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江淮的“未來”,搭上華為,歡迎閱讀。
細數國内車圈,以往都在各自為政,雖然一些品牌也曾在短期内試圖有過合作,但收效甚微。來到智能化汽車時代,規則也在不斷被打破,企業之間催生出了更多的合作可能性。
近日,汽車圈進入 " 合縱連橫 " 階段,短短兩周多家企業的合作新聞争相出爐。最為明顯的就是兩大聯盟:一個是以蔚來為代表的換電體系,其不斷空充的朋友圈已有長安、吉利兩大貴賓;另一個則是以華為為代表的智能化開發平台聯盟,比如賽力斯、奇瑞、長安等。一派繁榮景象,好不熱鬧。
無論是蔚來還是華為,作為圈内極具話題度的企業,自帶流量 buff。作為遊走于兩者之間的企業,江淮平日關注度并不高,卻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12 月 2 日,江淮發布消息稱,與華為在合肥籤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定》,有效期為十年,雙方計劃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雲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巧合的是,江淮前腳與華為談了一場 " 不分手的戀愛 ",為自己再續十年命。後腳就與前租客蔚來分道揚镳,順勢成全了對方獲得獨立生產資質。
如同一部電視劇,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外界不禁感嘆,失去了蔚來又如何,江淮仍能找到華為做下家。
華為 " 聯盟 " 呼之欲出
" 華為堅持不造車,而是發揮自身 ICT 技術優勢和營銷能力,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一再強調,希望能夠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創生态聯盟,在智能電動汽車領網域發起新一輪衝擊。
自車 BU 項目獨立于華為以後,這一趨勢變得愈發明顯。在 11 月 28 日的智界 S7 發布會上,餘承東不僅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幾個合作夥伴發出投資新公司的邀請,甚至是希望一汽也能夠加入進來。
不得不承認,華為帶給業界的衝擊是巨大的。消息一經發出,賽力斯和北汽股價出現震蕩,而長安汽車也在當日強勢漲停,一汽系兩家上市公司(一汽解放和一汽富維)股價更是在 29 日有不同幅度上漲,其中一汽解放強勢漲停。
盡管此前對于 " 投資新公司 " 一說,江淮與華為鬧出過一些摩擦,但從兩方發布的聲明來看,合作已是板上釘釘。
根據協定,雙方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由江淮汽車總體負責,同時江淮汽車負責打造生產基地實現合作車型的交付。
這似乎意味着江淮将新建工廠來服務雙方的合作,并非使用自己已閒置的產能,而這一點與此前代工蔚來方式非常相似。
在銷售方面,江淮汽車同意華為終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範圍内獨家提供合作車型的銷售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營銷、銷售、用戶及生态運營。但針對合作車型的出口業務,則需雙方達成一致後方可實施。
在服務方面,則由華為終端與江淮汽車圍繞合作車型共同搭建 " 以用戶服務為中心 " 的服務體系。
就在華為與江淮合作細節釋放以後的兩天,蔚來獲得獨立生產資質的消息就被曝光了出來。前後腳一走一留這樣的時間節點,很難不引來外界的諸多聯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淮的代工之旅還在延續。
江淮抱上另一條大腿
提起江淮汽車,或許本身的聲量上稍遜于華為和蔚來,但也并非沒有過高光。
而其最後的尖峰時刻,實屬于 2016 年。彼時,江淮不僅全年銷售 64.3 萬輛,乘用車達到 36.7 萬輛,商用車賣出 27.6 萬輛,更是在營收上斬獲 524.9 億元,實現了銷量與盈利雙齊發。
而好景不長,接下來的幾年江淮連續受挫。尤其是在 2019 年,江淮僅賣出 42.1 萬輛,相較頂峰時期下降了 68.5%。其中,乘用車賣出 25.9 萬輛,商用車賣出 16.2 萬輛。盡管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升,但仍舊未能重現往日輝煌。
市場表現帶來的不樂觀,給江淮的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營收上,2019 年下滑 5.6%,2020 年下滑 9.4%,2021 年下滑 6.1%,2022 年繼續下滑 9.2% ……這個數字在今年或将繼續擴大。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2016 年,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 8.43 億、利潤率 1.6%。此後扣非淨利潤連續六年為負,2022 年扣非淨虧損 27.9 億、虧損率 7.7%。可以說,目前的江淮亟需外援續命。
除了此前為蔚來代工之外,搭上華為這班車成為當務之急。2019 年,江淮汽車曾與華為籤署全面合作框架協定暨 MDC 平台合作協定。只不過,雙方的合作更像是一次短暫邂逅。甚至在本次與華為牽手以後,江淮特地發出聲明:2019 年公司與華為合作,目前未存在實質性進展。
實際上,随着問界、智界兩個品牌的新品逐漸上市,華為也同樣在着手加速與江淮汽車的合作。此前,餘承東就曾多次表示,江淮汽車是華為智選車合作夥伴之一。
截至目前,有關江淮與華為的合作車型信息還沒有得到确認。此前 4 月份傳出的消息是,雙方合作的智選車将定位超高端豪華純電市場,價位區間約在 80 萬 -100 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大眾在國内也已經和江淮一同成立了第三家合資公司,專注生產新能源汽車。在合資車企放開股比後,大眾與江淮對這家新公司股權占比為 75%:25%,并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同時,雙方共同打造的新款車型或将于明年正式上市。
這意味着,即便失去了蔚來這家大單,江淮仍可依靠華為和大眾保其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