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出海北美,中国厂商撕掉低价标签,欢迎阅读。
文 | 周鑫雨
一台智能音响要将近 500 美元(约 3597.6 元),直逼 Marshell 的售价;一条三米的智能灯带定价为 69.99 美元(约 503.6 元);一扇可以感应宠物自动开关的小门,卖出了接近万元人民币。
在 2024 年的 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少中国厂商的产品,并不便宜。
CES,俗称消费电子界的 " 春晚 "。疫情解封后,不少中国厂商将 2024 年 CES 视作第一场国际秀场。
△ CES 2024。图源:作者拍摄
极致性价比,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在 CES 的标签之一。中国展商的展位越密集,越有可能找到各种低于市价的产品。
一名参观者告诉 36 氪,2020 年的 CES 上,他能在中国展商的展位上,找到 15 美元(约 108 元)的电热水壶,30 美元(约 216 元)的宠物饮水机,还有价格不到 10 美元的 Airpods 高仿。
但今年的 CES,撕掉低价标签,成为不少中国展商的选择。
一方面,近几年举国发展制造业的东南亚,正从中国手中,接过低价的大旗。东南亚厂商的卷入,让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愈来愈少。不少中国厂商不得不改道溢价天花板更高的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复苏创造了利好高端产品的市场环境,AI 技术的发展又让消费电子有了新故事,创造了新的利润空间。
全球供应链迁移东南亚,低价的故事失效了
低价足以让中国厂商的展位变成热闹的卖场,但在 2024 年,CES 的老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
三年没来 CES 的一家东莞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就感觉行业已经 " 变天了 "。他告诉 36 氪,这几年大厂的订单越来越不好拉:" 约新客户一聊,人家早就跑去越南建厂了 …… 就算人力我们压得和印度越南差不多,但人家税更少。"
另一家为不少国际知名家电企业代工的广东厂商,五年前来到 CES,还能一场展会签下三千多万元的单子。但今年的 CES 门可罗雀,老客户还愿意给面子见上一面,但签单率降低了五成多。
疫情三年的风控、中国人力成本的上涨,加之越南印度等国的政策优惠,不少下游厂商们找到了中国供应链的 " 平替 ":东南亚。
2019 年 10 月,三星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惠州工厂。相对地,2022 年 12 月,三星在越南河内开设了总价 2.2 亿美元的研发中心,并计划大规模生产芯片。2023 年,英特尔也宣布计划在越南投资 10 亿美元。
无独有偶,东南亚也从中国厂商手中抢到了 " 果链 ":泰国预计会成为 MacBook 的主要产地,印度生产的苹果产品全球份额预计会占整体出货量的 40-45%。2022 年 10 月,长期关注苹果的分析师郭明錤就发文称,苹果在三年内要让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 " 去中国化 "。
在 CES 2024,东南亚厂商的声量大了不少,而路子与曾经的中国厂商如出一辙:低价策略。
这届 CES,印度展商的数量从 2020 年的 6 个,增加到了 25 个。其中名为 Hyper Lychee 的家用洗地机公司,普通版仅 49 美元(约 353 元)。带来三款分别针对餐饮、监控、清洁场景的服务机器人的印度公司 Kody Robots,被 36 氪问及竞争优势时,毫不犹豫地回答:The price(价格)。
与此同时,越南汽车制造商 VinFast,则在 CES 上针对美国市场推出了三款新电动车型,其中电动汽车的售价低于 2 万美元(约 14.4 万元)。
△ VinFast。图源:VinFast 官网
供应链的外移,让中国厂商的低价故事更难讲。但反之,一批早有心瞄准高端市场的中国厂商,却也苦 "Made in China" 的低价标签久已。
2018 年,来自南京的全息投影厂商 " 达斯琪 " 第一次参加 CES。CEO 周全发现,一旦国外渠道商和客户知道自己是一家中国企业,价格就很难报高," 老外知道义乌华强北的报价有多低,他们就觉得中国硬體公司的报价底线可以探到这么低。"
另一家展商也分享了一个行业案例:几年前的 CES 上,一家中国智能音箱公司的报价被国外渠道商压到了 20 美元以内,对方的理由是:小米的价格能做这么低,你们为什么不行?
