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2025年最具“含竞量”的射击手游,轮到“瓦出手了”,欢迎阅读。
探索移动射击竞技边界。
4 月 21 日,腾讯正式官宣《无畏契约:源能行动》(以下简称:《无畏契约手游》)的到来,并同步开启了全渠道预约活动。
预约消息一发布,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点,引发了玩家及业内的关注,众多电竞选手和业界人士前来祝贺,被网友戏称是 " 竞圈大团建 "。更有不少整活玩家下场抽象玩梗,表示瓦学弟虽迟但到。
此前,这款产品曾以《Project C》的代号短暂进行过两次测试,几乎没有公开宣发,行事颇为低调,如今直接端上了 " 成品预约 "。
不过转念想来,这样的做法也不无道理,毕竟现在谁不认识 ' 瓦 ' 呢?
1
自 2023 年国服上线以来,《无畏契约》的表现一直可圈可点。
作为一款深度竞技游戏,《无畏契约》国服仅用一年时间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百万,也是腾讯 2024 年 Q3 财报的重点表扬对象——既是腾讯游戏旗下 PC 收入的最大贡献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是国内 PC 收入第一的 FPS 产品。
根据顺网科技发布的网吧热度排行榜,自去年 10 月开始,《无畏契约》已是射击游戏品类第一名,全品类仅次于兄弟产品《英雄联盟》。
这种热度也没有停留在纸面数据上。
因为游戏从一开始拥抱潮流化的产品特色,使得年轻用户成为了游戏的主要閱聽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玩家,此前并未体验过端游或是射击游戏,还顺便打破了人们 FPS 用户女性很少的刻板印象。
原因也很直观,虽然是主打深度竞技的 FPS 游戏,但因为潮流设计让年轻人能在游戏之外也找到话题,整个圈子反而显得格外开放,瓦学弟、神中神、不是哥们、笨蛋奶妈,我身边很多不玩《无畏契约》的朋友,也很熟悉游戏里的各种梗。
有这样的热度在前,眼下的 " 瓦手 " 备受期待也并不意外。
从市场反馈来看,《无畏契约手游》将要带来的喜悦和期待,或许丝毫不亚于国服上线的那一刻。
2
预约开启当天,拳头游戏无畏契约工作室全球负责人 Anna Donlon 和无畏契约全球执行制作人 Andy Ho 一同出镜,为玩家们带来了游戏的实机画面。
在端游时期,拳头就曾表示要让《无畏契约》在大多电腦上都能运行,如今《无畏契约手游》继承了这个特点——独特的画风降低了渲染效果,保证了帧数的同时,尽可能还原了端游的地图设计。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手游画面和端游的差异微乎其微,部分画面表现上比端游似乎还更好一些,把两端画面放在一起,如果不是有手游的操作界面,观感上已经足够让人分不清。
《无畏契约手游》与端游画面对比
不过每当在移动端场景去讨论射击竞技这回事,玩家层面也始终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尤其是针对端转手的产品。
这种疑惑主要针对于手游的操作方式和战术深度上,总结来说就是 " 手机怎么可能比得过键鼠 ",再加上一些客观的硬體限制,手游在地图构建、枪械建模及表现动画上难免有所缩水,哪怕同一个 IP 端手游之间的差别往往也相差巨大,随时随地短平快的游玩场景,也会影响玩家对单局体验的认知。
而在体验过两次测试后,能发现《无畏契约手游》正试着从多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画质上的高度还原外,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一些在端游中看上去颇为复杂的操作,手游实现起来也不差。
以特工 " 雷兹 " 的标志性技巧 " 炸弹跳 " 为例,PC 端需要玩家在冲刺过程中,同步完成 Q 技能投掷爆破炸药、空格键起跳、精准控制空中方向键位移等高精度操作。这样的多线程操作集中在一块螢幕上,练一练也能做到。
《无畏契约手游》复刻 " 炸弹跳 " 名场面
在针对移动端的优化上,内测玩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一个非常统一的观点是对于手游新手引导的肯定,认为很细致并且很全面,哪怕是没有玩过射击游戏的玩家,也能够快速了解游戏玩法与机制。
