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能源車價格戰越打越狠,為何“軒逸們”還是不愁賣?,歡迎閲讀。
" 您就等一下吧,銷售顧問都在接待客户……要麼,您自己先看看車吧。" 説罷,前台小姐姐便扭頭打電話去了。
這是我在某合資品牌 4S 店探店時遇到的真實一幕,整個店面説不上人聲鼎沸,但店員都忙得不可開交,我進店都快 10 分鍾了,依舊沒有一個店員來接待。
我當時确實有點生氣,但更多的是驚訝——現在的輿論不都説合資 " 藥丸 " 了嗎?經銷商不都排着隊倒閉了嗎?怎麼這店裏還這麼熱鬧?有沒有一種可能,網絡上所呈現出的車市樣貌,跟我們現實看到的,壓根不是同一回事?
在新一輪價格戰的推動下,一輛本土 A 級插混轎車的價格,已做到與合資 A0 級燃油車相當了,而且這些車型在動力、配置、智能化等方面都比軒逸、朗逸、卡羅拉等合資車更為出色,面對本土車型在價格和產品力上的雙重攻勢,在許多人眼中,合資燃油車已經被逼到懸崖邊緣。
然而,我所看到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光從人氣來看,不少合資 4S 店都要比新勢力門店要旺。這讓我很好奇,在新能源車占盡輿論上風的大環境下,哪些人還會買合資燃油車?" 軒逸們 " 的核心競争力在哪裏?合資車企又會如何應對一輪接一輪的降價潮?
1
打價格戰?合資車企同樣玩得起!
上周末,我在廣州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市場調查,目标是豐田、本田、日產、大眾這四個主流的合資品牌 4S 店。
首先去的是廣汽豐田的店,這家店位于一個創意園裏,由于園區改造的原因,即便是周末人流量也不多。
但店裏卻是另一番景象,幾乎每張洽談桌上都坐着客户,生意看來還是十分不錯。走了一圈,發現最多人看的是賽那,其次是漢蘭達,我進店十多分鍾,這兩款車的車門就一直沒關過,不斷有客户上車體驗。
那雷凌的情況怎麼樣?跟銷售經理閒聊得知,雷凌依然是該店的銷量支柱,店裏超過 30% 的訂單都是來源于它。
" 别看網上那些人説合資不行,像雷凌這樣的車還是很能打的,技術很成熟,油耗很低,智能配置也都補上了,而且打價格戰我們同樣玩得起,你看最新的政策,你就説給不給力嘛!" 銷售經理十分自信地説道。
從我進店到離開,沒有一位客户過來看雷凌,但這車卻能撐起店鋪 3 成的銷量。也許買它的人都對它足夠熟悉了,來了都是直接下訂,基本不需要看實車。
雷凌在他們店能給到最高 4.2 萬的優惠,燃油版指導價最低 9.58 萬,雙擎版最低 9.98 萬!光論價格吸引力,也許還比不過某些中國品牌車型,但雷凌在品質和口碑上的優勢不是随便就能超越的,強勢產品加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誠意的價格,誰説合資就躺平了?
2
有樂趣的燃油車依然是年輕人的菜
與廣豐銷售經理道别後,我來到了隔壁的廣汽本田 4S 店,也就是文章開篇所説的那家門店。想跟前台小姐姐説多一句話都難,就别説找他們銷售經理詳聊了,于是,我站到一旁靜靜觀察門店情況。
大概算了一下,10 分鍾内就有大概 4 批客人進店,其中有 2 批都是來看型格的。
第一批應該是一對夫妻,車沒看多久,就跟銷售顧問到一邊洽談去了。第二批是兩位年輕人,他們繞着車打量了很久,在車廂裏坐了一下,又去打開發動機艙,接着又蹲下來看底盤,看着像是懂車之人。
我不确定他們是不是來買車的,但可以肯定,他們對這車很感興趣。出于好奇,我前去跟他們尬聊了幾句:
" 你們訂了燃油版還是混動版?"
