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江淮的“未来”,搭上华为,欢迎阅读。
细数国内车圈,以往都在各自为政,虽然一些品牌也曾在短期内试图有过合作,但收效甚微。来到智能化汽车时代,规则也在不断被打破,企业之间催生出了更多的合作可能性。
近日,汽车圈进入 " 合纵连横 " 阶段,短短两周多家企业的合作新闻争相出炉。最为明显的就是两大联盟:一个是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体系,其不断空充的朋友圈已有长安、吉利两大贵宾;另一个则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化开发平台联盟,比如赛力斯、奇瑞、长安等。一派繁荣景象,好不热闹。
无论是蔚来还是华为,作为圈内极具话题度的企业,自带流量 buff。作为游走于两者之间的企业,江淮平日关注度并不高,却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12 月 2 日,江淮发布消息称,与华为在合肥签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協定》,有效期为十年,双方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巧合的是,江淮前脚与华为谈了一场 " 不分手的恋爱 ",为自己再续十年命。后脚就与前租客蔚来分道扬镳,顺势成全了对方获得独立生产资质。
如同一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外界不禁感叹,失去了蔚来又如何,江淮仍能找到华为做下家。
华为 " 联盟 " 呼之欲出
" 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 ICT 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一再强调,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创生态联盟,在智能电动汽车领網域发起新一轮冲击。
自车 BU 项目独立于华为以后,这一趋势变得愈发明显。在 11 月 28 日的智界 S7 发布会上,余承东不仅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几个合作伙伴发出投资新公司的邀请,甚至是希望一汽也能够加入进来。
不得不承认,华为带给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消息一经发出,赛力斯和北汽股价出现震荡,而长安汽车也在当日强势涨停,一汽系两家上市公司(一汽解放和一汽富维)股价更是在 29 日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一汽解放强势涨停。
尽管此前对于 " 投资新公司 " 一说,江淮与华为闹出过一些摩擦,但从两方发布的声明来看,合作已是板上钉钉。
根据協定,双方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由江淮汽车总体负责,同时江淮汽车负责打造生产基地实现合作车型的交付。
这似乎意味着江淮将新建工厂来服务双方的合作,并非使用自己已闲置的产能,而这一点与此前代工蔚来方式非常相似。
在销售方面,江淮汽车同意华为终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合作车型的销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营销、销售、用户及生态运营。但针对合作车型的出口业务,则需双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实施。
在服务方面,则由华为终端与江淮汽车围绕合作车型共同搭建 " 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 的服务体系。
就在华为与江淮合作细节释放以后的两天,蔚来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的消息就被曝光了出来。前后脚一走一留这样的时间节点,很难不引来外界的诸多联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淮的代工之旅还在延续。
江淮抱上另一条大腿
提起江淮汽车,或许本身的声量上稍逊于华为和蔚来,但也并非没有过高光。
而其最后的尖峰时刻,实属于 2016 年。彼时,江淮不仅全年销售 64.3 万辆,乘用车达到 36.7 万辆,商用车卖出 27.6 万辆,更是在营收上斩获 524.9 亿元,实现了销量与盈利双齐发。
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几年江淮连续受挫。尤其是在 2019 年,江淮仅卖出 42.1 万辆,相较顶峰时期下降了 68.5%。其中,乘用车卖出 25.9 万辆,商用车卖出 16.2 万辆。尽管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升,但仍旧未能重现往日辉煌。
市场表现带来的不乐观,给江淮的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营收上,2019 年下滑 5.6%,2020 年下滑 9.4%,2021 年下滑 6.1%,2022 年继续下滑 9.2% ……这个数字在今年或将继续扩大。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2016 年,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 8.43 亿、利润率 1.6%。此后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2022 年扣非净亏损 27.9 亿、亏损率 7.7%。可以说,目前的江淮亟需外援续命。
除了此前为蔚来代工之外,搭上华为这班车成为当务之急。2019 年,江淮汽车曾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協定暨 MDC 平台合作協定。只不过,双方的合作更像是一次短暂邂逅。甚至在本次与华为牵手以后,江淮特地发出声明:2019 年公司与华为合作,目前未存在实质性进展。
实际上,随着问界、智界两个品牌的新品逐渐上市,华为也同样在着手加速与江淮汽车的合作。此前,余承东就曾多次表示,江淮汽车是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之一。
截至目前,有关江淮与华为的合作车型信息还没有得到确认。此前 4 月份传出的消息是,双方合作的智选车将定位超高端豪华纯电市场,价位区间约在 80 万 -100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大众在国内也已经和江淮一同成立了第三家合资公司,专注生产新能源汽车。在合资车企放开股比后,大众与江淮对这家新公司股权占比为 75%:25%,并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同时,双方共同打造的新款车型或将于明年正式上市。
这意味着,即便失去了蔚来这家大单,江淮仍可依靠华为和大众保其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