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理想用一次OTA回到智能化第一梯隊,但是MEGA去哪兒了?,歡迎閲讀。
原創|倪毓平 編輯|老編輯
何小鵬站在廣州工廠的舞台上宣布,選擇智駕的小鵬車主已經超過 90% 的時候,情況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随後的小鵬 G6 崛起,點燃了智駕的引線;而問界新 M7 以摧枯拉朽般席卷市場,昭示了智能駕駛時代的轟然到來。
戰争鼓點從遠及近,那些沒有準備好的車企們殚精竭慮。李想在戰略會上反思對于智駕的投入晚了半年,應該從去年年中而不是今年年初才開始上強度。不過,作為一家組織能力高效的企業,一旦認識到不足,理想汽車就會毫不猶豫地堅決投入,快速執行新的目标。
追趕的成果在 12 月 10 日晚間呈現出來。理想汽車召開發布會,宣布更新 OTA 5.0,李想把它看做 "L 系列車型的一次大迭代 ","AD Max 3.0 帶來的技術能力和產品體驗将產生質的飛躍。"
此次更新也涉及到智駕、車機和增程續航幾個方面。110 個市場的 NOA 覆蓋範圍已經讓理想汽車足以與華為、小鵬這樣的頭号選手相提并論。只是,喧嚣之外,MEGA 這款曾風光無兩的純電車型聲量漸小。
在智駕短板終于獲得提升的時候,理想汽車又在產品競争中失守。
理想補足智駕,OTA 迎 " 大滿貫 " 更新
這次更新中,理想新增了離車泊入和代客泊車兩個功能。
停車不便的窄車位中,車主可以提前下車,通過手機遙控操作車輛完成停車。而代客泊車的功能融入當下行業 " 潮流 ",11 月末,華為支持下的智界 S7 一鍵完成的代客泊車視頻在網絡中流傳,被視為是科幻照進現實的一個場景。理想汽車也迅速反應,毫不示弱放出了自己的相關視頻:進入停車場,在主駕和副駕駛均無人的狀态下,車子可以自行規劃路線,在避讓和識别障礙物的過程中泊入停車位。
在新版本的更新中,理想汽車總結代客泊車的技能點是,路線主動學習、後台主動學習,跨多層通道行駛,倒車讓行和避讓繞行等。
車道居中保持 LCC 的能力也着重增強了。通過神經網絡,AD Max 3.0 能夠判斷紅綠燈顏色和指示方位來判斷下一步的行動,與此同時,車輛依靠純視覺彌補對于車道線斷開部分的規劃,從而使車輛在不需要接管的狀态下通過十字路口。LCC 也增加了自動變道和規避障礙的能力,在道路行駛過程中有效減少接管次數。
總體來看,增強版 LCC 在沒有開通城區 NOA 的地方帶來了接近于 NOA 的駕駛體驗。這也讓李想在發布前夕就自豪宣稱," 全場景輔助駕駛 LCC 全球都能用 ",盡管這個説辭很快就被小鵬汽車劉毅林推翻,他糾正説這是很多車企早就開發出來的功能了。
李想還在同一條微博狀态中透露城市 NOA 的進展超出預期:在 12 月 100 城交付正式版本的全場景智能駕駛 NOA。"AD Max 3.0 帶來的技術能力和產品體驗将產生質的飛躍。" 現在,OTA 更新後的 AD Max 的覆蓋面擴大到 110 城。
" 就像你買了一個二三十層的樓房,它是有沒有電梯的差别。以後在中高端車市場,如果不能提供城市 NOA,消費者就是買和不買的差别。" 李想認為,智駕已經是影響銷量的關鍵因素。
今年 8 月,李想曾經收縮了智駕進展,将落地 100 城的城市 NOA 調整為 " 通勤 NOA"。随着智駕競争的日趨激烈,理想汽車的開城速度就變得激進。從這次更新的結果來看,甚至超越了智駕頭部玩家華為和小鵬。
華為在 9 月提出擺脱高精地圖依賴,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國都能開;小鵬明确要終結無圖戰争,年底開出 50 城,2024 年開放 200 個城市。
自特斯拉提出純視覺路線以來,國内主機廠紛紛投身于輕地圖、輕雷達的研究中。不久前降價的極越也是國内首家純視覺方案的車企。
