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近94億控股領克後,新極氪欲成BBA,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2 月 14 日訊(記者 李卓玲)歷經 3 個月,極氪正式控股領克。
2 月 14 日下午,極氪官宣完成對領克的收購及注資事項。目前,領克 51% 權益歸屬極氪,49% 權益歸屬吉利汽車,前者成為極氪非全資附屬公司。同日,極氪科技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據藍鲸新聞當日從内部獲取的一份該集團全新高管名單顯示,安聰慧任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科技集團 CEO,劉向陽任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領克品牌 CEO,林傑任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用户委員會主任,林金文任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袁璟任極氪科技集團 CFO,關海濤任極氪科技集團 CBO(首席品牌官)。
據梳理,新極氪 6 人高管團隊中,有 2 席來自原領克。
此次調整可追溯至去年 11 月 14 日,彼時,吉利控股宣布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化。按照當時的規劃,吉利控股和沃爾沃分别作價 36 億元和 54 億元,向極氪出售所持有的 20% 和 30% 的領克股份;同時,極氪向領克認購及購買新增注冊資本,代價約 3.67 億元。也就是説,極氪斥資約 93.67 億買下領克 51% 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領克發布于 2016 年 10 月,由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成立,其過往產品以燃油及混動車型為主。而極氪則成立于 2021 年 3 月,前身為領克電動汽車事業群,其首款車型極氪 001 也脱胎于領克 ZERO。
對于此次整合,安聰慧曾公開解釋,一方面讓股權結構更加清晰,同時也能解決大家在資本市場關心的問題,就是關聯交易。" 由于吉利汽車在中國香港上市,極氪在美國上市,還存在一些非上市業務,這種關聯交易需要嚴格按照香港、美國的會計準則來合規操作。不過,通過這次整合,我們大幅度降低了關聯交易,這是好事情。"
藍鲸新聞獲悉,此次股權交割完成後,新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将基于 " 極氪汽車 + 領克汽車 " 雙品牌戰略,實行以雙品牌驅動、強產品線矩陣的組織運作模式,全面整合制造體系、供應鏈等中後台組織以及海外組織。同時,該集團建立統一的管理體系,并從四個方面開啓新一輪内部管理變革,包括:產品研發協同、制造體系革新、用户運營更新、智能體系突破。
在兩大品牌的定位上,極氪主打 30 萬及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領克主打 20 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在產品規劃上,2025 年,極氪科技集團将發布 5 款全新產品,強化全球市場拓展,并聚焦超級電混、全鏈 AI 和全網域安全三個創新重點,計劃達成 71 萬台的年銷量目标,實現 40% 的同比增長,其中領克 39 萬台,極氪 32 萬台。作為參考,去年,領克全年交付量約為 28 萬輛,極氪交付量約為 22 萬輛。
"2025 年,極氪科技集團要實現 40% 的增長率達成 71 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标,成為新能源時代的 BBA;未來兩年之内,該集團要成為年銷百萬級的、全球領先的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改變中國乃至全球高端豪華市場格局。" 安聰慧在随後的公開信上稱。
值得關注的是,極氪領克此次調整,也是落實吉利控股《台州宣言》戰略框架的關鍵性舉措。按照吉利控股去年 9 月 20 日發布的《台州宣言》説法,其将通過 " 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 " 五大舉措,聚焦汽車主業,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競争力。
藍鲸新聞此前從吉利控股方面獲悉,在前述戰略指引下,吉利乘用車版塊将形成吉利汽車集團和極氪科技集團兩大汽車業務主體的 " 兩橫 " 布局。除了極氪科技集團整合領克、極氪外,吉利汽車集團也整合了吉利、吉利銀河、雷達、翼真等,面向大眾主流市場,加速新能源轉型。
" 品牌的整合,不僅能夠更好的鏈接用户,更是為了協同車型規劃、技術路線、優化產業鏈布局,不斷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競争優勢。" 安聰慧此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