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理想用一次OTA回到智能化第一梯队,但是MEGA去哪儿了?,欢迎阅读。
原创|倪毓平 编辑|老编辑
何小鹏站在广州工厂的舞台上宣布,选择智驾的小鹏车主已经超过 90% 的时候,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随后的小鹏 G6 崛起,点燃了智驾的引线;而问界新 M7 以摧枯拉朽般席卷市场,昭示了智能驾驶时代的轰然到来。
战争鼓点从远及近,那些没有准备好的车企们殚精竭虑。李想在战略会上反思对于智驾的投入晚了半年,应该从去年年中而不是今年年初才开始上强度。不过,作为一家组织能力高效的企业,一旦认识到不足,理想汽车就会毫不犹豫地坚决投入,快速执行新的目标。
追赶的成果在 12 月 10 日晚间呈现出来。理想汽车召开发布会,宣布更新 OTA 5.0,李想把它看做 "L 系列车型的一次大迭代 ","AD Max 3.0 带来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将产生质的飞跃。"
此次更新也涉及到智驾、车机和增程续航几个方面。110 个市场的 NOA 覆盖范围已经让理想汽车足以与华为、小鹏这样的头号选手相提并论。只是,喧嚣之外,MEGA 这款曾风光无两的纯电车型声量渐小。
在智驾短板终于获得提升的时候,理想汽车又在产品竞争中失守。
理想补足智驾,OTA 迎 " 大满贯 " 更新
这次更新中,理想新增了离车泊入和代客泊车两个功能。
停车不便的窄车位中,车主可以提前下车,通过手机遥控操作车辆完成停车。而代客泊车的功能融入当下行业 " 潮流 ",11 月末,华为支持下的智界 S7 一键完成的代客泊车视频在网络中流传,被视为是科幻照进现实的一个场景。理想汽车也迅速反应,毫不示弱放出了自己的相关视频:进入停车场,在主驾和副驾驶均无人的状态下,车子可以自行规划路线,在避让和识别障碍物的过程中泊入停车位。
在新版本的更新中,理想汽车总结代客泊车的技能点是,路线主动学习、后台主动学习,跨多层通道行驶,倒车让行和避让绕行等。
车道居中保持 LCC 的能力也着重增强了。通过神经网络,AD Max 3.0 能够判断红绿灯颜色和指示方位来判断下一步的行动,与此同时,车辆依靠纯视觉弥补对于车道线断开部分的规划,从而使车辆在不需要接管的状态下通过十字路口。LCC 也增加了自动变道和规避障碍的能力,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有效减少接管次数。
总体来看,增强版 LCC 在没有开通城区 NOA 的地方带来了接近于 NOA 的驾驶体验。这也让李想在发布前夕就自豪宣称," 全场景辅助驾驶 LCC 全球都能用 ",尽管这个说辞很快就被小鹏汽车刘毅林推翻,他纠正说这是很多车企早就开发出来的功能了。
李想还在同一条微博状态中透露城市 NOA 的进展超出预期:在 12 月 100 城交付正式版本的全场景智能驾驶 NOA。"AD Max 3.0 带来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将产生质的飞跃。" 现在,OTA 更新后的 AD Max 的覆盖面扩大到 110 城。
" 就像你买了一个二三十层的楼房,它是有没有电梯的差别。以后在中高端车市场,如果不能提供城市 NOA,消费者就是买和不买的差别。" 李想认为,智驾已经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
今年 8 月,李想曾经收缩了智驾进展,将落地 100 城的城市 NOA 调整为 " 通勤 NOA"。随着智驾竞争的日趋激烈,理想汽车的开城速度就变得激进。从这次更新的结果来看,甚至超越了智驾头部玩家华为和小鹏。
华为在 9 月提出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国都能开;小鹏明确要终结无图战争,年底开出 50 城,2024 年开放 200 个城市。
自特斯拉提出纯视觉路线以来,国内主机厂纷纷投身于轻地图、轻雷达的研究中。不久前降价的极越也是国内首家纯视觉方案的车企。
