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為重組做準備?東風汽車深度“整合”,歡迎閲讀。
前一陣子傳出長安與東風進行整合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由于長安汽車近幾年成長突飛猛進,而東風汽車雖然去年銷量上也有所增長,但是從旗下乘用車品牌市場表現來看,确實與長安汽車存在明顯差異。
對于東風汽車而言,雖然對于技術平台有大量投入,但多個子品牌市場影響力較低,月銷量破萬的爆款車型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合資車企也出現銷量大幅下滑。新能源車型銷量不錯則是沾了問界的 " 光 "。所以對于兩家車企要整合,評論普遍認為長安汽車 " 吃了虧 "。
對于整合後,雖然會有研發、供應鏈等共享帶來的成本降低,但也将不可避免面臨有限資源分配,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説話。無論未來重組方式如何,近幾年發展未達預期的東風汽車,在内部調整上也是勢在必行。
總部向 " 運營 + 統籌 " 轉型
實際上在去年年底,不僅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有大的架構調整,東風汽車也動起來,在内部推進大的變革。根據了解,東風汽車集團則在 2024 年的最後一天,東風汽車召開總部職能部門調整啓動會,宣布總部職能部門調整方案,并公布一系列人事任免,全力推動公司總部由戰略管控向 " 運營 + 統籌 " 轉型。
根據了解,這是東風汽車繼 2023 年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 " 躍遷行動 " 後,繼續深化自主乘用車 " 躍遷行動 2.0",進一步整合集團資源運營自主乘用車事業,推進 " 轉型更新三年行動 " 的關鍵舉措。
在此次調整之前,東風汽車采用集團一體化管理 " 東風 " 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 e π、東風納米等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将 3 個產品品牌的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集中到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商企集中、制造集中、營銷集中。在調整後,東風汽車總部将在指揮、決策和管理這三個方面加強功能,向 " 統籌 + 運營 " 轉變。
根據了解,東風汽車總部機構撤銷 7 個二級部門,成立產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采購管理部、制造管理部和營銷管理部等 4 個一級部門,運行機制進一步扁平化,重點聚焦商企、采購、制造、營銷領網域。同時東風汽車領導班子分工由分管板塊,轉向分管職能。
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表示,當前車市分兵突圍、單兵作戰不再有優勢,只有重新排兵布陣,實行統一的規劃、統一的指揮,才能在市場上打赢。因此,東風汽車總部的作用發揮至關重要。此次機構調整,總部加快向運營型轉變,強化指揮、管理、決策能力,有利于發揮集團的最大合力,有利于公司在擁擠的賽道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岚圖向合資品牌技術 " 輸血 "
對于車企而言,市場核心競争力還是產品和技術實力。而新調整後,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科技創新管理部以及研發都是由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峥分管。" 汽扯扒談 " 注意到,在 1 月 15 日,東風汽車智能化領網域 "1+n" 整零協同啓動儀式在公司研發總院舉行,而這次會議内容也正是由尤峥來主導。
東風汽車 "1+n" 研發體系通過資源整合推動體系、流程、标準、信息系統、工具等技術底層邏輯的一體化,實現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技術發展的統一規劃、集中研發、資源共享。而 "1+n" 整零協同則是打通集團内部資源,加速端雲一體核心技術開發和掌握。項目以工程同步、質量同步、成本同步 " 三同步 " 為目标,并聚焦智能座艙整零協同和智能汽車雲整零協同兩大課題。由此可見作為東風汽車内部整合中關鍵一環,技術整合已經落實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汽車技術整合協同,不只限于自主乘用車品牌,還橫跨東風合資車企。有消息透露,岚圖汽車等自主品牌,已向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進行新能源領網域技術輸出,涵蓋三電總成、混動技術等。此外,不只是現有技術,岚圖即将問世的 ESSA2.0 架構,SOA 電子電器架構等最新技術,也有望與東風合資品牌進行合作。
作為集全集團新技術合力打造的岚圖,已經成為東風汽車在新能源領網域的亮點,而接下來東風汽車需要岚圖發揮出帶動作用。而在内部管理和技術打通後,東風汽車今年能否實現年銷量重回 300 萬輛目标,則會成為考核全面整合效果關鍵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