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江中药业走到一个转型与失衡的十字路口,欢迎阅读。
曾凭借 " 健胃消食片 " 一句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年销 10 亿的江中药业(600750.SH),正面临一场增长乏力、结构老化与信任危机交织的阵痛期。3 月 18 日,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尽管净利润微增 9.67%,但营收同比下滑 2.59% 至 44.35 亿元,为近六年来首次负增长。
乍看之下,公司依靠严控费用保住了利润增长,但掩盖不了主营业务放缓、产品矩阵老化、研发乏力、销售驱动失效的多重隐忧。更值得警惕的是,作为曾经中成药赛道的明星选手,江中药业正在通过夸大宣传涉足边缘性营销,试图扭转疲态,却反而陷入可能的 " 虚假宣传 " 争议。
营收首次负增长,非处方药增长失速
2024 年,江中药业三大核心板块中,唯有依赖健胃消食片的非处方药业务勉强维持增长,营收 32.7 亿元,同比增长仅约 7.2%,远低于过去四年 16%-21% 的增速。
其中,拳头产品健胃消食片销售量达 1.7 亿盒,同比增长 10.9%,但回顾十年销量整体下滑趋势,不难发现其回暖只是广告加码与市场反弹的短暂修复,长期天花板依然明显。
作为另两大主力的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虽营收均破 6 亿元,却已是上市十年以上的 " 老产品 ",市场红利日益枯竭,鲜有创新补充产品梯队。
更严重的是,健康消费品板块营收同比暴跌 47.3%,创下近五年首次下滑。江中将该板块视为 " 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却陷入结构调整、定位混乱的窘境,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处方药 " 集采阵痛 " 持续,新增业务拖累主业
自 2019 年华润医药入主江中药业并推动其跨入处方药赛道以来,江中接连收购海斯制药等标的,但几轮国家药品集采中屡遭滑铁卢,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奥美拉唑钠、伏立康唑等产品丢标不断。
2024 年,处方药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3.5% 至 7.9 亿元,已是连续两年下跌。以 " 再造一个江中 " 为目标的五年业绩倍增计划,眼看已进入 " 最后一年 ",但公司营收却在高点戛然而止,距离 " 翻倍 " 目标失之交臂。
更令人担忧的是,处方药业务所暴露出的核心问题——产品结构老化、创新乏力、渠道缺乏竞争力,正逐渐反噬企业的增长逻辑。
销售驱动增长模式渐失效,三费高企难掩焦虑
江中药业的 " 江湖经验 ",长期倚重广告拉动与终端推广。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销售费用高达 14.63 亿元,销售费用率达 33%,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13.7%,而研发费用率则不到 3%,创新投入仍处边缘。
2023 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高达 37.1%,2024 年前三季度三费总占比高达 38.09%。在医保控费、集采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这种高销售低研发的模式已难为继,持续透支品牌与利润空间。
尽管江中声称通过削减费用实现利润增长,但这种 " 节流式盈利 " 难以构成长期基本面支撑,未来一旦销量难以提升,利润压力将全面暴露。
营销过界陷入信任危机," 软糖门 " 引爆合规争议
更具争议的是,江中药业近日在短视频电商平台上,将一款名为 " 山楂鸡内金莲子山药三色软糖 " 的普通食品,宣传为可调理儿童脾胃,提供 " 剂量建议 ",甚至涉及对排便、消化、睡眠等多种功能问题的改善承诺。
但实际配料显示,该产品含糖量超过 20%,有效成分鸡内金粉仅为 1%,糖类主导、功能成分极低,却对 1 岁以上儿童进行高频推广,不仅涉嫌打 " 功能擦边球 ",还存在误导家长、影响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等风险。
在 " 江中 " 这一强品牌背书下,该产品单平台销量超 91 万瓶,销售额估算超过 3000 万元。但业内质疑声此起彼伏,部分专家认为 " 产品营养价值存疑,对婴幼儿可能构成风险 "。
作为药企出身的江中,在宣传中 " 食品混淆药品 ",不仅有可能触碰虚假宣传与合规红线,更将自身多年建立的品牌信誉置于险境。
江中药业曾凭健胃消食片打开肠胃中成药市场,也曾凭借广告与渠道称霸 OTC 板块。但如今,面对集采之下处方药滞涨、健康消费品跌落、新品储备稀缺、增长引擎衰退,江中药业正走到一个转型与失衡的十字路口。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业绩未明、战略未清的当下,企业却试图通过 " 功能糖 "" 直播电商 " 维持增长热度,甚至不惜游走合规边缘,这种短视行为,或将成为江中药业长期隐患的爆发口。
" 饭后嚼一嚼 " 固然经典,但 " 未来往哪走 ",江中药业还需重新思考。
(内容来源 | 商业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