消费复苏,AI 助力,硬體厂商进军高端市场
经历消费市场低迷的三年,在 2023 年第三季度,消费电子厂商们终于看到了复苏的苗头。
以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为例。Canalys 数据显示,2023 年 Q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了两位数的环比增长,而同比仅下降了 1%,下滑势头已经放缓。同样迎来复苏的还有 PC 行业。根据 Canalys,2023 年 Q3 全球台式机和筆記型電腦总出货量环比增长了 6%。
消费市场的整体复苏,助推了高端消费的升温。与此同时,大模型发展带来的 AI 东风,则是厂商进军高端市场的另一个契机。
随着东南亚上了供应链的牌桌,仅靠硬體,利润天花板只会被卷得越来越低。不少消费电子厂商决定在系统功能和内容生态等軟體层面做文章,提高产品的溢价。
接入更懂人的 AI,让消费电子产品可以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市场需求。在 CES 2024 上,不乏厂商用 AI 做文章,推出高端线产品。
比如达斯琪,将 CES 作为首个发布全息字幕成像音响的舞台。这也是一直瞄准 ToB/G 全息投影场景的达斯琪,第一次试水 ToC 高端市场。这款音箱采用了 AIGC 技术,可以根据旋律在音响透明的腔体内,自动生成并悬浮显示歌词。
" 这款音箱定价不低。"CEO 周全表示。但即便如此,这一款歌词音箱还是吸引了不少崇尚 party 文化的老外围观。
△达斯琪的歌词音响。图源:Nippon TV
再比如,靠做 LED 灯具在海外起家的深圳智岩科技(Govee AI),在这届 CES 上带来了新品 Sync Box Kit 2。
这款盒子通过 HDMI 将 Govee AI 的照明产品和游戏机、PC 相连,基于 Govee AI 的 AI 算法,盒子可以智能控制照明产品的灯光,根据游戏或者视频内容同频变化。这款即将在北美上市的盒子尚未有定价信息,但价格不会低于第一代 Sync Box Kit(69.99 美元,约 503.6 元)。
△ CES 2024 上 Govee AI 展出的 Sync Box Kit 2 和游戏显示器。图源:Digital Trends
从打价格战转向进入全新的高端战场,中国厂商们也不敢放松警惕。
" 当时做产品的思路就是,我们要做一款地球上没有的,但是已经被教育好的市场。" 周全告诉 36 氪," 北美有 Party 文化,老外天然愿意为聚会设备付费,音箱是我们从 ToB 转 ToC 比较安全的切入点。"
当然,作为 ToC 的初次试水,歌词音箱在出货预计上也慎之又慎。据周全介绍,2024 年歌词音响的预计销售量,仅定在 2 万台。
成立 6 年以来,Govee AI 在海外已经试水了一些高端灯具,比如定价最高可达 99.99 美元(约 719.5 元)的柔性灯带,可以随音乐变化颜色的 169.99 美元(约 1223.1 元)落地灯。高端智能灯具,在节日文化浓厚的西方国家被证明为真实需求:到 2020 年,Govee AI 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 2 亿美元。
即便高端智能灯具的海外需求已被验证,Govee AI 品牌负责人 Ryan 告诉 36 氪,海外智能灯具市场的热门趋势变化相当快,从 DIY 到智能控制,再到如今的 IoT(物联网),如果产品和技术迭代没有跟上,就会立马被市场淘汰。
地網域文化、消费习惯、渠道 …… 转战高端市场,并不仅仅是在硬體中注入 AI 这么简单,中国硬體企业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在用户习惯的差异上,宠物机器人厂商 Clicbot CEO 杨建勃,给 36 氪举了个操作界面(UI)的例子:国内淘宝、拼多多的信息排列方式,与海外的亚马逊就天差地别," 想要用标准化的产品就吃下所有的市场,是偷懒的,也绝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
不过,他依然觉得,中国市场的营销和销售渠道比起海外更复杂,也更卷。在国内挺过来的中国企业,反倒在海外高端市场具备了成为 " 鲶鱼 " 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