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朝鲜预警机顶着大圆盘首飞,比空警2000还大,金正恩展示内部画面,欢迎阅读。
文 / 海豚
朝中社公开的照片显示,日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朝鲜首款自研预警机的首飞过程。金正恩登上飞机,参观了飞机内部和预警机的雷达控制舱,随后在地面飞行控制室内,目送这架预警机升空。
( 金正恩目送这架预警机升空)
从现场画面看,朝鲜这架预警机以伊尔 -76 为载机,安装了一个不可转动的三面相控阵雷达,可提供 360 度覆盖。
(有固定支撑杆,表明大圆盘无法转动)
从内部看,该机的操作平台电子化程度很高,其设有 7 个独立的工作站,机身内壁和前舱壁上也安装了显示器,显得整个操作平台非常整洁,颇有点科幻电影的既视感。
(预警机内部舱室看起来很科幻)
不过,这架朝鲜国产预警机还有不少 " 奇怪 " 的一面,首先就是和中俄同样使用伊尔 -76 打造的预警机平台不同,该机保留了机首的领航员舱。这意味着该机没有安装大型机首雷达。
(该机的机鼻没有取消领航员舱)
此外,和世界主流同类预警机满身刀片天线、雷达罩不同的是,除了这个 " 大盘子 " 天线外,该机的机身非常光滑,几乎看不到额外的天线。不排除该机还是一款处在研发状态的原型机,这次的首飞大概率是为了测试外形的飞行性能,其中的雷达还只是个壳子,机身内部的整套预警系统还没能完成研发,舱室内供金正恩视察的,是演示画面的可能性很大。
(该机 2023 年首次出现时正在进行改造)
而且,根据西方卫星拍摄到的图片可以看出,朝鲜这款 " 大盘子 " 雷达还有不少未解之谜,首先以伊尔 -76 作参照物,该机雷达罩明显比空警 -2000 稍大一点,而且中国的空警 -2000 的技术大概率也不会轻易给人,因此其很可能没有采用中国技术。
再看该雷达的不可旋转三面阵的设计,比俄军自用的 A-50 更先进,和 A-100 的 " 两面阵 " 也有不同,因此也没有直接采用俄罗斯的技术,那么朝鲜是怎么在毫无预警机操作经验、也没有实机参考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做出这款预警机的,这款预警机的雷达技术又来源于何处?
猜测,朝鲜可能是参考了中俄的部分相关技术,然后进行资源整合,再进行自主创新、研发,终于搞出了这个 " 大圆盘 "。
(俄罗斯 A-50 预警机)
另外,该机在 2025 年被拍摄到的卫星图时可以看出,看似正在安装了机鼻雷达罩,但首飞的这架却仍然是领航员舱。种种迹象说明,这架首飞的机型并非该机的 " 完整形态 "。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该机 2023 年才首次出现,当时的卫星图片显示该机的机背正在接受改装,还没有装上这个 " 大盘子 ",仅仅不到 2 年时间,该机就能首飞,这即使放在航空强国中,进度也是快的。
(此前卫星图片曝光该机的机鼻被拆)
对比俄罗斯的 A-100 预警机,其 2006 年提出设想,2017 年才完成首飞,而且直到 2022 年才完成开启雷达的首次试飞,且直到现在还没有服役的消息,相比 A-100,朝鲜这架预警机的研发堪称神速。
而且,以现在朝鲜的军事能力,光有预警机是不够的,其老旧的米格 -29 机队亟待换新,朝鲜完全可以一边研发预警机,一边换装战斗机,在未来获得全新的战斗力。
(朝军米格 29)
既然如此,为何金正恩还要匆忙让这款机型 " 首飞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不断试图拉拢俄罗斯,想让普京抛弃中朝跟美国玩;同时又联合韩国,在半岛不断举行军演,对朝鲜不断施压。在这个时候,朝鲜展示自己的大杀器,一方面是展示自身的科技实力,朝鲜不可被轻慢,另一方面也是对美韩的一个警告,不要试图搞小动作,我有预警机在盯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