" 啊……還沒,只是來看看,但要買的話肯定是燃油版啦!" 其中一位年輕人説道。
" 這年頭還有人買燃油車?不都買新能源去了嗎?" 我故意挑起話題。
" 喜歡玩車的,肯定買燃油車啊,更新空間巨大,而且論操控性,沒有一台國產新能源比這車好!"
年輕人的話也許不能代表所有型格車主的購車觀,但也至少證明了,不少燃油車在年輕消費者心中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這種吸引力并非來自彩色電視機或大沙發,而是來源于純粹的駕駛樂趣。無論什麼年代,無論何種動力形式,有駛趣的車始終都會有市場。
今年 1 月,型格和思網域合計銷量約為 3.42 萬輛,超過了比亞迪秦家族的銷量(秦 PLUS DM-i+ 秦 PLUS EV 約 2.92 萬輛)。
3
不懂車沒關系,選這樣的車準沒錯
接着來到東風日產的 4S 店,到店時已是午餐時間,店裏的人流不算多(大概 3-4 組客人),休息區裏有一對母子正跟銷售顧問談着合同。出于好奇,我坐到隔壁的座椅上 " 旁聽 " 他們的對話。
原來這對母子是來下定軒逸的,正是我最想采訪的對象。于是,等銷售小哥走開,我便以 " 車友 " 的身份與他們攀談起來。
那位母親告訴我,她買的是軒逸經典款,買車的目的是接送小孩上學,主要考慮經濟實用,她的車子算上保險和購置税後落地價才 9 萬元出頭。
當我問到為何不選擇本土新能源轎車時,她是這樣回答的:
" 你不要笑我啊,我是完全不懂車的,那些車(指本土新能源轎車)看着不錯,但不知道技術成不成熟。我們預算不多,而且這車是要長期用的,還是買這種油車更放心啦…… " 説着,銷售顧問回來,我們的對話就中斷了。
我感覺這位母親説話很腼腆,而且很不自信,但在我看來,她的選擇毫無疑問是正确的。也許她錯過了一些更好的車型,但當你預算有限,不知道怎麼選車時,一輛技術成熟的油車往往就是最佳選擇。
後記
最後去的是上汽大眾的 4S 店,本想看看朗逸這款神車究竟有多大人氣,但現實情況跟我預想的有很大反差。店裏十分冷清,大多數店員聚在前台玩手機,只有一組客户在看車,看的是帕薩特。朗逸展車被放到展館最内側,前護杠還有明顯劃痕,應該是服役多時的試駕車了。
當然,我們不能僅看單個門店的冷清就判斷某款車已經不行了,像朗逸這樣的車,近半年的月均銷量還是妥妥 3 萬輛以上。
同樣地,我們也不能看到日系車企 4S 店在廣州地區的人氣很旺,就認為他們市場境況依舊樂觀,與美系、德系品牌相比,日系品牌近幾年的市場份額跌幅是最大的,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市場事實。
之所以要進行這次市場調查,并不是要刻意地去捧或踩某一類品牌,我只是想帶大家跳出浮躁的網絡輿論環境,真實、客觀地看一看目前的市場現狀,以免被各種瘋狂的輿論過分洗腦。
就我所觀察到的來説,合資車企遠未到 " 被碾壓 "、" 被幹翻 " 的地步,哪怕本土新能源車降價再狠、產品力再強,合資車既然能赢得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對于許多普通家庭來説,花十來萬買一輛車,依舊是一件大事,他們買車是要來過日子,而不是炫耀的。所以,他們主要考量的不是性能有多強或絕對價格有多低,而是技術是否成熟,質量有多可靠,在長期使用中會不會掉鏈子。
正因主流合資車企能抓住普通家庭的痛點,能給到他們足夠多的安心感,因此在大眾化市場中依然能守住戰線。不過,面對本土車型的步步緊逼,他們必須在產品和營銷上作出一些改變,如何更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户需求,如何讓普通家用車變得更有魅力,如何讓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合資車企的興衰。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