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信心多坚定,路就能走多远,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 | 少将
第 7577 篇深度好文:5405 字 | 13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最近,有一些读者在后台留言:自信如何找?自驱力如何找?
甚至,有位读者写下了这一段话:近期诸事不顺,痛苦、焦虑、恐惧、不安,一度失去了相信的信念。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过程很痛苦。但一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心缝缝补补,一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明天的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
字句或许不是很优美,但很让人感同身受。其实,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件事——信念。
一、环境越动荡,
越要找到内心的确定性
别人都在卷,我要不要卷?最近工作很累,要不要坚持下去?干啥都提不起劲儿,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动荡不安、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给每个人都造成了心理和行为的多方面冲击。
宫玉振教授对此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以前我们是在 " 爬山 ",山就在那里,做好规划就可以出发了。途中会有一些意外带来的挑战,但整体计划变动不大。
现在我们是在 " 冲浪 ",浪的特点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一波又一波。不知道这一浪会在何时结束,也不知道下一浪会在何时到来。
持续不断地冲击,会导致我们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焦虑迷茫。人天然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周边环境是有序、可控、可预期的。动荡与不确定会带来失控的感觉,使我们陷入焦虑烦躁、迷茫沮丧。
比如急功近利。不确定的太多,我们就不愿意对未来进行长远投入,只想抓住眼前的东西。客观上,这会让人短视,陷入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
比如随波逐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会放弃主动性,听凭环境裹挟,随波逐流。
在晚清那个极度动荡的时代,湘军为何能成事?其领军人物之一胡林翼说过:" 世自乱而我心自治,斯为正道。"
也就是说,越是在动荡和混乱时,越要找到自己内心确定的东西。即信念。
什么是信念?
有人说,信念是认为自己必然可以做成某件事。比如,必胜的信念。
似乎说对了。但这样的表述,忽视了信念与行为的联系。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非常坚定地相信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是,幻想太多,行动太少,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成果。即使如此,他依然自认 " 怀才不遇 ",没有好的伯乐,导致自己一腔抱负难以施展。
这个人是有信念的人吗?
当然不是。他的自信心可能够了,但没有用具体有效的行动去支撑自信心。
心理学对信念的定义,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用来支配自己行动的个体倾向性。
所以,信念有两个关键。首先是坚信某种观点,其次是用来指导行为。也就是说,知行合一,才叫信念。
那么,信念有用吗?
先讲个故事。2002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贝勒医学院的一项研究。
把即将进行膝盖手术的病人,抽成 3 组。第 1 组切除了软骨,第 2 组清除了引起炎症的物质。这两组都是按照正常标准进行的手术。
但第 3 组,病人服下镇静药后,医生在膝部做了几个切口,像真正的手术那种说话、行动,甚至撒盐水、缝合伤口。但没有切软骨或清除炎症。
也就是说,医生为第 3 组病人 " 表演 " 了一场手术流程,没有真做。手术后,这 3 组病人得到了完全相同的护理方案,以及锻炼恢复计划。
聪明的你,可能也猜到了。没错,做 " 假手术 " 的第 3 组病人,康复情况与第 1 组、第 2 组一模一样。
他们被蒙在了鼓里,认为自己 " 已做过手术,会像其他病人那样顺利康复 ",真的就正常康复了。
心理上的改变,真的就影响了生理。第 3 组的一位病人,后来得知了 " 手术过程 " 后,对一位记者说:"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用心投入,一切皆有可能。我知道心理能创造奇迹。"
这就是 "安慰剂效应"。虽然是无效治疗,但病人却 " 预料 " 或 " 相信 " 治疗有效,病患状态就得到了改善。
与此对立,也存在 "反安慰剂效应"。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二、心不倒,就一切皆有可能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角克里斯因一次失败的投资花光所有。付不起房租,交不起罚单,每天都要带着沉重的机器到处推销,还总被拒绝。
更要命的是,妻子也离开了,他甚至带着儿子住进了公共卫生间。即便到了这种地步,他依然坚信未来会好起来,并一直为此努力。
为了得到面试机会,他在证券公司楼下等了一个月。终于被录用了,他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双手合十热泪盈眶,默默为自己鼓掌。
心不倒,就一切皆有可能。
作家丁玲说:"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在当下,更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很多企业、创业者真的很困难,很不好过,但能帮你走下去的,唯有你自己。
1. 找到自己的确定性
首先,自己给自己确定性。
坚定的意志。
一个人想要成事,往往很难一帆风顺。意志坚定,才会不放弃、不动摇。只有拥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克服外界阻力、战胜困难挫折、解决各种问题。
在红军过六盘山向陕北进发时,已经从 8 万多人减员到了 8 千,并且陕北情况不明,可谓 " 未来一片迷茫 "。
但毛泽东反而写出了那首著名的词《清平乐 · 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坚定的意志,是一把火,能点燃你心中的能量和身上的潜力。
足够的意义。
很多时候,一些人会怀疑人生意义、工作意义,或者眼前事的意义。但意义就在那里,可能是你没有发现。
有人问罗振宇:"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他回答:" 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自成目的,比如爱情、自由。生存就是自成目的。"
比如,对人生来说,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实现一个个目标,或者照顾好家人、妻儿,家庭圆满和睦,这不就是意义吗?
