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苹果的体验差在哪里?五个痛点告诉你,欢迎阅读。
iPhone 在今年的表现非常优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 8%,达到 3.2 亿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在新款 iPhone 推出后,苹果在第四季度以 24% 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
苹果如此高的均价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取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并没有选择 iPhone。那么 iPhone 有什么痛点吗?下面为大家做一个汇总。
1 天价存储
近两年手机存储价格下跌,很多千元机存储已经达到了 256GB 起售,最高的规格达到了 1TB,而价格还能维持在 3000 元以下。
iPhone 15 Pro 128GB 售价 7999 元,1TB 版本售价 12999 元,差价达到了 5000 元,这个价格是很难让消费者接受的,128GB 就要多掏 1000 元。很多人提出了疑问:苹果的存储是金子做的?
另外,iPhone 每更新 128GB 加 1000 元;iPad 和 iPad Air 64GB 更新到 256GB 加 1200 元;iPad Pro 每更新 128GB 加 800~900 元;Mac 内存每更新 8G 加 1500 元,硬碟每更新 512G 加 1500 元。
2 螢幕频闪没人管
手机进入 OLED 螢幕时代,和 LCD 螢幕相比,有很多的优点。但是 OLED 螢幕的屏闪问题,iPhone 一直不在乎。闪烁是指螢幕的持续亮灭交替。闪烁的测量部門为赫兹(Hz),这是一种量化的振荡频率。虽然我们未必会察觉到闪烁现象,但就生理上而言,眼睛仍会对闪烁作出反应,虹膜会根据亮度变化而扩张和收缩。
这种非自愿的生理反应可以解释我们头痛的原因,尤其是长时间观看螢幕后,眼睛会感到疲倦——因为眼睛一直在辛苦工作。然而支持 DC 调光或者是 PWM 调光技术的 OLED 螢幕却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这是 OLED 屏的通病笔者肯定是可以接受,但 iPhone 的缺点是为何还是低频调光,为何没有 DC 调光、降低屏闪烁等功能。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屏闪并不敏感。最护眼的方法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下使用。
3 互動体验不到位
安卓手机一般支持 " 侧滑返回 ",而 iPhone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 " 返回键 ",比如 iPhone 15,它的全面屏手势只有 " 上滑返回桌面 " 和 " 上滑悬停管理多任务 "。
苹果把 " 返回上一级 " 这个互動交给了 APP,操作是统一的 " 左侧内滑 "。大多数人都是右手使用手机,这意味着如果你买的 iPhone 是大屏版本,那么 " 返回上一级 "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个不便利的操作,很多 APP 的返回键在右上角,大拇指根本够不到。
这个 " 陋习 " 是选自于早期的 iPhone 小手机,4 英寸的小手机,可以实现单手握持,大拇指可以覆盖整个螢幕,但是现在 iPhone 螢幕变大,而且是全面屏,还沿用左上角的返回互動,在现在并不是好的选择。
4 没有通话录音
通话自动录音真的是一个好功能,尤其是在通话的过程中,很多内容是需要被记录下来了,等等想起来要记录,大概率就会错了记录时间。国内的小米就把通话录音做得很好。小米可以自动录音通话内容,而且可以上传到云端,并且还可以自动录音微信通话,整理成文字。
那么苹果为什么不上这个功能呢?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美国、英国、希腊、澳大利亚、印度等,未经授权的电话通话录音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隐私权甚至是违法行为。为了确保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合规性,苹果不会在其 iOS 系统中内置通话自动录音功能。
并且在最新版本的 iOS 系统中,由于苹果强化了隐私保护机制,这类应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者不再被允许在 App Store 上架。
5 系统不够开放
iOS 封闭,安卓开放,这是大家目前的共识。
苹果对应用程式的分发实行严格的控制,所有想要安装在 iOS 设备上的应用程式必须通过 Apple 的官方应用商店 App Store 进行分发。这意味着用户不能像在 Android 系统上那样自由地从第三方源安装应用。
开发者提交到 App Store 的所有应用都要经过苹果公司的审核流程,确保符合苹果的《App Store 审查指南》。这包括但不限于隐私政策、内容合适性、功能完整性以及与现有功能的竞争关系等方面的评估。未经审核通过的应用程式不允许上线。
iOS 系统更新由苹果全权掌控,用户不能选择不更新或自行修改系统底层代码。同时,iOS 设备的界面和功能高度统一,用户无法像在 Android 系统上那样深度定制系统。因此,安卓上可以自己定制字体,主题等等内容,而 iPhone 用户是不能做出更改了。
大家觉得 iPhone 还有什么痛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