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近94亿控股领克后,新极氪欲成BBA,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2 月 14 日讯(记者 李卓玲)历经 3 个月,极氪正式控股领克。
2 月 14 日下午,极氪官宣完成对领克的收购及注资事项。目前,领克 51% 权益归属极氪,49% 权益归属吉利汽车,前者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同日,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据蓝鲸新闻当日从内部获取的一份该集团全新高管名单显示,安聪慧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 CEO,刘向阳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品牌 CEO,林杰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用户委员会主任,林金文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袁璟任极氪科技集团 CFO,关海涛任极氪科技集团 CBO(首席品牌官)。
据梳理,新极氪 6 人高管团队中,有 2 席来自原领克。
此次调整可追溯至去年 11 月 14 日,彼时,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按照当时的规划,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分别作价 36 亿元和 54 亿元,向极氪出售所持有的 20% 和 30% 的领克股份;同时,极氪向领克认购及购买新增注册资本,代价约 3.67 亿元。也就是说,极氪斥资约 93.67 亿买下领克 51% 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领克发布于 2016 年 10 月,由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合资成立,其过往产品以燃油及混动车型为主。而极氪则成立于 2021 年 3 月,前身为领克电动汽车事业群,其首款车型极氪 001 也脱胎于领克 ZERO。
对于此次整合,安聪慧曾公开解释,一方面让股权结构更加清晰,同时也能解决大家在资本市场关心的问题,就是关联交易。" 由于吉利汽车在中国香港上市,极氪在美国上市,还存在一些非上市业务,这种关联交易需要严格按照香港、美国的会计准则来合规操作。不过,通过这次整合,我们大幅度降低了关联交易,这是好事情。"
蓝鲸新闻获悉,此次股权交割完成后,新成立的极氪科技集团将基于 " 极氪汽车 + 领克汽车 " 双品牌战略,实行以双品牌驱动、强产品线矩阵的组织运作模式,全面整合制造体系、供应链等中后台组织以及海外组织。同时,该集团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开启新一轮内部管理变革,包括:产品研发协同、制造体系革新、用户运营更新、智能体系突破。
在两大品牌的定位上,极氪主打 30 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主打 20 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在产品规划上,2025 年,极氪科技集团将发布 5 款全新产品,强化全球市场拓展,并聚焦超级电混、全链 AI 和全網域安全三个创新重点,计划达成 71 万台的年销量目标,实现 40% 的同比增长,其中领克 39 万台,极氪 32 万台。作为参考,去年,领克全年交付量约为 28 万辆,极氪交付量约为 22 万辆。
"2025 年,极氪科技集团要实现 40% 的增长率达成 71 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成为新能源时代的 BBA;未来两年之内,该集团要成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改变中国乃至全球高端豪华市场格局。" 安聪慧在随后的公开信上称。
值得关注的是,极氪领克此次调整,也是落实吉利控股《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性举措。按照吉利控股去年 9 月 20 日发布的《台州宣言》说法,其将通过 " 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 " 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
蓝鲸新闻此前从吉利控股方面获悉,在前述战略指引下,吉利乘用车版块将形成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两大汽车业务主体的 " 两横 " 布局。除了极氪科技集团整合领克、极氪外,吉利汽车集团也整合了吉利、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等,面向大众主流市场,加速新能源转型。
" 品牌的整合,不仅能够更好的链接用户,更是为了协同车型规划、技术路线、优化产业链布局,不断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安聪慧此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