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在星空下閲讀的孩子:一所學校如何讓書香浸潤生命,歡迎閲讀。
下午三點,陽光斜斜地穿過圖書館的玻璃窗,落在五年級學生小林的肩上。
他蜷坐在 " 星空開放書屋 " 的藍色花朵書桌前,仰頭望着天花板上的星辰大海,手中捧着一本《中國神話故事》。書頁翻動時,他仿佛能聽見後羿射日的弓弦聲,看見誇父逐日的腳印在大地留下的深深印記。
" 這裏像宇宙一樣安靜。" 小林説。
這間以星空為主題的閲讀空間,是廈門市海滄區鳌冠學校為孩子們打造的 " 精神樂園 "。深藍色的牆壁上點綴着閃爍的 " 星辰 ",彩色書架像行星帶環繞四周,孩子們可以随意取書、席地而坐。
2023 年,這座書屋的藏書量已超過 8000 冊,涵蓋繪本、科普、文學等類别。而小林所在的班級,每周都會有一節固定的校本閲讀課,老師帶着他們共讀一本書,讨論神話中的 " 神奇 " 究竟藏在哪裏。
這樣的場景,是鳌冠學校 " 温潤系 " 書香校園的縮影。自 2019 年升格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來,這所以 " 恒則成,善則美 " 為校訓的公辦學校,将閲讀視為 " 生命的光合作用 "。通過課程、活動、環境的全方位浸潤,他們讓書籍成為孩子觸手可及的夥伴,也讓閲讀成為家校共育的紐帶。
01
課程:從 " 讀字 " 到 " 讀心 "
"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語文教師林瑩瑩在黑板上寫下這句話時,台下 30 雙眼睛亮晶晶的。
林瑩瑩是學校 " 恒美閲讀工作室 " 的核心成員。2021 年,她通過 " 親近母語 " 兒童閲讀師資認證,開始嘗試用繪本和整本書閲讀重構課堂。
在她的《灶王爺》圖畫書閲讀課上,孩子們不僅聽故事,還扮演角色,讨論 " 灶王爺為什麼要監督人間 "。一名學生舉手説:" 就像老師監督我們寫作業一樣,灶王爺是怕大家浪費糧食。" 哄笑聲中,林瑩瑩老師微笑,閲讀的種子正在發芽。
這樣的課堂,源于學校 " 恒美 " 閲讀課程的頂層設計。作為海滄區 " 閲讀地平線計劃 " 項目校,鳌冠學校構建了一套覆蓋全學科的閲讀體系:
低年級的圖畫書啓蒙:每周一節校本課,教師用《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等繪本,将民俗知識化作生動的畫面;
中高年級的整本書深讀:從《格林童話》到《草房子》,學生經歷導讀、推進、分享、評價四類課型,像偵探般挖掘文本的深層意義;
跨學科的主題閲讀:科學課上讀《植物圖鑑》,美術課繪制 " 創意書籤 ",綜合實踐課則帶着學生在校園後山辨認植物,完成 " 奇妙的植物世界 " 手抄報。
" 閲讀不是語文課的專利。"副校長顏秀美説。2023 年 5 月,她在福建教育電視台的 " 空中課堂 " 執教《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向全省教師展示如何将閲讀融入各學科。
02
活動:當閲讀成為節日
四月的校園,總是格外熱鬧。
2024 年 4 月 8 日,航天科普作家王君心走進鳌冠學校。報告廳裏,300 多名學生舉着手追問:" 空間站裏怎麼洗澡?"" 宇航員會不會做夢?" 活動結束後,圖書館的航天類書籍被借閲一空。這是學校 " 作家進校園 " 系列的第 9 場活動。
而更讓孩子們期待的,是每年春天的 " 讀書節 "。2024 年 4 月,以 " 書潤童心,閲享成長 " 為主題的活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 詩詞少年英雄大會 "上,五年級學生小萱憑借為豐厚的詩詞積累奪冠;
" 課本劇展演 "中,四年級學生用紙箱制作道具,把《皇帝的新裝》演成了 " 年度校園喜劇 ";
" 閲讀福袋漂流 "讓書籍在班級間傳遞,每本書都夾着前一位讀者的手寫信:" 我最喜歡第 56 頁的插圖,希望你也能發現它的秘密。"
