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盲人獨立出行,難嗎?,歡迎閲讀。
撰文 | 許嘉婧
視頻 |梅一平、楊京偉、李承烨 、劉亭均、姜佳慧、劉夢琪
不用眼睛,怎麼獨立走出家門?
對王志華來説這不是件稀罕事,他今年 42 歲,天生沒有光感。家住北京豐台區,這一年他在打車出行時聽到好幾個司機和他感嘆," 最近怎麼感覺街上的盲人變多了?"
王志華總會這麼回答:" 出行條件便利了,更多盲人敢出來了。"
王志華在外出時使用手機
十幾年來,王志華見證了互聯網時代來臨後盲人的出行是怎樣變得便利的。現在他是滴滴無障礙項目團隊的一員。這位滴滴的重度用户,曾經因為打車時攜帶的導盲犬總被司機誤認為是寵物犬而投訴到滴滴,之後又被挖到滴滴做無障礙服務經理。
這次," 後浪研究所 " 編輯部找到王志華,讓他帶我們體驗滴滴的無障礙出行服務。 看到他我覺得有些眼熟,在婁烨導演的電影《推拿》中,王志華飾演了盲人按摩店老板張宗琪一角,也算是半只腳踏入演藝圈。他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做過盲人按摩,學過聲樂,家在河北,卻走遍大江南北,還曾多次踏出國門。40 歲他又從公益組織轉行來了互聯網公司。
這次體驗讓我感受到,要實現獨立出行這件看似簡單的小事,是一個非常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新青年試驗場,體驗派聚集地,尋找并記錄那些讓你瞳孔放大的「WOW 人類」,這裏是「WOW 人類」的第 6 期。
請觀看後浪研究所 WOW 人類欄目原創視頻
一個盲人的獨立出行
説起獨立出行的經歷,王志華可以講上個三天三夜,這個是漫長而曲折的故事。
還得回溯到 15 歲那一年,在那之前,王志華從來沒有在父母的陪同之外出過遠門。他是河北人,中學以來他一直在山西的盲校住校讀書,不是在學校上課,就是等父母放假接他回家。
或許是叛逆期到了,1996 年的暑假他突然有一股強烈的願望,想要自己獨自走一遍回家的路。他故意告訴家裏人 6 月 30 号放假,實際上偷偷買了 27 号的車票,準備提前 " 殺回 " 河北老家給父母一個大驚喜。
他請同學幫忙送他上了火車,出火車站後,招了個三輪到小區門口,憑自己出生以來的記憶摸到了家門口。凌晨五六點鍾他敲響了家門,開門的爸媽吓了一跳:" 你是怎麼回來的?"
一種極強的成就感湧上心頭,看,我做到了。
" 老早我就跟他們提過不要接送了,我自己能行。但讓他們主動相信我估計很難,我這麼試一次,相當于讓他們被迫地相信我了。"
這是他獨立出行的首勝,此後他成功開啓了獨立往返山西 - 河北的日子。
也是仗着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勇敢踏出第一步後,他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一點點擴大着自己的出行版圖。 中專畢業後他做了 4 年的推拿工作,之後去東北上大學學習音樂。30 歲後他有兩次出國經歷,一次是帶領藝術團到馬來西亞參加當地為建設華文盲校籌款的公益演出,第二次則是出演電影《推拿》後參加柏林電影節。
聽起來都很不可思議。王志華很早就意識到 " 不可能有人天天陪着你 ",想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就必須逼自己一把,獨立出門。
王志華出行的日常
對一個先天性失明的人而言," 獨立出行 " 的考驗是從走出家門過的第一個路口開始的。看不見紅綠燈,王志華在外只能靠聽力——通過聽車流的聲音來分辨什麼時候能走,什麼時候不能走。當然,這都要在晴天時去實踐,趕上下雨天,雨聲打在傘上會模糊他的判斷。所以,下雨天非必要不出門,如果恰好人在外面或者有重要的事出門,他就不打傘、不穿雨衣,才能準确聽聲辨位。
穿行在熟悉的街區尚且可以應付,但開辟陌生路線,可是難題中的難題,更伴随着呼嘯而來的危險。
20 多歲時,王志華獨自去探望朋友,這條路是他頭一次走。在尋找公車站的路上,他經過了一個很大的十字路口,要過兩道馬路,走到對角線的另一側。這條馬路很寬闊,走到正中央時他分不清東南西北。四周都是車的馬達聲和呼嘯聲,像是貼着他的身體開過去的,前後左右哪個方向都有車聲,他只能聽着面前的車通過的風向判斷哪一邊是對岸,一點點蹭過去,蹭到盲杖終于觸及到了便道邊沿。
而從路中間到對面的最後那幾秒,就像是溺水的人上岸前的倒數幾秒。
還有一次下課走夜路,他掉進了一個 3 米深的坑洞裏。掉下去後他有點輕微腦震蕩,在坑底躺了一會,往後一倚後腦勺旁邊就是一根鋼筋。他一身冷汗,呼救了良久,周圍也沒有人,最後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摸到一個緩坡,趔趄着爬上來的。
聽到這裏我脱口而出:" 太過分了,修路為什麼不立個牌?" 王志華説:" 也許他立了,但我不是看不到嗎?"