一些不好的事,会带来负面情绪,遮住你的眼睛。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或许并不复杂,仅仅只是拨开迷雾看到意义而已。
不断迭代自己。
在这个 " 冲浪 " 时代,我们不可能做到先学会再出发,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在事上练。通过不断地复盘,边干边学、不断迭代。
比如,用好 PDCA 戴明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一环扣一环,循环不止,持续优化自己的做事能力。
同时,也要提升学习能力,及时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实现认知更新。
源于自身的确定性,能为你带来由内而外的力量支撑。
2. 寻找外界的确定性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自身确定性知道了,但我还想要更多,有办法吗?"
有。你也可以从外界的环境中,找到一些确定性。
拓展人脉资源。
人脉的重要性,你可能也知道。在一些关键时刻,有没有人帮你、拉你一把,或许对你造成的影响会非常深刻。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你一定要给别人一个帮你的理由。人脉,不是别人能帮你做什么,而是你能帮别人做什么。
它就像一个人际账户。你存得越多,取得才能越多。只取不存,早晚坐吃山空,成为孤家寡人。
如果别人帮了你,你也一定要记录下这笔 " 人情账 "。一个对人情健忘的人,没有人会喜欢。
可能你暂时没有能力帮他,但账户记录一定要清晰,该扶一把就扶一把,该还一点就还一点。在彼此不断往来的 " 账户记录 " 中,你的人脉才会越来越广。
善待亲友。
家人,往往是对我们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人。朋友同样如此。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家人、密友会一直在你身边。他们对你,可以不计报酬、不求回报。
如果说人脉是一种利益交换的话,亲友则是情感的交换。付出再多也无所谓,感情深厚这一条理由足够了。
善待家人,善待朋友,把感情维系好,千万不要冷落他们。
做好眼前事。
眼前事,可以是手头的任务,也可以是健康的体魄。
把工作任务完成好,既是无愧于心,也是给组织一个交代。健康的体魄,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生退路。工作、情感、经历可以不顺,但至少,锻炼出了一个好身体吧。
无论你是有宏伟的雄心壮志,还是追求平淡的幸福,日子都是一天一天过的,做好眼前事,才有资格谈论接下去如何。
如果说我们目前处于冬天的话,能否给自己确定性,决定了你穿什么来御寒。
自身确定性强的人,身上披的是棉袄、羽绒服。无法为自己带来确定性的人,身上穿的是背心、T 恤。能否渡过这个冬天,都是未知数。
三、你能好,一定是很多人希望你好
个人要寻找确定性,组织同样如此。
一般来说,无论企业大小,都可以分为 3 层。
高层,主要负责战略、重大决策,关注企业文化、价值观。
中层,主要负责战略落地、路径规划,关注职能配置、流程设计。
基层,主要负责具体执行,关注 KPI、效率。
3 个层面的职责差异性很大,对齐就尤为重要。
链家创始人左晖被认为是有信念、有情怀的人,他的信念是 " 做难而正确的事 "。
如何找到那些事呢?他经常问自己、问团队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有我们或没我们有什么不同?
第二,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场景下、向什么人、提供了什么价值?
或许,你也可以拿这两个问题多问问自己、问问团队。
如果能形成 " 上下一条心、全营一杆枪 " 的确定性,这就有了应对环境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
整个组织,会形成一个 " 完整的精神体 ",内部的摩擦力会降低,沟通、协作、信任的成本会非常低。
同样,组织也需要内、外两方面的确定性。
1. 来自内部的确定性
首先,是保持理性。
信念是企业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念必须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变成执念,甚至妄念。
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是 " 雌雄同体 "、阴阳平衡,既感性又理性。一方面对事业和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对自身、企业的能力边界有清醒的认知。
曾国藩有一个 16 字方法论:当局则迷,旁观则醒;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当局则迷,旁观则醒。说的是要有从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的能力,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企业。
身在局中,又能出局。这种入局和出局、当局和旁观的不断转换,能带来理性的分析。
为什么当局者容易糊涂?
