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微信“送礼物”,不必成为“砍一刀”,欢迎阅读。
01、并不全新的创新
微信终于发布了一个足够令普通消费者感兴趣的新功能——送礼物。
根据微信 12 月 18 日的公告,除珠宝、教育培训两大类目的商品外,其他类目原价不超过 1 万元的商品,都将默认支持 " 送礼物 " 功能。店铺商品的详情页,会显示 " 支持送礼物 " 入口。目前这一功能还在灰度测试中。
相信不少人都手痒测试了一下。
收礼相对而言很省事,在收到蓝色的电子礼包时,不接收就会原路返还,点开接收则需要填写自己的地址信息,等待收货即可。
送礼则相对复杂,需要你在整个毫无货架痕迹的微信里先找到目标商品,基础操作是——搜索关键词,在微信搜索框找到 " 小店 " 的标签栏,点击 " 小店 ",在搜索的结果页找寻商家 / 商品,在商品页点击 " 送给朋友 ",在支付页面选择赠送对象并支付。
就是这么一小步,已经是腾讯官方最接近 " 社交电商 " 的创新了,如果不算群接龙。
联想到此前微信红包、拼多多小程式的社交裂变奇迹,很多人都对这一功能寄予了厚望。即便红包本身已经不如最初使用率那么高了,逢年过节抢红包的氛围也冷却了,但它已经完成了对微信支付的历史使命——绑定银行卡。
最理想的情况下," 送礼物 " 能让广大的微信用户把地址主动录入微信电商,也是打通基建的一招。
实际上," 送礼物 " 本身并非一个创举,微信体系内有不少创业公司做的小程式例如 " 礼物说 ",而腾讯投资过的韩国 Kakao 集团更早就在 KakaoTalk 中加入了 Gift 礼物功能。KakaoTalk 可以视为韩国版的微信,其案例更适合拿来对比。
Kakao Gift 赠送给朋友的礼物,既可在线下,也可在线上兑换。今年 6 月,KakaoTalk Gift 还推出了豪华礼品中心 LuX。
据 Kakao 的财报,2024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 2.00 万亿韩元,其中电商收入 5139 亿韩元,占比 25.6%。而在电商收入中,礼物赠送和聊天商店的交易收入为 2066 亿韩元,占电商板块整体的 40%。
KaKao 来自 " 礼物赠送和聊天商店 " 的收入
Kakao 的这一业务已经运营非常久,收入数据也趋于稳定,或许可以用于参考,来预测微信 " 送礼物 " 的天花板。聊天场景中送礼品,未来不是没有可能撑起微信电商的半边天。
今年以来,微信对电商业务的重视程度又进一步提升。8 月以来,不仅把视频号小店升格成为微信生态的电商项目微信小店,进行保证金、服务费减免招商,微信小店的定位是成为 " 一个商家可以经营索引化和标准化商品店面的平台 "。
在今年三季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直接表示 " 腾讯正在围绕微信小店来更新整个电商战略 "。
而一个 " 送礼物 " 能够发挥相当的杠杆作用,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等密集节庆季,撬动 B 端的增长需求,和 C 端的便捷送礼需求,进行一场低成本高效率的 " 冷启动 "。
02、送礼也没有那么低频
微信不是第一个想推送礼模式的平台,在此之前,阿里也做过尝试。但电商要想赚到送礼的钱,需要介质,也就是社交关系。
这种关系货架电商上没有,我们的社交关系都在微信上。这导致阿里京东在过去几年各种社交电商的尝试,都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结果。
社交电商既需要社交关系,又需要电商平台。也就是说,需要人与人的关系链和足够丰富的货。微信此前只有关系链没有货,阿里京东正好相反。因此,传统电商平台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建立社交链。
从关系的角度看,淘宝做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尝试,例如 " 淘宝高手 ",类似小红书,让专家型消费者带着朋友一起购物。" 一起逛 ",让你可以去查看熟人正在浏览的商品,还有 " 朋友买单 " 这种更亲密关系的互动。
京东也曾成立社交电商事业部,意在挖掘微信市场,拓展低线城市用户。但是,除了拼多多,其他电商平台的各种努力最终都水花不大。甚至淘宝尝试过推出对标微信的来往,最终也没能成功。
说回到送礼。在送礼这个垂直需求上,淘宝曾在几年前推出过礼物卡,在选定的商品页,用户点击 " 送给 TA" 并编辑祝福语后,会生成一张可以图片形式保存的礼物卡。礼物卡同样照顾到了收礼方填写地址的需求,系统会自动提取收礼人的淘宝收货地址。这个产品同样没有什么水花。
翻看社交平台上对于微信送礼的点评,很多人提到了腾讯产业基金会曾投资过的礼物说,还有社交平台 Soul 之前也推出过类似产品。
这些产品的困境与淘宝京东相反,那就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要再做出一个垂直电商平台,难度实在太高。
之前微信上没有货,但如今已经集齐了关系链和商品两种元素。至于能不能复制微信红包的成功,我们内部也做了很激烈的讨论。
所谓复制红包的成功,也就是说,能不能改变中国的电商格局。复制支付领網域的成功确实很难,但如果把改变格局定义为进入电商 TOP10 排行,应该大有机会,毕竟近几年这个榜单已经没什么大的变化。
困难在于,相对红包,送礼看上去没有那么高频。但其实送礼也没有那么低频,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微信送礼的讨论,很少提到的一个同行,却可以作为参考,那就是得物。
根据新茅榜 2023 年中国电商 TOP10 榜单,得物为中国第 10 大电商平台,2023 年 GMV 为 779 亿元。定位于潮流电商的得物,最重要的购物场景就是送礼。
送礼一定是低频应用吗?对有些人肯定是,但是对另一些人可能就不是,比如说恋爱中的年轻人。
根据今年得物方面发布的招商信息:得物用户年复购可达 4.6 次,礼赠 2.9 次;月搜索 6.9 亿次,送礼相关搜索 4.1 亿。
