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又一家日本巨頭,被中國打殘了,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市值觀察,作者 | 雲潭,編輯 | 小市妹
1988 年,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顯示器,奠定了現代電子產業的根基。它的創始人早川德次也因此被譽為 " 液晶之父 "。
然而,創立 111 年之際," 百年巨人 " 夏普卻在自己最擅長的領網域遭遇慘敗。
巨虧
巨虧 2608 億日元(134.83 億元),夏普 2022 财年的業績數據讓外界驚詫不已。
夏普公布的 2022 财年(2022 年 4 月 -2023 年 3 月)的财報顯示,公司淨虧損 2608 億日元,而上一财年還能夠實現盈利 739 億日元。
2022 年,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陷入低迷期,液晶面板價格更是經歷了史上最長的 15 個月的下跌,價格幾乎刷新了各尺寸的最低值。需求和價格雙殺,引發業内近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減產。
CINNO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面板出貨量同比下降超過 8%,出貨面積減少了 7%,疊加價格大幅下降,預計全球面板企業的產值萎縮 23%。
▲ 2022 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廠出貨量排名,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部門:百萬片
行業洗牌期,玩家們的表現卻天壤之别。2022 年,三星顯示逆勢創新高,營業利潤高達 326.15 億元;京東方、TCL 科技保持了盈利;而 LGD、深天馬、維信諾、友達、群創等均出現大幅虧損," 二八分化 " 極為明顯。
重壓之下,日本企業紛紛敗下陣來,知名大廠 JOLED 宣布破產重整。而作為面板產業的 " 創造者 ",夏普的情況也十分嚴峻,這也是其自 2016 年被鴻海收購後的首次虧損。
此次虧損直接導致持有其 34% 股份的鴻海精密一季度淨利暴跌 56%,創三年最大跌幅。外界傳言,這令雙方之間心生嫌隙,關系變得更加微妙。
早在 2016 年,郭台銘曾表示 " 富士康收購夏普 " 的説法并不正确," 這是投資項目而非收購項目 "。其言外之意,就是鴻海對夏普的戰略決策并無絕對話語權。
今年 5 月,鴻海 CFO 黃德才在記者會上痛批夏普高層經營不利。一個月後,有股東直接向鴻海發難,指出自 2016 年灣鴻海精密成為大股東後,夏普的競争力日益衰退,近 10 年間夏普的研發費用減少 4 成,未來将更加艱難。
而鴻海方面顯得十分委屈,認為 " 鴻海對夏普沒有實際控制權,只能要求夏普為大股東的利益提出改進計劃。"
雙方之間的 " 争吵 " 愈演愈烈,真實的情況卻是,2016 年入主後,鴻海派戴正吳和吳柏勳空降夏普。不過,兩位負責人推行的改革措施,并未起到顯著效果,甚至存在嚴重誤判。
鴻海收購夏普股權後,曾把 LCD 大廠 SDP 剝離出夏普上市公司,使得夏普扭虧為盈。然而,在業内大舉進軍 OLED 等新型顯示技術時,2022 年,夏普卻不惜耗資 3 億美元再次收購 SDP。
結果,這筆讓人費解的 " 反向操作 ",釀下禍根。2022 财年,SDP 營業利潤虧損 612 億日元,加上對其進行的 1884 億日元減值計提,是導致夏普巨虧的根本原因。
去年,戴正吳退休,吳柏勳接任夏普社長的職位。吳柏勳表示,重新把 SDP 納入上市公司,是戴正吳等前管理層在聽取外部意見的情況下做出的決策,不認為決策過程有問題。
可見,代表鴻海方面的管理層對市場判斷過于遲緩。好在,大幅計提資產減值已經提前将風險釋放,面板價格也出現觸底回升迹象。
只是,在中韓企業的夾擊下,留給夏普的時間不多了。
夾擊
1912 年,年僅 19 歲的早川德次用一款穿系便利的皮帶頭,開啓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夏普自此誕生。
此後,自動鉛筆、收音機、計算器、太陽能電池、液晶電視 …… 都出自這位偉大的發明家之手。
1988 年,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顯示器,奠定了現代電子產業的根基。早川德次也被譽為 " 液晶之父 ",全球首款附帶相機功能的手機也由此問世。
" 只要是早川發明或是改良的產品,每每都能掀起前進的浪潮,若不是他永不休止的創造力,今天的日本家電業恐怕還停滞不前呢!" 曾有人如此評價早川的功績。
然而,111 年後," 百年巨人 " 在中韓企業夾擊、產業周期波動、消費電子變革的壓力之下," 日本之光 " 輝煌不再。
30 多年來,面板產業上演了 " 日韓中三國角逐 " 的精彩戲碼,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的商戰大片好不精彩。
1988 年,夏普憑借世界第一台 14 英寸 TFT-LCD 名震天下,此後,東芝、NEC 等日企紛紛入局。彼時,幾乎所有的關鍵設備和材料,均由日本企業把持。
到 1994 年,日本在全球面板行業的市場份額高達驚人的 94%,幾乎是壟斷性的存在。夏普更是風光無量,甚至掌控了當時的定價權。