數據記錄了閲讀的熱情:2024 年 9 月至 12 月,全校學生在 " 親近母語 " 書香校園平台完成閲讀8477 本書,誦讀8.1 萬次,閲讀字數達6.68 億。
03
空間:讓閲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在鳌冠學校,閲讀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
教學樓的走廊被改造成 " 随興悦讀吧 ",原木書架上擺着按年級分類的書籍:一二年級以繪本為主,五六年級則增加了科幻和歷史讀物。課間十分鍾,總有三五學生倚着書架翻書,像在超市選購零食般自在。
而最受追捧的 " 恒美階梯閲讀區 ",設計成了環形劇場。低年級孩子喜歡擠在一起聽老師講故事,高年級學生則偏愛台階高處——那裏更安靜,适合沉浸于《哈利 · 波特》的魔法世界。2023 年 12 月,這個閲讀區榮獲福建省中小學圖書館創新應用銀質案例。
" 環境會説話。"圖書館管理員湯老師説。她記得一名轉學生剛來時從不進圖書館,直到某天放學後被 " 星空書屋 " 的燈光吸引,現在已成為 " 校園閲讀之星 "。" 他説這裏的星星和老家山上的一樣亮。"
04
成人世界裏的共讀者
閲讀的漣漪,從孩子蕩向了成人。
每周三下午,教師讀書沙龍總擠滿了人。2024 年 10 月,語文教研組圍繞《魅力課堂》展開讨論,青年教師陳毅敏分享了她如何用《草房子》喚醒學生對苦難的理解。" 讀曹文軒時,有學生哭了,説‘原來不是所有童年都快樂’。"
家長群體也在悄然改變。學校 80% 的學生是随遷子女,父母多為務工人員。起初,家長會上的 " 親子共讀 " 倡議常遭遇沉默。直到德育處成立 " 恒美家長讀書會 ",通過微信視頻号推送《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等共讀内容,情況開始逆轉。
2024 年,家長讀書沙龍舉辦了 5 場,一位父親在分享會上哽咽:" 我以前總覺得讀書沒用,現在每晚和孩子讀半小時,他教我認字,我教他道理。"
05
温潤的力量
2024 年,鳌冠學校獲評 " 海滄區書香校園 " 和 " 親近母語年度優秀書香校園 "。但比榮譽更動人的,是那些微小卻持續的生長:
二年級的圖書角裏,一本《蚯蚓的日記》被翻得卷了邊,書頁間夾着學生自制的 " 蚯蚓觀察筆記 ";
五年級學生小傑在 " 創意書籤比賽 " 中制作了火箭造型書籤,背面寫着:" 我的夢想是當宇航員,像書裏寫的那樣探索宇宙 ";
教師林瑩瑩的讀書筆記上記着一句話:"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在報告廳的牆上,貼着一幅學生的手繪海報:一個孩子站在書本壘成的階梯上,伸手觸碰星星。旁邊用稚嫩的筆迹寫着:" 讀書讓我長得更高。"
或許,這就是書香校園的意義——它不急于用分數丈量成長,而是允許每個生命在書籍的滋養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光。【END】
科技賦能書香校園新生态,親近母語深耕兒童閲讀教育二十餘年,全新更新的書香校園解決方案 5.1,正在用科技重新定義閲讀教育:
通過兒童閲讀素養測評和中文分級閲讀校園智能管理平台,為學校制定分級閲讀課程實施方案和種子教師培養方案,提供豐富優質資源,助推書香校園建設。6 年,師生共讀 500 萬字,自主閲讀 1000 萬字。為學校培養兒童閲讀種子教師,助力學校成為當地示範性書香校園。
依托親近母語研發的中文分級閲讀校園智能管理平台,可實現班級、學校、區網域分層級管理,讓閲讀過程具象化、數據化。
看得見的改變正在發生。讓科技為閲讀插翅,用數據為成長導航——我們在未來教育的路上等您同行!
>▲
落地一套閲讀課程
培養一批種子教師
打造一座書香校園
構建成熟的閲讀活動體系和家校共育機制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