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手機廠商,風向變了!,歡迎閲讀。
作 者丨駱轶琪
編 輯丨駱一帆
圖 源丨 IC
手機存儲渠道從業人士王川,眼下正為庫存兩極分化的情況焦頭爛額。
" 手機廠商的訂單預測不如半導體大廠那麼精準,導致在目前這個節點,一些產品需求緊俏,供貨跟不上,我一整天都在跟渠道溝通調貨支持;但一些又面臨出貨難題。" 近日,他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國内手機市場進入成熟發展期已多年,但今年的產業鏈情況較為特殊。年初在上遊存儲廠商希冀扭轉虧損形勢的情況下大幅提價,導致整機廠商在早期聽聞風聲後提前備貨。然而,後續終端市場的復蘇進度并沒有特别激進,手機廠商備貨也更為審慎。這才有了王川目前面臨的困境。
供應鏈漲價态勢也反映到了整機端。" 雙十一 " 期間,國内頭部廠商密集發布高端旗艦新品,普遍提價 300 — 500 元。多家公司高管都提到,SoC 主芯片和存儲芯片漲價是成本提高的兩個關鍵變量。
這也影響到廠商間的座次變換。2023 年傳音一度憑借積極的價格策略,在多數廠商面臨出貨量同比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一躍進入全球前五名陣營,營收和利潤高增長。但随着其他廠商積極應對且供應鏈價格壓力加大,2024 年二季度以來,傳音已經跌出前五位置。
市場變換的本質是需求和周期調整。相比于換機周期持續延長的成熟市場,諸多廠商正瞄準成長潛力更大的新興市場。" 出海 " 甚至 " 高端出海 " 成為廠商近年來尤其是今年的重要命題。
同時,新一輪技術變革也在為手機行業下一個十年競争埋下伏筆。這已經不局限于硬體創新,而是軟硬體甚至生态融合創新,未來有望重塑手機行業的競争格局。
海外增長極
張明所在公司此前收購了拉美地區的一座工廠,今年,該工廠接待過不少廠商的視察," 已經在溝通和準備供貨了 "。
随着國内手機市場進入發展成熟期、換機周期持續拉長,海外市場成為廠商近年來重要的增長來源。拉丁美洲正是今年手機廠商競相發力的海外市場之一。
第三方機構 Counterpoint 統計,2024 年上半年國内主流手機廠商中,小米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已達 75%、OPPO 達到 58%、vivo 也占比 48%。從增長空間看,第三季度拉丁美洲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11.2%、歐洲同比增長 8%,這兩個區網域的增速遠高于該季度全球 2% 的出貨量增速,中東非、美國兩大市場領跌。
2021 年一季度至 2024 年三季度拉美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表現,圖源:Canalys
真我 realme 副總裁徐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alme 在今年有兩大機會型市場:拉丁美洲和歐洲。其中拉美是高速增長的市場,且競争相對還不夠充分,因此 realme 今年在拉美市場有成倍速的增長率,這也是接下來會重點發力的市場;歐洲則是在高端市場有成長機會,今年 realme 把旗下 GT 系列產品推向全球,很快看到市場銷量與聲量的超預期增長,因此這将會是接下來發展高端市場的機會點。
" 從 2023 年開始我們識别到,例如中東非、拉美等新興市場,都會是很好的開拓機會點。2023 年底我們相應部署了團隊、進行資源傾斜等。2024 年将更多精力放在拉美市場的營銷、零售陣地建設上,因此在 2024 年抓住了機會。2025 年将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市場的投入。" 他續稱。
這也符合手機廠商海外探索的大概邏輯。一名行業觀察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手機廠商的海外版圖拓展多從與中國接近的市場起步,逐漸拓展到更多區網域。
例如東南亞主要國家與中國均以公開市場渠道進行手機銷售為主,因此主流廠商會先選擇将國内的經驗復制到東南亞市場,在此過程中也牽引部分國内渠道商進入東南亞開展業務,由此形成重要的海外增量。
随着東南亞市場發展穩定,國内手機廠商就要進入相對差異化的區網域,如歐洲、拉丁美洲,以運營商市場占據主導,廠商需要邊摸索邊發展。尤其歐洲被視為全球手機品牌高地,一旦在歐洲建立聲量後,更容易在其他海外市場拓展業務邊界。