对于上手感受层面,玩家讨论最多的部分也是认为手游在保持了 " 瓦 " 对局深度的同时,对移动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体验,比如单局获胜局数变为 9 局,地图比例的调整让整体节奏更快一点,已经玩过端游的玩家能很快上手。
当然和端游一样,任何 FPS 游戏都存在自己的成长路径。例如如果去观察那些有经验的端游玩家,能发现他们大多会磨练出一套自己独有的键位配置,为的是能如愿打出想要的操作。
这种阶梯式的成长路径在手游上同样存在——手机玩家在熟悉操作后,可以通过更改键位布局,尝试多指操作等,实现和键鼠一样精准控制的效果。在先前的测试里,也已经有不少玩家通过自己行云流水的操作,证明了移动端打瓦依旧能 " 秀 "。
《无畏契约手游》的操作 " 手秀 "
3
射击游戏发展至今,玩法和题材迭代无数次。期间以慢 TTK 为代表的《守望先锋》以及大逃杀模式为代表的《绝地求生》出现后,市场曾一度有人认为硬核射击竞技似乎在脱离时代。
对比其他品类的游戏,射击游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大部分玩家的心流变化会有一个逻辑可循的变化——在渡过适应期成为长线用户后,玩家会开始趋向不断精进自身的技术,例如练习枪法准度,寻找各类特殊点位和技巧,加深自己对游戏的深度理解。
在这一点上,射击游戏无限接近传统的体育项目,就如同足球或篮球一般,锻炼会有很直观的回报,一切磨练都只是为了 " 进球 " 的一瞬,追求的皆是单纯对胜利的渴望。
而对于 " 硬核射击或许会没落 " 这个曾经的偏见,如今已被《无畏契约》只用了短短几年就打破了。伴随 2024 年 EDG 夺冠《无畏契约》全球冠军赛夺冠后,玩家对于硬核射击竞技的关注度也来到了顶峰。
2024《无畏契约》全球冠军总决赛中国战队 EDG 夺冠
高公平性,低随机性的玩法内核保障了职业赛事观赏深度,也是普通用户长期投入的驱动力," 战术爆破类赛事 " 为全球电竞市场依旧贡献了绝对的流量,有让 VCT 成为了全球最火的电竞赛事。
与此同时," 英雄 + 射击 " 的加法处理,放大了策略深度和操作高度的上限,也使入门者有了更大的试错空间。
你并不需要过于严苛的背板、卡点位,像封烟位、哨位这样的英雄无需时刻在最前方冲锋陷阵,即便在对枪上缺乏经验,也可以用技能帮队友争取信息、打掩护,用自己的方式为团队做贡献;对于那些追求猛攻的玩家,英雄技能技能放大他们以一敌多的上限,创造更多属于个人的英雄场面。
除了各自的风格之外,英雄之间的配合、克制关系,这些内容发生在一款 FPS 游戏里反而毫不违和,英雄之间的技能搭配能有更大的收益,玩家之间配合获得的成就感更高。
《无畏契约手游》特工霓虹操作实录
这种玩法组合,也多少解释了游戏在电竞上为何能受到观众热捧——英雄技能也使观众更容易读取电竞赛场上的信息,观感跟着提升了不少。每年《无畏契约》的电竞赛事期间,玩家所能讨论的话题远不止于场上的对枪,反倒能从英雄配队上推导局势,给人一种在看 MOBA 游戏比赛的熟悉感。
放到世界范围来讲,也没其他哪个 FPS 游戏能把 " 参与感 " 做到如此了。
当一款已经站到顶端的 FPS 游戏,再借助手游继续扩展自己的上限和生态,我想并不会是遥远的事。
结语
2023 年《无畏契约》国服刚上线的时候,相比外服多了一样东西——一个名为 " 无畏时刻 " 的局内录像功能,具体作用就是录下玩家精彩操作的片段。
和大多数玩家一样,我平时根本记不起有这么个功能,只有当我真正打出一盘值得纪念的对局,这个录像功能的价值才一下显得弥足珍贵,属于一个微不足道但又确实有意义的惊喜。
如今当深度竞技的乐趣被揉进手机螢幕,体验不减的同时,这种对体验上的重视,在手游里依旧得到了保留。
无畏契约手游局内结算 MVP 展示
在移动端深度竞技市场相对空白的当下,拉近人们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和电子竞技的浪漫的距离,《无畏契约手游》或许也将成为下一个应运而生的爆品。
在端游登顶第一、站稳市场之后,《无畏契约手游》开始在移动射击领網域将开辟新的战场,在新的平台,用新的体验,去迎接更多新的玩家——到时候,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诞生着专属螢幕前玩家的 " 无畏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