理想汽车也快速跟进,重新搭建了算法架构。它应用到当下火热的 BEV 大模型和 Occupancy 占用网络技术,将此前的多个小模块规划算法架构提升到端到端的算法架构,规划算法逐步切换为时空联合规划算法,规划路线轨迹达到毫秒级。从而支撑了 OTA 的迭代更新。
目前,智能驾驶作为一个核心战略目标已经在理想内部达成共识。理想汽车正在投入人力、资源和金钱,按照每年扩张近 100% 的速度快速扩充智驾团队。到 2024 年底,智驾研发人员要达到 2000 人,2025 年超过 2500 人,而当前的团队规模为 800 多人。
在自研之外,外部供应商的加入也成为跨步提升的重要助力。36 氪报道称,理想汽车启动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为智驾供应商,协助完成智驾开发。理想内部的智驾团队主要完成 AD Max 版本的技术突破,轻舟智行负责将 AD Max 3.0 算法向 AD Pro 平台迁移。迁移过程中,理想依然把控感知、规划、控制等模块。而李想本人亲自给轻舟智行制定 KPI。
今年 12 月,5.0 版本可以在 Max 版本中实现推送,而 AD Pro 和 Air 的更新在明年 6 月更新完成。新版本也引入 MindGPT 多模态认知大模型,实现多场景、多领網域的复杂对话与互動,目前还处于内测版本当中;最后,理想汽车还通过 OTA 释放电池的放电能力,冬季续航里程累计提升 15% 到 20%。
蓦然回首,产品定义的长板 " 松动 "
发布会主讲人宋紫薇用了一个久远的比喻说明更新的意义——这甚至超越了作業系統 Windows 95 到 Windows XP 的提升。
这也是她在入职理想的首次露面。集合了宋紫薇的流量与热度,以及 OTA 本身明显提升的智驾表现、大模型上车的车机系统优化,以及增程车型的续航延长,这个被称为 " 史上最强的 OTA" 确实献出了诚意,秀出了补齐智驾的实力与决心。
而理想汽车也要将这场发布会的声势推向更高处。軟體更新的当晚,我们已经得知,理想汽车获得新增订单 4000 张,12 月交付 5 万辆的目标看起来更加近了一些。
一片热闹的讨论中,唯独缺少了 MEGA 的身影:在智能电动市场中,理想汽车补足短板,回望身后,却发现想要引领纯电行业的产品定义权已不在手中。
这曾是最令他引以为傲的东西。" 我们问了自己一个最简单却是最本质的问题:消费者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决定造车的时候,李想从这个问题出发,将家庭用车的场景分为高速与城区两大方面。
当时,纯电车型的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款被视为颠覆燃油车市场的新车型具有安静、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但在长途旅行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在城区场景不占优势的燃油车却能够在高速中实现低耗而平稳的驾驶体验。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补能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次充电时长半个小时以上,而加油仅需几分钟。
李想希望结合两个技术路线的优点,做到城区用电,高速用油。增程就是一个最大满足用户需求的选择。
确定技术路线之后,李想也亲自管控与决策着关于产品的一切。他喜爱汽车,拥有十多辆豪华车,对于汽车有着异乎寻常的熟悉与判断。很多时候,面对同事们提出的种种困难,他只说,宾利也是这么干的。
" 我们赶紧去研究宾利,好像宾利真是这么干的。" 参与研发的理想同事说。
基于这样的坚持,理想 ONE 在上市前取消了原定的双扶手,这个设计会带来安全隐患;改用静音轮胎,将风躁路躁降到最低,即使一台车的成本会因此增加几百块钱。
理想 ONE 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的 L 系列延续了这种辉煌,在周围纯电选手周旋在基础建设,市场教育和产品开发迭代时,理想汽车从容走上了造车新势力的冠军宝座。今年三季度,理想汽车手握 800 多亿元的现金储备,超过了比亚迪,毛利率 22%, 盈利空间比特斯拉还要高。12 月,第 60 万辆车交付。
