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朝鮮預警機頂着大圓盤首飛,比空警2000還大,金正恩展示内部畫面,歡迎閱讀。
文 / 海豚
朝中社公開的照片顯示,日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視察了朝鮮首款自研預警機的首飛過程。金正恩登上飛機,參觀了飛機内部和預警機的雷達控制艙,随後在地面飛行控制室内,目送這架預警機升空。
( 金正恩目送這架預警機升空)
從現場畫面看,朝鮮這架預警機以伊爾 -76 為載機,安裝了一個不可轉動的三面相控陣雷達,可提供 360 度覆蓋。
(有固定支撐杆,表明大圓盤無法轉動)
從内部看,該機的操作平台電子化程度很高,其設有 7 個獨立的工作站,機身内壁和前艙壁上也安裝了顯示器,顯得整個操作平台非常整潔,頗有點科幻電影的既視感。
(預警機内部艙室看起來很科幻)
不過,這架朝鮮國產預警機還有不少 " 奇怪 " 的一面,首先就是和中俄同樣使用伊爾 -76 打造的預警機平台不同,該機保留了機首的領航員艙。這意味着該機沒有安裝大型機首雷達。
(該機的機鼻沒有取消領航員艙)
此外,和世界主流同類預警機滿身刀片天線、雷達罩不同的是,除了這個 " 大盤子 " 天線外,該機的機身非常光滑,幾乎看不到額外的天線。不排除該機還是一款處在研發狀态的原型機,這次的首飛大概率是為了測試外形的飛行性能,其中的雷達還只是個殼子,機身内部的整套預警系統還沒能完成研發,艙室内供金正恩視察的,是演示畫面的可能性很大。
(該機 2023 年首次出現時正在進行改造)
而且,根據西方衛星拍攝到的圖片可以看出,朝鮮這款 " 大盤子 " 雷達還有不少未解之謎,首先以伊爾 -76 作參照物,該機雷達罩明顯比空警 -2000 稍大一點,而且中國的空警 -2000 的技術大概率也不會輕易給人,因此其很可能沒有采用中國技術。
再看該雷達的不可旋轉三面陣的設計,比俄軍自用的 A-50 更先進,和 A-100 的 " 兩面陣 " 也有不同,因此也沒有直接采用俄羅斯的技術,那麼朝鮮是怎麼在毫無預警機操作經驗、也沒有實機參考的前提下,短時間内做出這款預警機的,這款預警機的雷達技術又來源于何處?
猜測,朝鮮可能是參考了中俄的部分相關技術,然後進行資源整合,再進行自主創新、研發,終于搞出了這個 " 大圓盤 "。
(俄羅斯 A-50 預警機)
另外,該機在 2025 年被拍攝到的衛星圖時可以看出,看似正在安裝了機鼻雷達罩,但首飛的這架卻仍然是領航員艙。種種迹象說明,這架首飛的機型并非該機的 " 完整形态 "。
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該機 2023 年才首次出現,當時的衛星圖片顯示該機的機背正在接受改裝,還沒有裝上這個 " 大盤子 ",僅僅不到 2 年時間,該機就能首飛,這即使放在航空強國中,進度也是快的。
(此前衛星圖片曝光該機的機鼻被拆)
對比俄羅斯的 A-100 預警機,其 2006 年提出設想,2017 年才完成首飛,而且直到 2022 年才完成開啟雷達的首次試飛,且直到現在還沒有服役的消息,相比 A-100,朝鮮這架預警機的研發堪稱神速。
而且,以現在朝鮮的軍事能力,光有預警機是不夠的,其老舊的米格 -29 機隊亟待換新,朝鮮完全可以一邊研發預警機,一邊換裝戰鬥機,在未來獲得全新的戰鬥力。
(朝軍米格 29)
既然如此,為何金正恩還要匆忙讓這款機型 " 首飛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國不斷試圖拉攏俄羅斯,想讓普京抛棄中朝跟美國玩;同時又聯合韓國,在半島不斷舉行軍演,對朝鮮不斷施壓。在這個時候,朝鮮展示自己的大殺器,一方面是展示自身的科技實力,朝鮮不可被輕慢,另一方面也是對美韓的一個警告,不要試圖搞小動作,我有預警機在盯着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