這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是不一樣的,即便我很努力嘗試去換位思考,也很難切身感受到他們所面臨的周遭。
他們經常會面對這樣的聲音:你都是盲人了,你還出什麼門呢?盲人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擔憂——我出門會不會給别人添麻煩?
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對出行這件事感到膽怯。
無止境的吵架
變化開始于 2010 年,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了。王志華回憶,他能明顯感受到最近十年來盲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 iPhone 和初代智能手機剛出現時,王志華還是很恐慌的," 我想,完了,以後觸屏手機普及了,盲人想打個電話都難了!"
好在沒過多長時間,iPhone 就推出了無障礙輔助功能,盲人也能聽着操作,又過不久安卓手機也推出了相應的無障礙配套裝務。随着時間推移,各種細化的線下服務也都開通了線上平台,這也讓盲人的生活獲得更多便利。
iPhone 實時語音功能
比如在線上打車軟體出現之前,對王志華來説,打車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過去還是路邊直接攔車,成功率很不确定。他不知道自己的打車姿勢在别人看起來是不是準确,也不知道自己站的位置對不對,這裏車輛能不能停靠,更分不清出租車和私家車,有時舉了半天手也收不到回應。
還有一次他在街邊打車,攔下了一輛警車,警察下來問他:" 你需要幫助嗎?"
所以在 2012 年滴滴 APP 上線後,王志華在 2013 年就注冊成為了首批用户。那時 APP 的 GPS 定位還沒有現在這麼準确,但跟以前相比,這種出行體驗已經讓他非常滿意了。
但在 2016 年王志華成功申領到導盲犬 " 芒果 " 後,打車又變得不順了。當時全國盲人總數超過 1700 萬,而受過訓練的導盲犬數量非常少,全國也只有 100 只左右,大眾能見到導盲犬的機率非常低。自從申領導盲犬後,他就開始了無止境的吵架。很多公共場所,商場、餐館都因為把 " 芒果 " 當成寵物而不讓進,和對方解釋也不信。他帶着 " 芒果 " 打車時常被司機拒載。" 你要知道我一般都是有急事才會打車,但你越有急事,他越拒載你。"
王志華和 " 芒果 "
拒載次數多了後,王志華開始向滴滴反映。在 2019 年的某天,滴滴的工作人員上門拜訪,深入聽他反饋了彼時無障礙服務存在的問題,最後遞出一支橄榄枝:" 不如你來我們這裏工作吧?"
年近 40 歲的王志華懵了,之前就一直聽説互聯網公司節奏快,不知道能不能承受得住,但這樣難得的機會他還是想試一試。于是他成了滴滴無障礙項目團隊的一員,是團隊裏唯一的盲人。
王志華使用電腦工作
突破邊界
王志華用滴滴 APP 幫我叫了輛車。親眼見到他使用手機無障礙功能還是非常震撼的。三倍速讀屏,我完全聽不懂它在説什麼。而他卻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内完成了叫車工作,效率奇高。聽説現在每天他都是打車上下班的。
從 2019 年加入滴滴後,王志華經歷了滴滴無障礙項目的幾次迭代更新。
滴滴的無障礙功能
首先團隊解決了最為急迫的導盲犬認證問題,通過與中國盲協合作,滴滴能夠在後台确認盲人和導盲犬的身份真實性,并能為盲人提供優先派單以及各項專屬服務。接下來,他們着重解決了盲人乘客找不到車的問題。王志華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歷,司機抵達上車點後給他打電話,跟他説已經到了,開着雙閃。王志華説,自己看不見。司機師傅就説:" 我開着雙閃你還看不見嗎?"