Counterpoint 分析師張祺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4 年相比之下,拉美是成長性市場、歐洲是恢復性市場;印度市場銷售有所回落,但從長期來看,這依然是經濟和人口增速有較大支撐的藍海市場。
"2025 年,我們認為全球環境中,新興市場的手機銷售增速會高于發達市場,這裏‘手機發達市場’特指如中國這類成熟市場。其中較大的機會點會在印度和拉美,印度因為今年基數較低而在明年會有不錯的增速;拉美市場已經進入了眾多玩家,當前還是在各自進行市場鋪墊階段,看來也會有不錯的增量空間,拉美的增量會略高于中東非市場。" 張祺分析道。
角逐 " 兩端 " 市場
受益于發力海外新興市場獲取成長性,傳音是其中典型。但多重因素變化也令其好似坐了趟過山車。
IDC 統計顯示,2023 年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十年來出貨量最低的年份,在除蘋果之外主流手機廠商出貨量均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傳音以 30.8% 的增速首次站穩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五位置。
一名供應鏈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彼時傳音的產品在全球熱賣,部分原因在于其對大内存的產品規劃受到歡迎。
相比國内 2023 年積極推進大内存產品普及,海外市場并未推進那麼快速。" 據我了解,傳音從以前主要為 8G 和 16G 的閃存,全面轉到 32G 和 64G,還加量不加價,疊加海外新興市場的換機機會,自然容易吸引用户。" 該名人士續稱。
但很快 2024 年有了明顯轉變,傳音前五的位置僅延續到一季度便拱手讓人。
(2024 年三季度全球 Top5 手機廠商一覽,圖源:IDC 咨詢)
張祺對記者分析,在 2023 年下半年主要手機廠商對市場采取保守策略時,傳音率先采取性價比策略,主動發起進攻,讓其他廠商措手不及,由此也令傳音份額得以快速攀升。
" 到今年,傳音基本已經覆蓋全球相對容易進入的新興市場,接下來需要緩一緩,也需要更多努力。" 他續稱,今年其他主要廠商回過神來,開始從策略方面積極參與競争,表現最積極的就是小米。" 相比幾年前,傳音的出貨量已經上了一個大台階,所以是否在前五的位置已經不那麼重要,更要關注接下來廠商的競争策略。"
Canalys 研究分析師鍾曉磊則對記者分析,傳音的主力市場非洲,很多國家受匯率波動等宏觀因素影響,市場基本面并不樂觀;此外随着元器件成本上漲,對低端機型利潤水平有所影響,傳音也需要通過穩健的方式保障盈利性。
在供應鏈端,2024 年與前一年有較大不同。2023 年由于全球手機市場承壓,供應鏈端面臨較高庫存壓力而急于清理庫存,導致手機廠商面臨較低的供應鏈成本," 堆料 " 成為當年重要打法。但 2024 年不少供應鏈價格大漲,一定程度掣肘了廠商的產品策略。
尤其是傳音聚焦的價位段有了更多競争者。有手機廠商高管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前其公司并未太多聚焦在傳音所擅長的 100 美元以内市場,直到傳音高速成長發出 " 警示 ",後續公司認為這一價位段不容忽視,也要着力布局參與競争。
" 過去 2-3 年國際高通脹環境抑制了很多新興市場的換機需求,今年随着通脹改善,需求有所釋放。尤其是 200 美元以下入門級價位段,過去受經濟環境影響需求被抑制,今年以來需求有所改善。" 鍾曉磊也指出。
高端市場競争也在持續。根據 IDC 分析,"K 型化 " 是全球手機市場消費的主要特點之一,也即高端和低端市場更受熱捧。在高端市場,蘋果在年末似乎正面臨競争壓力。
光學鏡頭大廠舜宇光學披露的 9 — 11 月手機鏡頭模組出貨量數據同比均在大幅下滑,但其競争對手丘钛科技近三個月的出貨量表現卻在上漲。
" 據我們了解,因為蘋果有所砍單。" 一名供應鏈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舜宇是蘋果的主要鏡頭模組供應商。
這一方面受制于蘋果 AI 功能尚且無法在中國市場落地應用,另一方面,國產安卓陣營在高端市場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前述供應鏈人士就告訴記者,今年公司主要聚焦于高端鏡頭市場,為國產手機供應產品,由此盈利能力也穩步提升。