理想汽車也快速跟進,重新搭建了算法架構。它應用到當下火熱的 BEV 大模型和 Occupancy 占用網絡技術,将此前的多個小模塊規劃算法架構提升到端到端的算法架構,規劃算法逐步切換為時空聯合規劃算法,規劃路線軌迹達到毫秒級。從而支撐了 OTA 的迭代更新。
目前,智能駕駛作為一個核心戰略目标已經在理想内部達成共識。理想汽車正在投入人力、資源和金錢,按照每年擴張近 100% 的速度快速擴充智駕團隊。到 2024 年底,智駕研發人員要達到 2000 人,2025 年超過 2500 人,而當前的團隊規模為 800 多人。
在自研之外,外部供應商的加入也成為跨步提升的重要助力。36 氪報道稱,理想汽車啓動自動駕駛公司輕舟智航為智駕供應商,協助完成智駕開發。理想内部的智駕團隊主要完成 AD Max 版本的技術突破,輕舟智行負責将 AD Max 3.0 算法向 AD Pro 平台遷移。遷移過程中,理想依然把控感知、規劃、控制等模塊。而李想本人親自給輕舟智行制定 KPI。
今年 12 月,5.0 版本可以在 Max 版本中實現推送,而 AD Pro 和 Air 的更新在明年 6 月更新完成。新版本也引入 MindGPT 多模态認知大模型,實現多場景、多領網域的復雜對話與互動,目前還處于内測版本當中;最後,理想汽車還通過 OTA 釋放電池的放電能力,冬季續航裏程累計提升 15% 到 20%。
蓦然回首,產品定義的長板 " 松動 "
發布會主講人宋紫薇用了一個久遠的比喻説明更新的意義——這甚至超越了作業系統 Windows 95 到 Windows XP 的提升。
這也是她在入職理想的首次露面。集合了宋紫薇的流量與熱度,以及 OTA 本身明顯提升的智駕表現、大模型上車的車機系統優化,以及增程車型的續航延長,這個被稱為 " 史上最強的 OTA" 确實獻出了誠意,秀出了補齊智駕的實力與決心。
而理想汽車也要将這場發布會的聲勢推向更高處。軟體更新的當晚,我們已經得知,理想汽車獲得新增訂單 4000 張,12 月交付 5 萬輛的目标看起來更加近了一些。
一片熱鬧的讨論中,唯獨缺少了 MEGA 的身影:在智能電動市場中,理想汽車補足短板,回望身後,卻發現想要引領純電行業的產品定義權已不在手中。
這曾是最令他引以為傲的東西。" 我們問了自己一個最簡單卻是最本質的問題:消費者需要一輛什麼樣的車?" 決定造車的時候,李想從這個問題出發,将家庭用車的場景分為高速與城區兩大方面。
當時,純電車型的開發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款被視為颠覆燃油車市場的新車型具有安靜、節能、環保等諸多優點,但在長途旅行中的表現并不理想;在城區場景不占優勢的燃油車卻能夠在高速中實現低耗而平穩的駕駛體驗。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補能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一次充電時長半個小時以上,而加油僅需幾分鍾。
李想希望結合兩個技術路線的優點,做到城區用電,高速用油。增程就是一個最大滿足用户需求的選擇。
确定技術路線之後,李想也親自管控與決策着關于產品的一切。他喜愛汽車,擁有十多輛豪華車,對于汽車有着異乎尋常的熟悉與判斷。很多時候,面對同事們提出的種種困難,他只説,賓利也是這麼幹的。
" 我們趕緊去研究賓利,好像賓利真是這麼幹的。" 參與研發的理想同事説。
基于這樣的堅持,理想 ONE 在上市前取消了原定的雙扶手,這個設計會帶來安全隐患;改用靜音輪胎,将風躁路躁降到最低,即使一台車的成本會因此增加幾百塊錢。
理想 ONE 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後的 L 系列延續了這種輝煌,在周圍純電選手周旋在基礎建設,市場教育和產品開發迭代時,理想汽車從容走上了造車新勢力的冠軍寶座。今年三季度,理想汽車手握 800 多億元的現金儲備,超過了比亞迪,毛利率 22%, 盈利空間比特斯拉還要高。12 月,第 60 萬輛車交付。
