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快快評丨期待“專屬合同”切實保障外賣騎手權益,歡迎閲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了答復全國人大代表管旭所提《關于加強外賣騎手權益保護的建議》的相關内容。其中提到,要完善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加快實施專門适用于外賣騎手的勞動合同示範文本,加強靈活就業群體和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有效銜接。
外賣騎手已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2023 年初,全國總工會發布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新就業形态勞動者 8400 萬人。其中外賣騎手數量達到 1300 萬人。外賣騎手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 " 加速度 " 的同時,自身權益保障卻處于 " 慢車道 "。很多外賣騎手勞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最重要的一點是身份 " 不明确 "。一些平台為降低成本、規避責任、減少風險,與騎手建立的并非一般意義的勞動關系,或者在籤署合同時設定很多不利于騎手的附加條款。導致外賣騎手一旦在工作過程中發生意外,很多時候要 " 責任自負 "。顯然,這對外賣騎手既不公平也不負責,更不利于新就業形态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高層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要求 " 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 開展新就業形态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和一些地方陸續出台了保障外賣騎手等新業态從業者權益的政策措施。如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制定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在外賣等新就業形态領網域開展了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杭州市網絡餐飲外賣配送監督管理辦法》還就平台、餐飲商家、送餐經營公司與外賣騎手的勞動關系做出明确規定。
在各方努力和督促下,這兩年外賣騎手工作壓力和權益保護得到很大改善。不過,仍有部分平台利用算法和規則漏洞,想方設法逃避管理責任。部分外賣騎手的勞動權益保障有待加強。日前,網上一篇名為《一個外賣騎車摔倒在冬夜的馬路上,卻不敢撥打 120》的文章,講述了外賣騎手遭遇意外時的 " 窘困 ",讓人唏噓不已。其實,文章中外賣騎手相對還算好的,不少外賣騎手工作環境和保障更糟。
每一個勞動者都應當得到尊重。讓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态從業者有尊嚴、有保障、有安全感的工作,要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明确更多保障性條款。根據外賣騎手工作特點,為其量身定制專屬勞動合同範本,是值得期待的操作。由職能部門針對外賣騎手推出 " 專屬勞動合同 ",可以平衡好平台與騎手之間的利益,避免平台格式合同對騎手顯失公平的不利條款,同時明确接送單過程中發生各種意外的責任歸屬,通過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等形式,最大限度保障外賣騎手權益。
我們期待,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體系建設進入 " 快車道 ",相關法律法規能早日出台," 專屬 " 勞動合同示範文本盡快實施,為外賣騎手提供硬核保障。
現代快報評論員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