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专访易能时代CEO 苏昕:充电行业的终局思维,欢迎阅读。
8 月 16 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发布了首款可大规模量产的磷酸铁锂 4C 神行超充电池。性能方面,神行超充电池实现了 " 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 " 的充电体验。业内人士认为,神行电池的推出,或将成为燃油车转向电动化的重要拐点。
然而,要想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超充功能,超充电池只是其中一环,还需要在充电桩端实现充电功率的大幅度提升。以神行超充电池为例,想要在 10 分钟内实现 400 公里的续航电力,充电桩需要提供 400kW 以上的充电功率。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充电桩仍以 120-300kW 的功率为主。因此,如果充电桩的功率没有大幅提升,即使电动汽车搭载超充电池,也只能望 " 桩 " 兴叹。
在 9 月份的深圳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现场,雷峰网新智驾频道采访了易能时代董事长兼 CEO 苏昕。作为新能源充电模块的提供商,易能时代主要为充电桩企业提供大高功率充电模块。采访中,苏昕强调快充行业正在加速驶入超充时代,大功率充电模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创业者需要基于 " 终局思维 " 思考产品、投入以及客户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整个业态的合作共赢。
充电模块大功率化是显性趋势
业内把单枪充电功率不小于 350kW,输出电压不小于 1000V 的充电桩定义为超充桩,超充桩的搭建需要通过多个充电模块并联来实现。以目前主流功率为 20kW 的充电模块为例,要想实现 400kW 以上的超充功率,需要至少 20 个以上的充电模块进行并联,电路控制难度非常复杂。
充电模块的数量过多,不仅导致电路控制的复杂度增加,还会直接增加运营成本、能源损耗加大。在接受雷峰网新智驾频道采访时,苏昕强调," 充电模块大功率化是显性趋势 "。
苏昕表示,单体充电模块从早期的 10kW,发展到 15kW、20kW,再到后来的 30kW 和 40-60kW。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在对应的时期能够提供更大功率的公司,最终都成为了当时的市场领导者。大功率产品占领市场的倾向非常明显。
基于这一市场特点,易能时代推出了启明 40Pro、50C、60Pro 等三款大功率产品。
作为易能时代旗下的明星产品,启明 40Pro 主打低能耗、高功率、高转换效率。苏昕介绍,目前业内充满 100 度电,一般的电能损耗为 6 度电左右。相比之下,启明 40Pro 电能转换率为 97.5%,电能损耗只有 2.5 度电,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长期以来,电路拓扑结构是充电模块最核心的技术,但是,由于电路设计的复杂性、技术攻克的难度、研发成本的高昂,目前行业内普遍沿用二级拓扑电路为主,主流使用的也是小功率模块,在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未来市场高压快充的充电需求。
要想实现远超行业的高电能转换率,只是基于传统电路方案来做局部优化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采用全新的技术方案才能实现性能上的大幅提升。苏昕介绍," 启明 40Pro 充电模块采用 1 级拓扑电路技术设计,具备 97.5% 超高转换效率、36 ° C 低温稳定运行和大功率平稳演进等多重性能优势,从而实现了硬核的技术突破 "。
另一方面,高电能损耗意味着更多的电能转换为热能,需要额外搭载风扇来进行散热。相比之下,启明 40Pro 则无需搭载散热风扇,降低充电桩硬體成本的同时,使得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整体工作环境更安静。
作为旗舰产品,50C 和 60Pro 则主打大功率路线,旨在解决充电网络的复杂性问题,提高产品的综合性价比。
三重测验流程提高产品可靠性
苏昕认为," 充电行业是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创业公司,需要有终局思维。创业者需要站在以终为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与整个产业客户实现共赢。"
提高电能转换率正是终局思维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高可靠性的充电模块也是终局思维另一方面的体现。
苏昕介绍,市面上的充电模块的质保周期都是 1-2 年,因为到了 3 年以上,产品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充电模块在使用 1 年之后,会有高达 1-2% 的损坏率。对于客户来说,这部分的损坏都是客户运营成本的一部分。作为充电桩硬體成本的大头,提高充电模块的硬體可靠性,便能大大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
苏昕介绍," 部分产品在出厂时质检没问题,经过 1-2 年的使用之后,电子元器件周围积累了灰尘,从而使得导电性受影响,就会出现故障失效的问题,这就需要产品设备在出厂前做好检验测试 "。
为了提高产品硬體的品控质量,易能时代在人才和实验室设备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并制定了 3 重测验流程,分别为 " 实验室测验、复杂环境测验、场站测验 "。
尤其在复杂环境测验环节,易能时代会模拟盐雾、零下低温、高温高压等复杂恶劣环境。通过持续几百天的反复测验,测试硬體设备寿命的极限,同时了解在哪些复杂环境下容易出现失效表现,并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优化,从而提升充电模块的整体可靠性。
苏昕表示," 终局思维 " 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需要在明确终局方案之后,实打实地执行投入,这样才能实现终局思维的落地。
目前,易能时代的团队规模在有 300 人以上,其中研发团队 100 多人,除去商务、销售等岗位,剩下的就是軟體、硬體团队。对于充电模块创业公司来说,易能时代的人才投入规模在业内是比较高的。
摆脱价格战,与客户建立生态合作
终局思维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公司得以摆脱无止境的价格战。
近年来,充电市场竞争激烈,伴随而来的是 "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 的价格战。但是,低价真的是良性的竞争手段吗?价格的持续探底,伴随而来的是产品质量的每况愈下。为了追求低价,从而牺牲产品的功能安全,这对整个充电模块行业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对此,苏昕表示,创业公司应该跳出价格战的怪圈,在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之外,更多关注如何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生态合作关系,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作为上游的模块提供商,易能时代会联合产业链下游尤其是与充电桩企业、充电站运营商们一起定义产品、定义场景。最终,在采购环节,运营商也会选择符合实际需求场景的产品,从而实现充电模块企业、桩企和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与绑定。
此外,軟體方面,易能时代也与上下游客户建立了共生合作关系。过去几年来,易能时代在能源信息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易能时代的軟體平台每年有几十亿的交易量,整体軟體成熟度非常高。作为生态建设者,易能时代会将自己的軟體服务与业内搭档进行功能共享,甚至开源共享,减少客户在軟體端的开发难度与工作量。
苏昕表示," 我们想要提供给合作伙伴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充电模块,而是一整个以充电模块为核心的智能生态系统,因此易能时代在軟體端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我们会以半开源的形式和产业链相关企业深入合作,通过大量真实数据去训练和优化模型,从而让这个系统更完善,最后更好地赋能合作伙伴。"
写在最后: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充电配套设施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面对这一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价格战 " 等恶性竞争手段在持续上演。然而,这种追求低价的恶意竞争行为最终损害的是全行业的利益。在此背景下,易能时代提出的 " 提高电能转换率、提升产品可靠性,并建立与生态伙伴的共赢模式 " 等一系列策略,或许能为当下的新能源市场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