这样一个拥有现金,市场,成功经验的企业,终于决定进入纯电市场的时候,毫不怀疑能够复制同样的成功。
最开始的势头确实如此。过去的半年,MEGA 也是外界最为期待的一款车型,也几乎是等同于 MPV 的领导车型。
海报中的隐约轮廓与车阵的摆放位置足以引发连篇猜想。等到外观正式曝光,面对 " 什么时候跳楼 " 的追问,李想放出成龙从高楼跃下的换脸视频,玩笑又戏谑回应了自己说过的话," 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 这个过程顺带宣传了自研的 mindGPT。挥洒自如间,李想是自信的,松弛的,有把控的。
在产品定义上,首次进入纯电的 MEGA 一方面将继续提供大空间,另一方面则致力于解决纯电行业中续航里程这一普遍痛点。MEGA 搭载 5C 麒麟电池和 800V 平台,续航达到 1000 公里,12 分钟充电补能 500 公里," 补能速度全球第一 ",这正是 MEGA 早期的宣传重点。将外形设计、低风阻、舒适度结合在一起,MEGA 也被官方冠以 " 公路高铁 " 的称号。
在三季报会议上,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甚至考虑到了公司在 MEGA 产品上的交付优势," 我们有这方面的成熟经验,无论是 L7 和 L9,在刚上市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很短时间就完成较高交付量的水平。"
从产品定义到生产交付,理想汽车上下都做好了万全准备。李想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L 系列是我们的 Mac, 纯电是我们的 iPhone。"MEGA 要做 50 万以上价格段不加任何定语的销量冠军。
但是,突然之间,风向转换。从未引起过大众关注的小鹏 X9 半路切入,迅速上升为与 MEGA 直接较量的竞争对手。
当小鹏的主动式后轮转向在 MPV 市场和用户中风靡,定义产品的阵地上早已改旗易帜——这个最令理想引以为傲的能力要被小鹏接管。哪怕是华为余承东,也要回答 M9 到底有没有后轮转向。
这一轮中,MEGA 显然失去了先机,而后流出的内饰图也没能挽回更多。在紧急亮相广州车展期间,车身安全负责人关于两块 1500 兆帕的钢材放在一起就有了 3000 兆帕强度的言论也让外界质疑 MEGA 的安全性。种种失利的局面中,原定于 12 月的发布会已经传出延期的计划,目的是调整内饰。
X9 的发布会也同样还未确定。初战告捷,小鹏在 X9 上有着更大的野心。这款定价接近 40 万的车型为它在高端市场中争取了立足的可能性。攻守之间,理想想要重新夺回产品定义的权力,而小鹏需要一鼓作气,登顶从未达到的品牌高度,它们的出牌变得更加谨慎。
从 2019 年理想 ONE 发布到现在,理想汽车度过了顺风顺水的四年。它几乎抓住了所有的天时地利,在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时,选择用小电池做增程;在城区补能体系日趋完善时,理想汽车发布 " 双能战略 ",建设高速充电桩。它引领了属于增程车型的时代,助推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爆发。随着过渡路线的红利消失殆尽,纯电时代降临,上车智能化、补足纯电路线又成为李想的战略重心。今年 12 月初,锂电池价格跌破 10 万元,李想调侃是 " 为了支持我们明年卖纯电车型 "。
毫无疑问,他总是在做正确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也将他带入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功,如同理想汽车通过这次的軟體发布证明自己回归智驾第一梯队一样。但是,与理想汽车一同站在纯电市场面前的,是那些曾经做出过逆势选择、信奉天真理想的人。当竞争从单品的突破转向了体系化和整个组织的考验,也许那些身处黑暗中的摸索会为他们提供一些胜算的筹码。
而我们也深知并期待理想汽车的下一次反攻,因为它从不放弃正确的路。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