這樣一個擁有現金,市場,成功經驗的企業,終于決定進入純電市場的時候,毫不懷疑能夠復制同樣的成功。
最開始的勢頭确實如此。過去的半年,MEGA 也是外界最為期待的一款車型,也幾乎是等同于 MPV 的領導車型。
海報中的隐約輪廓與車陣的擺放位置足以引發連篇猜想。等到外觀正式曝光,面對 " 什麼時候跳樓 " 的追問,李想放出成龍從高樓躍下的換臉視頻,玩笑又戲谑回應了自己説過的話," 真設計成這鳥樣,我就把設計團隊都幹掉,順便自己跳樓。" 這個過程順帶宣傳了自研的 mindGPT。揮灑自如間,李想是自信的,松弛的,有把控的。
在產品定義上,首次進入純電的 MEGA 一方面将繼續提供大空間,另一方面則致力于解決純電行業中續航裏程這一普遍痛點。MEGA 搭載 5C 麒麟電池和 800V 平台,續航達到 1000 公裏,12 分鍾充電補能 500 公裏," 補能速度全球第一 ",這正是 MEGA 早期的宣傳重點。将外形設計、低風阻、舒适度結合在一起,MEGA 也被官方冠以 " 公路高鐵 " 的稱号。
在三季報會議上,理想汽車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甚至考慮到了公司在 MEGA 產品上的交付優勢," 我們有這方面的成熟經驗,無論是 L7 和 L9,在剛上市過程當中也經歷了很短時間就完成較高交付量的水平。"
從產品定義到生產交付,理想汽車上下都做好了萬全準備。李想對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L 系列是我們的 Mac, 純電是我們的 iPhone。"MEGA 要做 50 萬以上價格段不加任何定語的銷量冠軍。
但是,突然之間,風向轉換。從未引起過大眾關注的小鵬 X9 半路切入,迅速上升為與 MEGA 直接較量的競争對手。
當小鵬的主動式後輪轉向在 MPV 市場和用户中風靡,定義產品的陣地上早已改旗易幟——這個最令理想引以為傲的能力要被小鵬接管。哪怕是華為餘承東,也要回答 M9 到底有沒有後輪轉向。
這一輪中,MEGA 顯然失去了先機,而後流出的内飾圖也沒能挽回更多。在緊急亮相廣州車展期間,車身安全負責人關于兩塊 1500 兆帕的鋼材放在一起就有了 3000 兆帕強度的言論也讓外界質疑 MEGA 的安全性。種種失利的局面中,原定于 12 月的發布會已經傳出延期的計劃,目的是調整内飾。
X9 的發布會也同樣還未确定。初戰告捷,小鵬在 X9 上有着更大的野心。這款定價接近 40 萬的車型為它在高端市場中争取了立足的可能性。攻守之間,理想想要重新奪回產品定義的權力,而小鵬需要一鼓作氣,登頂從未達到的品牌高度,它們的出牌變得更加謹慎。
從 2019 年理想 ONE 發布到現在,理想汽車度過了順風順水的四年。它幾乎抓住了所有的天時地利,在锂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時,選擇用小電池做增程;在城區補能體系日趨完善時,理想汽車發布 " 雙能戰略 ",建設高速充電樁。它引領了屬于增程車型的時代,助推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爆發。随着過渡路線的紅利消失殆盡,純電時代降臨,上車智能化、補足純電路線又成為李想的戰略重心。今年 12 月初,锂電池價格跌破 10 萬元,李想調侃是 " 為了支持我們明年賣純電車型 "。
毫無疑問,他總是在做正确的選擇。而正确的選擇也将他帶入一個又一個的階段性成功,如同理想汽車通過這次的軟體發布證明自己回歸智駕第一梯隊一樣。但是,與理想汽車一同站在純電市場面前的,是那些曾經做出過逆勢選擇、信奉天真理想的人。當競争從單品的突破轉向了體系化和整個組織的考驗,也許那些身處黑暗中的摸索會為他們提供一些勝算的籌碼。
而我們也深知并期待理想汽車的下一次反攻,因為它從不放棄正确的路。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