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1G只要1分錢?随身WiFi流量為何那麼便宜,歡迎閲讀。
内卷的随身 WiFi 市場
100G/0.5 元、1500G/1.9 元、3000G/2.9 元……誰能想到不到 10 元還包郵的随身 WiFi 竟還能搭配如此便宜的流量套餐,從硬體到流量價格,随身 WiFi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似乎陷入了無限内卷的旋渦中,更有品牌為吸引消費者,直接搬出 3000G 試用流量,并承諾 " 效果不滿意、網速不快、信号不穩!" 都可以免費退貨。
随身 WiFi 流量售價極低
當随身 WiFi 硬體設備已經趨于贈送時,如此低價的流量,讓不少消費者疑惑,這些随身 WiFi 廠商究竟靠啥掙錢,畢竟商家如果長期虧損,產品後續服務、質保這些也是極麻煩的事兒。
雖然顧慮不少,但 U 盤大小的随身 WiFi 加上極低價格的流量價格依舊讓不少人心動,畢竟户外踏青、自駕甚至出差時,随身 WiFi 本身就是剛需。因此,在真正入手之前,弄清楚随身 WiFi 價格原理、貓膩乃至後續玩法還是相當必要的。
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
随身 WiFi 給人超低價的感覺很多時候同其文字表述和電商價格套餐有一定關系,之所以能做到 10 元内的價格,往往是限定用户選擇所謂 " 基礎班 +1 個月 10G 流量 " 套餐的,大部分随身 WiFi 很多時候都會提供 " 性能版 "" 旗艦版 "" 頂配版 " 等多個選項讓用户在購買時挑選。
以一款 " 基礎班(單核雙天線、2100 毫安電池)+1 個月 10G 流量 " 套餐僅 6.4 元的随身 WiFi 為例,如果将硬體選擇更新為 " 頂配版(3000 毫安、八核八天線)" 後,價格直接從 6.4 元跳升至 106.14 元。
同樣的,從基礎版、更新版到增強版、性能版、旗艦版,不同版本間的硬體售價差就在二三十元,而流量方面,10G/ 月的流量顯然有些捉襟見肘,好在出廠包含的 1 個月流量無論用户如何選擇,其價差也就 2 元左右,并不會對整體購買價格產生太大影響,但這一個月本身也不是随身 WiFi 廠商的目标,後期的包月、包年套餐才是這些 WiFi 廠商的目标。
随身 WiFi 後續購買流量價格有所上漲,但比 5G 流量加油包依舊便宜不少
購買硬體時配送的 1 個月流量到期後,用户往往需要單獨購買流量,以筆者手上的新訊阿裏雲套餐為例,300GB/ 月 × 6 個月的流量套餐合計需要 133.4 元,算下來每個月需要 22.2 元,相較中國移動 10 元 15GB 的流量周包而言還是便宜不少。
不過這裏需要多留一個心眼的是當下不少随身 WiFi 廠商在電商平台產品選購單或產品詳情頁中,均取消了流量套餐的詳細介紹,用户需要單獨聯系電商客服,才能以對話的形式了解,但大多數客服也僅告知用户收到随身 WiFi 後掃機身二維碼了解确切的流量套餐,多少有些藏着掖着的味道。
03 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
流量低價迷局之本就不貴的流量
這裏的 " 本就不貴 " 并不是説當前人們手機使用的 5G 流量不貴,而是大多數低價随身 WiFi 使用的 4G 物聯網卡,這類卡是三大運營商為物聯網服務企業提供用于智能終端設備聯網的卡,僅面對企業用户進行批量銷售,普遍用于共享單車、移動支付、智能城市、自動售賣機等領網域。
不面向個人用户銷售。但目前很多物聯企業通過技術手段讓手機、平板、随身 WiFi 等設備也可使用,并且流量資費較正常通訊卡相比會有很大優勢,加上代理模式的銷售推廣,從而很多客户為性價比而選擇去購買物聯卡進行上網。
物聯網卡的流量套餐本身就比正常流量套餐便宜,一般代理商的套餐成本價 100G 可能是 20 左右,賣給客户訂購 39.9,這中間就產生了近 20 的利潤,同時還存在用户激活獎勵等返利,代理商正常經營的話也是可以賺錢的,而用户使用這類互聯網套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網速慢許多。
對于習慣手機 5G 網絡的用户而言,4G 物聯網卡的上傳下載速度多少有些 " 龜速 " 了,不過從解決網絡有無的角度看,這樣的網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不過并非所有的商家都願意賺細水長流的流量錢,不少想賺快錢的随身 WiFi 品牌還是對流量動起了歪腦筋,最常見的就是流量虛标。承諾每個月 100G、300G 的流量可能實際提供不到 50%,類似流量虛跑都是小問題,不少黑心商家直接在流量查詢後台動手腳,也許用户實際使用流量僅 5G,後台直接顯示使用了 10G、15G 都可以,個人用户幾乎不可能查看到 4G 物聯網卡的流量詳單,可即便用户甘心忍受到手流量減半的不公,WiFi 廠商依舊會玩限速那套把戲,當用户感覺前幾個月網速不錯,充值年套餐後,就越用越慢、越用越卡。
此外,大流量卡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虛标,以電信的卡為例,運營商規定,單卡單月最高 300G(實量 300G,超過後限速),所以 WiFi 廠商承諾的 1000G、3000G 到手流量究竟有多少呢?
04 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流量低價迷局之文字遊戲
流量低價迷局之消失的 SIM 卡插槽
硬體配置是随身 WiFi 產品宣傳的重點,不少品牌标榜旗下產品搭載雙核、四核甚至八核芯片以強調產品性能,可實際上對于一款售價一二十元的產品而言,以散熱為主的穩定性才是性能參數中關鍵的元素。在大規模使用塑料件的随身 WiFi 產品領網域中,散熱栅孔的設計、内部空氣流通渠道的設計才是消費者購買随身 WiFi 時應當格外關注的元素。
與此同時,是否留有單獨的 SIM 卡插槽,讓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機 SIM 卡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支持移動 / 聯通 / 電信三網 5G 網絡的随身 WiFi 而言,用户選擇插入自己的 SIM 卡會極大打開產品使用場景,畢竟一些校園 SIM 卡的流量套餐也相當優惠,性能又遠超 4G 物聯網卡。
大部分随身 WiFi 產品從利益出發,基本會搭載嵌入式 SIM 物聯網卡,而不提供獨立的 SIM 插槽,對于這類随身 WiFi 產品,用户如果想要使用自己的 SIM 卡,就需要單獨焊 SIM 卡插槽接并刷機才能實現,對于動手能力較弱的用户而言,不如直接在電商平台上淘明确标注產品提供獨立 SIM 卡插槽的產品實際,畢竟硬體購買成本并不高。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停用或更換随身 WiFi 綁定 SIM 卡時,一定要對原卡進行注銷操作,畢竟每一張 4G 物聯網卡在使用之前都有實名注冊環節,為避免将來出現麻煩,決定停用或者棄用随身 WiFi 時,建議用户聯系物聯網平台運營商提交注銷信息。
總體而言,随身 WiFi 產品雖然陷阱不少,但其出色的便攜性和極低的流量價格,的确能夠滿足部分場景下網絡購物的需要,用户在了解清楚後可決定是否需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