但短期強盛,不代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在 1995-1996 年液晶顯示的衰退周期中,韓國人反向投資,大筆押注 TFT 液晶面板。三星、LG 砸下了數十億美元用于工廠建設和工藝改進,并在承受了 7-8 年的巨額虧損後,将日本人拉下馬。
世紀交替的 1999 年,三星以近 19% 的市場份額登頂全球面板第一,LG 則以 16.2% 的市場份額位居次席,昔日霸主夏普雄風不再。
為狙擊韓國企業,日本企業開始向台灣省進行技術轉移,在 " 兩兆雙星 " 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形成了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 " 五虎并進 " 的格局。
2003-2009 年,台灣省一躍成為面板領網域的黑馬,出貨量更是占據了全球四成以上的份額,形成了與日韓分庭抗禮的局面。
但在金融危機和產業下行周期的洗禮中,台企無力招架,最終慘敗。
自 2002 年開始,大陸企業苦苦追趕,京東方、TCL 華星光電等卧薪嘗膽,最終實現反超。
到 2021 年,京東方在全球的出貨量占有率達到了 32%,位居世界第一;排在二位的,也是大陸廠商華星光電。
2022 年,大陸面板廠商話語權進一步增大,日韓企業合計的占有率下滑到近三年的最低值。其中夏普出貨量下滑 24%,降至約 1300 萬片,不及京東方 6200 萬片的 1/4。
▲ 2021-2022 全球面板出貨量格局,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部門:%
目前,韓國企業中,三星以新型技術為矛,引領行業發展;而中國企業既有規模優勢,又有龐大的市場為支撐,在新技術層面也在奮起直追。
正如 TCL 創始人李東生所言:" 過去 40 年的核心就是變革。每一次變革,都讓我們走得更遠。40 年,不是為活着而活着,是為了活出一份精彩而不斷變革和創新 "。
反觀日系企業,行動過于遲鈍,笨重的 LCD 資產尾大不掉,生存空間更加逼仄。
當下,夏普的行業地位日漸衰落,市占率和出貨量已經遠遠不及他過往積累的聲望。加之管理層改革不利,頹勢盡顯的夏普必須要進行一番傷筋動骨的改革。
希望
面板產業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重資產行業。
普遍遵循着 " 投產—產能過剩—虧損—降低產能—產能不足—面板漲價 " 的運行軌迹。這導致企業業績波動明顯,且前期投資額巨大,折舊成本畸高,如何抵御業績波動,是參與者永遠需要面對的課題。
行業一片蕭瑟之中,仍在豪賺的三星顯示,給出了一套獨特的 " 解法 "。
數據顯示,三星顯示業務在 2022 年營業利潤創下歷史新高,一年暴賺 5.95 萬億韓元(326.15 億元),同比上升 33.4%。
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果斷砍掉落後產能,三星逆風疾馳。三星顯示去年近乎包攬了蘋果 14 系列的 LTPO-OLED 訂單,而蘋果手機在行業大盤承壓的背景下,市占率卻逆勢提升。
由于蘋果高附加值產品的助力,三星受益匪淺;與此同時,三星研發的 QLED 在去年底的電視消費旺季迎來一波增長。
另外,三星于去年關閉最後一條 LCD 產線,并在四季度将 LCD 庫存全部消耗完,沒有落後產能的拖累,三星得以輕裝上陣。
可以看出,只有緊跟時代潮流,踩對技術風口,并做出前瞻性的戰略部署,才能逃脱 " 周期宿命 "。
近 40 年來,面板行業經歷了 LCD-LED-OLED,到當下日漸火熱的 Mini/Micro-LED,柔性屏等新型顯示技術,產業跟随消費電子持續迭代變革。
▲ 2022 年 AMOLED 市場格局,來源:Omdia
在 2022 年中小型尺寸(9.0 英寸及以下)AMOLED 市場中,三星一家就瓜分了 56% 的市場份額。
所以,盡管整個 2022 年,三星電視面板出貨量遠不及夏普,僅排在全球第九位,但在手機面板等領網域的結構性優勢讓三星大賺特賺。
而夏普轉身太慢,死守 LCD 技術,更是不惜激進地投資了 SDP 的 10 代 LCD 面板產線,導致巨額虧損。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頂級代工廠,蘋果的親密戰友鴻海精密理應對產業變革有着更敏鋭的認識。
在爆出百億級虧損後,鴻海已經行動起來,董事長劉揚偉親自帶隊赴日本視察夏普總部。穩定軍心之餘,更要帶領夏普向物聯網、電動車和虛拟現實等新興領網域進軍。
劉揚偉表示:" 夏普目前處于關鍵階段,每當想到夏普的未來前景時,腦海裏就會浮現出夏普獨特魅力的技術資源。"
在為期三天的訪問中,劉揚偉就 " 夏普的未來 "、" 品牌事業和零組件事業 "、" 日本市場與全球市場 "、" 夏普和鴻海的關系 " 等主題和員工進行意見交流。
在鴻海的關注下,夏普在新财年新設了 AI 和機器人等全新的 " 創新小組 ",并力求擴大 VR(虛拟顯示)業務、車載面板的銷售收入。
2022 年的各條業務線中,夏普的車載顯示面板收入呈增長态勢。伴随着新能源汽車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這種結構性的機會,夏普必須抓住。
去年,夏普車載面板出貨量為 1350 萬片,全球排名第七,供應給特斯拉的產品在 2023 年一季度已經量產。
在傳統 LCD 需求萎靡的當下,這些為數不多的增量機會,是夏普翻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