得物的运营也围绕送礼展开。其他电商平台每年最重要的营销战场是 618 和双 11,而得物关注的重点 214、520 等节庆的礼赠季。在得物上搜索关键词,也都是围绕送礼秘诀設定。
年轻人送礼喜欢新奇,得物平台上就能找到各种非标尖货,这得益于得物的 " 半托管模式 ",商家只需要负责输入出售的价格和库存,商品上架、店铺装修、客服、售后均由平台操办,吸引了众多小微商家。
当然,微信一向秉持轻运营传统,不大可能借鉴这种模式。同时,微信拥有全量互联网用户,送礼场景也不会仅局限于此。
比如,即将到来的年货需求,以及日常节庆的商务送礼需求,在微信中转化都无比丝滑。一位北京设备公司的销售负责人表示,这个功能非常实用,他愿意尝试一下。他自己平时基本不会网购,但每年重要的节假日前都要采购一批礼物。
他表示,送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见面,送什么反而不重要;另一种是维持关系,或者不在同城,就需要邮寄。
目前这个功能还在灰度测试中,也没有更多入口。如果微信方面在电商上的野心够大,并且有意以送礼为支点来撬动交易、拉新,那么从聊天对话框、群聊到小店首页等等,有很多入口选择。
同时送礼交易相对来说,退货率更低(得物一直宣称自己的退货率整体仅为 10%),且客单价更高。
对于品牌来说,在微信平台做生意,需要自己负责的东西很多,因此也需要一个明确的增量来推动。
微信小店今年才正式上线,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新平台红利再加上明确的消费场景,十分利好未来的 GMV 增长。
03、拿捏人性,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人们对送礼产生的热切期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微信已经多次证明过," 社交关系 +" 不同的产品,所能够迸发出的巨大商业能量。
张小龙一直强调常识的重要性,尊重人性。本质上,微信存在的功能都是对人类社会已经存在的行为的复刻,能让人非常自然地拿着这个工具就去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才能让微信自己也跟随者用户的使用,不断实现产品的进化。
所以,一个简单的送礼功能在当下,肯定是没什么作用的;关键是在工具之上,人们如何使用它来构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就拿微信红包来说,2014 年春节前夕推出时,只能用来互相发红包。但是,里面还是增加了一个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的互動性,那就是把随机红包命名为 " 拼手气 " 红包,新年讨个好彩头。在这一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在 0.16 亿。
到了 2015 年的羊年春晚,微信通过让观众一起 " 摇一摇 " 抢红包,让微信绑定了 2 亿张银行卡。有人说,这是此前支付宝努力了 10 年才能达成的成果。2015 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超 10 亿次。
这里面体现了几个对人性最本质的洞察:喜欢游戏,喜欢简单,喜欢贪小便宜。以及,人类是社交的动物,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场合,就愿意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一起玩乐。
红包是基础设施,而游戏性是点燃人们参与的火苗。在这之后,全中国 10 亿智能手机用户,开始习惯用微信,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支付。
只要一旦开始,这样的习惯就很难被逆转:很多人说微信电商缺的是供给,但微信支付几乎不需要焦虑商家用不用微信付款码,因为所有人都拥有微信。一旦用户开始在微信做一件事情,他几乎不会再转移,因为打开微信实在是太方便了。
火苗是什么呢?
最简单的是利益驱动。比如拼多多无需多言的砍一刀,还有现在大部分 app 都有的 " 分享给朋友即得优惠券 ",既能帮助拉新,又能让 APP 进一步熟悉用户的社交关系,加密用户标签,从而更精准地推送商品。
还有就是兴趣驱动,比如消除类游戏 " 羊了个羊 ",这个游戏不能氪金,用户要么选择看超级漫长的广告,要么就把游戏分享给不同的朋友,显然大家在不断分享给朋友的过程中,就让羊了个羊获得了爆炸性的用户增长。
而且,他们还利用了中国人非常重视的地網域情结,打开《羊了个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網域排名,根据全国各地游戏情况排名,还搞出 " 壮大本省羊群 "" 看看哪个省份智商最高 " 的噱头,让人很难不产生胜负欲。
最直接、最简单的,就是单纯的分享欲。我看到了一个好东西,我想要分享。这让微信朋友圈成立,更让公众号、视频号在微信的生态上繁荣,产生了源源不绝的内容供应商。
如果从这一点看的话,微信送礼是很符合分享欲这一点的。但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好东西,能让大家互相送给对方呢?
回到羊年春晚之前,微信当时的难题就是,用户活跃度很高,但用户增长速度很慢。也就是玩的人一直玩,但不玩的人就完全不玩。在今天,以中老年用户为主体的视频号电商,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难题?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送礼还不够简单。
它肯定不是 " 摇一摇 " 红包,是一个一眼可得的动作。我们能够期待的,就是谁能够想到下一个 " 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