于是在 APP 迭代優化後,經過無障礙認證的盲人在打車時,接單司機會收到提示" 乘客是盲人,眼睛看不見,請您主動聯系乘客,協助乘客上車 "。添加提示後王志華實際打車測試了一下新功能,司機總會主動和他提起:" 哎頭一次拉到盲人啊,你是怎麼打的車啊?你平時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 對司機來説很新鮮,多了個生活談資,我們挑明了這個事,他們其實會更願意坦誠地來面對、了解視障人群。" 王志華説。
當然,這些意見也不全是王志華一個人提出的,滴滴發起了 " 無障礙測試員 " 項目,大概有二三十個盲人參與。" 有一句話叫沒有我們的參與,請不要做與我們有關的決定。無障礙功能肯定是要由盲人用户來參與迭代的。" 他説。
比如有測試員就反映了這麼個情況。滴滴打車時有很多種車型,有一次改版,產品團隊為了頁面簡潔取消了都勾選了哪些車型的提示,健全人是可以用眼睛看清勾選情況,但盲人使用的讀屏軟體浏覽起來會需要很長時間。經反饋後,車型提示又被加了回來。
還有一位測試員提到,對他來説,最害怕下車——盲人是難以察覺到側後方來車的,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時候。收到問題後,無障礙團隊又增加了一句讓司機幫助乘客查看開門時機的語音播報。
實際感受下來," 無障礙出行 " 的概念,其實并非是由多麼復雜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技術難度不大,難的是覺察到盲人用户的痛點,并切實行動起來改變它。
另外,軟體畢竟只是一種工具,無障礙出行的最後一步往往是由當下場景的人來協助完成的。
司機們才是幫助乘客的最後一環,但就像王志華説的:" 人家是不想幫你嗎?他們想幫但無從下手。" 而滴滴在語音提示播報上一些頗具人情味的小設計,打破了車内相處的微妙邊界感,一小步改變,也許就能為盲人們創造更和諧的出行氛圍。
王志華熟練打車的日常
越來越多盲人 " 被看見 "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説法,盲人不被看見,比他們看不見這個世界更可怕。
直到 2015 年開放盲人參加普通高考前,大部分盲人的選擇都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走單考單招(指部分院校面向殘疾人考生自主命題、單獨招生),可供選擇的就業方向只有兩個——盲人按摩和音樂。
而粗略估計,大多數盲人都從事傳統的按摩行業,我們也就只能在盲人按摩店裏見到他們。
王志華記得父親曾開玩笑和他説,一個盲人中專畢業就已經算是高學歷了。但他覺得還不夠,既然中專學完了按摩,那就再去大學裏學個音樂。那時身邊所有人基本都結婚生子了,他還一無所有,賺的所有錢都用來上課學習交學費了。
好在,現在年輕人的職業選擇路徑更加多元了。這也讓越來越多的盲人 " 被看見 "。
無障礙體驗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兩位年輕的盲人測試員,他們的職業經歷都很豐富。白馬 29 歲,穿得很潮,是個電競主播。他參與過針對盲人的手遊設計,目前在開拓新的直播領網域,其中還包括户外直播,為盲人講解外面的世界。陳瑾 27 歲,是個數據标注員,以前還做過有聲書朗讀等等。
測試員白馬
王志華告訴我,他還認識一些盲人程式員,做廣播節目的,做鋼琴調律的,以及心理咨詢師、律師等等。他們還有更多元的、可供選擇的興趣愛好,有人喜歡出門看話劇、看電影,有人愛去户外走走,出遠門旅遊,逛博物館……
而實現這些,首先都是要獨立走出家門。
" 你説盲人是不想出門嗎?是沒有這個環境條件,他們不敢。沒有不想出門的人,那只是因為他們還沒嘗到能想走就走的甜頭。" 王志華講了一個 " 死宅 " 盲人朋友的故事,朋友平時不敢出門,有段時間談了個女朋友,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敢領着女朋友出門逛百榮商場了。他們接連去了城隍廟求了個籤,又去醫院看了個病。回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朋友都非常膨脹,一直在吹自己的這趟出門經歷。
對盲人來説,萬事開頭難," 如果是我幾年不出門,你讓我出我也要做心理建設,你要天天出門其實就無所謂了。" 王志華説。
請做好這個準備,未來的街區上你可能會見到越來越多的盲人了。如果某天你也偶然遇到盲人,不需要太隆重的幫助,只是輕輕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讓他們扶着你的胳膊幫他們找到目的地即可。
助盲的正确姿勢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盲人?你了解無障礙設計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後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許嘉婧,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