首先,人会患得患失,就不容易清醒。其次,一个人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会忽略他人的反应。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这是强调总结和复盘。做第一遍,可以失败,但要有收获,形成新的认知,后面的成功率就会越来越高。
其次,要有节奏感。
四个字,轻重缓急。轻重,讲的是力度。缓急,讲的是时间。节奏感的根源,是因为组织发展是有阶段的,力量的消长是有规律的。
保持节奏感,才能顺应事物发展周期、成长规律,做到 " 顺天应时 "。要关注几个关键的关系。
先与后的关系。" 先 " 要为 " 后 " 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后 " 要保持与 " 先 " 的衔接,形成叠加效应。
快与慢的关系。快慢互为辅助,有时候,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快起来。
攻与守的关系。像红军游击作战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攻防转换,体现的是把握战局的能力。
然后,要借假修真。
业务难做、订单难拿、利润难得,都是事实。但是,事情难不难,不是决定要不要干的依据。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让平凡人成为不平凡的人。
有时候,明知是硬仗,甚至胜率很小,但你不得不打。成败确实很重要,但除了对结果的追求,你还可以借假修真、借事修人。
在追执行、拿结果的过程中,盘清企业的人才体系、能力边界、制度流程、团队文化,把人练出来,把流程理出来,把 " 伪高管 " 筛出去,把 " 真团队 " 筛出来。
这场仗的结果,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能在打仗过程中,塑造团队强悍的战斗力,就给下一次胜利打下了基础。
一个组织,内部确定性越强,内耗就越少。
所有人劲往一处使、眼朝外部看、心向目标齐,组织内部就会形成高效的协作网络。每个团队、每个人,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2. 寻找外部的确定性
组织有外部的确定性吗?
当然有。一定程度上,组织就是一个大号的人,它也有社交网络、业内关系、亲朋好友。
所以,做好 " 企业社交 " 就很重要。
做好口碑。
当前,流量越来越贵已经是共识。拉新获客越来越难,留存、复购就越来越重要。私網域的逻辑,就是基于此。
我们常常说 " 以客户为中心 ",它所指的不仅是满足新客户的需求,也是维护好与老客户的关系。让你的服务产生 " 口碑效应 "。
豪车毒创始人老纪说,同行都没有做的,才叫服务。如果一种服务同行已经做了,那就不叫服务,而是义务。
好的口碑,往往来自符合甚至超出用户的预期。有惊喜,用户才愿意夸你、帮你传播。
生意本就难做,如果企业口碑还不好,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抱团取暖。
当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抱团取暖。彼此之间,可能无法提供资金、业务、人才等实质性的帮助,但最起码可以谈谈自己企业遇到的问题,听听建议,获得启发。
再退一步来说,即使得不到有用的建议,互相聊聊心事,倾诉心中的苦闷,防止负面情绪在内心的积压,那也很好啊。
我们常说,创业者都是孤独的,那种坎坷、挫折、困惑,不足为外人道。
没关系。一张桌子,几杯清茶,几把椅子,两三好友。敞开心扉聊一聊,足矣。
伙伴关系。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都会有上下游,不可能孤立存在。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维护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很重要。
对业务合作方,多联系联系,更亲密一点。对上下游企业,多换位思考,尽量体谅对方。
你能好,一定是很多人希望你好。紧密的伙伴关系,一定会对你有所助益。
最后多嘴一句,能激发他人的善意,才能无招胜有招。
刘润老师说,忠诚不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而是员工对企业的打分。善意,也可以如此理解。
你给员工更大的确定性,员工才会给你更大的确定性。
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在《惠普之道》中说:" 我跟休利特创办公司一开始,我们就坚信,只要营造合适的土壤,每个加入惠普的男男女女,都不是天生就想着消极怠工、偷奸耍滑、无所事事的;他们都希望和别人合作、承担责任、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干出成绩、升职加薪、成长进步加入某公司的,如果你的公司真的很好," 营造了合适的土壤 ",那就算你不说,他们也会主动去对齐组织,求得良好表现和长远发展。
所以,如果组织内部某方面出了问题,无法做到上下一致,请不要急着给下级、员工扣上各种帽子,可以先想一想:是不是组织哪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他们的抗拒?
企业之间同理。拳谚说,一力抵十技。发自心底的认同,比所有管理方法加一起都有效。
结语
面对外界环境的动荡不安,或许我们要重新思考这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
坚定的信念,会给你带来某种确定性,帮你走过冬天、迎接暖春。
而且,拥有信念," 吸引力法则 " 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把那些与此相关的人、事、物吸引过来。
信念越坚定,它带给你的能量就越大,你的吸引力就越强。
最后,借读者的一句话——
一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心缝缝补补,一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明天的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
分享、点赞、在看,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