徐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alme 之前在中端市場發力還不充分,接下來在中高端市場會花費更多精力。"2024 年 realme 體量有所增長,尤其在中低端市場增長相對更顯著;明年要加強的是提升全球 ASP(平均銷售價格)。原因一是在全球市場偏低端價位更容易起量,二是中高端市場仍要花費更多精力。"
大模型競賽
面向高端市場的競争核心是底層技術,直到 2022 年末 ChatGPT 橫空出世,AI 大模型為手機行業的技術競賽加了把火。這已經不再是以硬體為核心的比拼,而是進一步擴大到生态護城河。
vivo 副總裁、vivo AI 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此前受訪時分析,GPT3.5 發布後,手機廠商本能考慮如何用大模型帶來直接的 " 利益點 ",如 AI 圖片消除等點狀功能。一年以來,公司如今考慮的是要深度重構整個手機系統,重新定義 AI 和手機融合後的產品。
" 重構系統的目的是結合 AI 大模型能力和手機的特點,做個人智能和專屬助理。我們認為打造全新體驗首先是互動革命;其次是完整重構數字世界,讓智能體重構文生文、文生圖的編輯能力,這就要構建一整套框架,做到洞察意圖、形成記憶、幫助決策,最終做到 PhoneGPT 主動智能。" 他指出,這帶來諸多挑戰,例如模型端側化是将決策、執行等整個圖譜完全端側化,目前 vivo 交付了 1.0 版本,這将是一個長期命題。
鍾曉磊對記者分析,AI 手機概念剛出現時,很多廠商還是在秀肌肉階段,專注模型能力和端側運行表現。2024 年會更加務實,采取開放的态度共建 AI 生态、更關注應用場景。
" 一個大的應用場景是 AI Agent,也就是系統級 AI 助手調用各種工具解決用户需求的能力。這裏面工具集的大小,也就是第三方開發者的生态将至關重要,未來很有可能是 iOS、安卓、鴻蒙三個平台間的競争;另一個是 AI Agent 的記憶模塊,這會涉及用户的歷史數據和偏好數據,廠商如果能妥善處理這些數據,并讓 AI Agent 做到輸出高質量個性化結果的能力,會對未來的用户黏性起到很大改善作用。" 他續稱。
雖然在國内市場,AI 大模型還無法成為驅動用户換機的核心動力,但海外市場已經起了變化。
(2023-2028 年 AI 手機成長性預估,圖源:IDC 咨詢)
徐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海外市場對 AI 大模型應用的關注度甚至高過國内,這某種程度為公司在海外拓展起到助力作用。" 我們觀察到,海外媒體和消費者對 AI 的興奮度遠高于國内,當然歸根到底還是關注 AI 是否給用户使用感提升。"
他指出,目前已經看到 AI 對銷量有支撐的迹象。" 例如在海外很多市場,AI 已經成為吸引消費者購機的熱門詞匯,很多品牌包括 realme,都會把 AI 相關概念和硬體參數展示給消費者。"
目前端側大模型僅限于搭載在高端機型上,對于其落地到更廣泛價位段的時間點,realme GT 系列、Neo 系列產品線負責人譚睿韬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AI 大模型普及有兩個前提:一是内存如 16GB、12GB 的價格下沉,這在中端手機是确定性趨勢;二要看處理器能力提升進展,因為端側要運用到更多處理器算力,目前旗艦處理器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如果端側大模型要很好地下沉到更低價位段,提升整個處理器的 AI 性能可能是下一個要攻克的課題。比如通過端側運算而不是雲側、讓雲算法的成本下降才能賦予更多算力,這是我們現在嘗試的維度。" 譚睿韬説道。
張祺認為,2024 年各家廠商的大模型策略走向成熟——認定 AI 功能 APP 化只是階段性產物,AI Agent 才是最終形态。因此預計移動生态未來會出現劇烈變化。
" 手機廠商面向軟體生态開發者能提供什麼能力、運營策略,甚至如何與第三方 APP 軟體、互聯網廠商間博弈,是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他續稱,考慮到走向 Agent 階段時,需要将手機端部分能力面向生态系統開發者開放,軟體和硬體廠商之間如何定位還有很大讨論空間,在将大模型能力加入到移動生态過程中,主導方是誰仍是廠商目前需要布局和競争的方面。
在新一輪技術競賽驅動下,手機廠商間的排位賽已再度開啓。
(文中王川、張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