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蘋果的體驗差在哪裡?五個痛點告訴你,歡迎閱讀。
iPhone 在今年的表現非常優秀,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 8%,達到 3.2 億部。結束了連續七個季度的下滑。在新款 iPhone 推出後,蘋果在第四季度以 24% 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
蘋果如此高的均價取得這樣的成績,确實取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并沒有選擇 iPhone。那麼 iPhone 有什麼痛點嗎?下面為大家做一個匯總。
1 天價存儲
近兩年手機存儲價格下跌,很多千元機存儲已經達到了 256GB 起售,最高的規格達到了 1TB,而價格還能維持在 3000 元以下。
iPhone 15 Pro 128GB 售價 7999 元,1TB 版本售價 12999 元,差價達到了 5000 元,這個價格是很難讓消費者接受的,128GB 就要多掏 1000 元。很多人提出了疑問:蘋果的存儲是金子做的?
另外,iPhone 每更新 128GB 加 1000 元;iPad 和 iPad Air 64GB 更新到 256GB 加 1200 元;iPad Pro 每更新 128GB 加 800~900 元;Mac 内存每更新 8G 加 1500 元,硬碟每更新 512G 加 1500 元。
2 螢幕頻閃沒人管
手機進入 OLED 螢幕時代,和 LCD 螢幕相比,有很多的優點。但是 OLED 螢幕的屏閃問題,iPhone 一直不在乎。閃爍是指螢幕的持續亮滅交替。閃爍的測量部門為赫茲(Hz),這是一種量化的振蕩頻率。雖然我們未必會察覺到閃爍現象,但就生理上而言,眼睛仍會對閃爍作出反應,虹膜會根據亮度變化而擴張和收縮。
這種非自願的生理反應可以解釋我們頭痛的原因,尤其是長時間觀看螢幕後,眼睛會感到疲倦——因為眼睛一直在辛苦工作。然而支持 DC 調光或者是 PWM 調光技術的 OLED 螢幕卻沒有這個問題。
如果這是 OLED 屏的通病筆者肯定是可以接受,但 iPhone 的缺點是為何還是低頻調光,為何沒有 DC 調光、降低屏閃爍等功能。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屏閃并不敏感。最護眼的方法還是在明亮的環境下使用。
3 互動體驗不到位
安卓手機一般支持 " 側滑返回 ",而 iPhone 沒有傳統意義上的 " 返回鍵 ",比如 iPhone 15,它的全面屏手勢只有 " 上滑返回桌面 " 和 " 上滑懸停管理多任務 "。
蘋果把 " 返回上一級 " 這個互動交給了 APP,操作是統一的 " 左側内滑 "。大多數人都是右手使用手機,這意味着如果你買的 iPhone 是大屏版本,那麼 " 返回上一級 "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可能是個不便利的操作,很多 APP 的返回鍵在右上角,大拇指根本夠不到。
這個 " 陋習 " 是選自于早期的 iPhone 小手機,4 英寸的小手機,可以實現單手握持,大拇指可以覆蓋整個螢幕,但是現在 iPhone 螢幕變大,而且是全面屏,還沿用左上角的返回互動,在現在并不是好的選擇。
4 沒有通話錄音
通話自動錄音真的是一個好功能,尤其是在通話的過程中,很多内容是需要被記錄下來了,等等想起來要記錄,大概率就會錯了記錄時間。國内的小米就把通話錄音做得很好。小米可以自動錄音通話内容,而且可以上傳到雲端,并且還可以自動錄音微信通話,整理成文字。
那麼蘋果為什麼不上這個功能呢?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但不限于美國、英國、希臘、澳大利亞、印度等,未經授權的電話通話錄音可能被視為侵犯個人隐私權甚至是違法行為。為了确保其產品在全球範圍内的合規性,蘋果不會在其 iOS 系統中内置通話自動錄音功能。
并且在最新版本的 iOS 系統中,由于蘋果強化了隐私保護機制,這類應用可能無法正常工作或者不再被允許在 App Store 上架。
5 系統不夠開放
iOS 封閉,安卓開放,這是大家目前的共識。
蘋果對應用程式的分發實行嚴格的控制,所有想要安裝在 iOS 設備上的應用程式必須通過 Apple 的官方應用商店 App Store 進行分發。這意味着用戶不能像在 Android 系統上那樣自由地從第三方源安裝應用。
開發者提交到 App Store 的所有應用都要經過蘋果公司的審核流程,确保符合蘋果的《App Store 審查指南》。這包括但不限于隐私政策、内容合适性、功能完整性以及與現有功能的競争關系等方面的評估。未經審核通過的應用程式不允許上線。
iOS 系統更新由蘋果全權掌控,用戶不能選擇不更新或自行修改系統底層代碼。同時,iOS 設備的界面和功能高度統一,用戶無法像在 Android 系統上那樣深度定制系統。因此,安卓上可以自己定制字體,主題等等内容,而 iPhone 用戶是不能做出更改了。
大家覺得 iPhone 還有什麼痛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