之門的一次深潛活動後決定投資的。事發之後,Newman 對媒體記者説:我知道這筆投資會打水漂,但我想成為實驗性事物的一部分。拉什做的事非常前沿,事後指責拉什不重視安全是非常不地道的,是站着説話不腰疼(armchair quarterback)。
在 Newman 這樣的企業家 / 投資人眼裏,拉什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創新者和有遠見的人(hero innovator and visionary)。
拉什的商業野心
在拉什創辦海洋之門之前,全球大多數的潛水器都用于軍隊或是政府批準的深海研究,很少有私人潛水器用于商業,但市場空白就意味着商機,當然也意味着不菲的投資。
據美國媒體報道,海洋之門在 2020 年籌集 1810 萬美元,用于建造兩艘新的潛水器(能潛 6000 米)。
随着不斷突破潛水器的下潛深度和項目體驗的增加(比如商業遊覽泰坦尼克殘骸),海洋之門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
2022 年海洋之門的估值為 6600 萬美元,拉什的身家達到了 2500 萬美元。雖然船票供不應求,價格也從 2017 年的 10 萬美元漲到了 25 萬美元,但由于投入巨大,公司并不賺錢。
投資人 Newman 説自己投的錢并不多,只是個小股東,拉什個人已經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因為拉什的商業夢想并不僅僅是深海探險,或是太空旅行。
拉什曾對《快公司》説:" 探險旅遊是一種證明探險技術有效性的商業化方式。海洋之門可以用探險證明自制潛水器的技術,未來謀求和深海領網域其他商業夥伴的合作,正如維珍銀河所做的那樣。"
維珍銀河是由英國富翁理查德 . 布蘭森于 2004 年創立的航天公司。2021 年,維珍銀河第一次成功向太空發射飛船,單人座的票價現為 45 萬美元。在用探險證明了航天系統的有效性之後,維珍銀河與美國國防部籤訂了商業合同,進入了更具潛力的衞星發射市場。
拉什相信,随着深海和太空旅行日益普及,利潤必然下降,海洋之門更大的機會在于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對深海勘探的需求。
目前,油氣行業大多采用在地面遙控水下機器人潛入深海勘探,拉什曾經對《西雅圖時報》算過一筆賬:油氣行業每年花費 160 億美元購買機器人。對于 3000 米以下的深海檢查,機器人可能要多次潛水才能完成任務,每天花費高達 10 萬美元。相比之下,用潛水器勘探成本只有 3.5 萬美元。
拉什設想,只要海洋之門潛水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驗證,公司就能進入利潤豐厚的油氣行業,真正開啓通往深海的盈利之門。
遺憾的是,拉什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但我們相信,作為一位海洋探險家和創新者,拉什很有可能會未來還會長時間地被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