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一年暴涨4倍,光模块跟着英伟达喝汤,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读懂财经
生成式 AI 爆发,应该投什么?一直是投资人想知道的答案。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问题有了阶段性的答案。
英伟达成为率先吃到 AI 红利的公司,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英伟达股价狂飙 3.7 倍。英伟达的爆发也影响了国内 AI 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国内的光模块产品是英伟达 GPU 的配套产品,一颗 GPU 需要 6-8 颗光模块。英伟达也带动了光模块量价齐升:科技公司的购买 H300 的军备竞赛带来了需求量大增。同时英伟达需要更高端的 800G 光模块带动了光模块的单价提升。
靠着与英伟达的强绑定,光模块成为国内 AI 产业链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股价分别涨了 4.2 倍、2.2 倍。光伏爆火时候的口号 " 你要相信光 ",现在变成了 " 你依然要相信光 ",只是从光伏变成了光模块。但前景一片大好的光模块,也并非全无隐忧。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光模块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在 AI 浪潮中兑现业绩的板块。国内大部分技术公司或被国外卡脖子,或技术与海外差距较大在 AI 浪潮中的参与度不高。但光模块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为海外 AI 提供了稳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2、光模块跟着英伟达喝汤。光模块与英伟达的 GPU 强绑定,GPU 与光模块结合后,可以为 AI 训练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提供更高效的计算能力。中际旭创等国内光模块公司也作为英伟达供应商,跟着英伟达销量暴涨。
3、光模块内卷不止。光模块技术差距不大,一旦放量,竞争会激烈,毛利率也会下降,并且下游客户倒逼光模块快速迭代,两个特性结合起来,光模块企业智能不断研发投入提早布局,产品迭代的速度也从 4-5 年内卷到 2 年。
光模块领涨 AI 产业链
回顾 AIGC 一年多的发展,为 AI 打基建的上游成为当下最大的投资机会,毕竟英伟达股价一年狂飙 3.7 倍的案例就摆在那里。
把目光拉回到国内,涉及的 AI 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算力、半导体、CPO、光模块等关键技术领網域。在这些领網域中,光模块成为分歧最小、股价爆发最炸裂的板块。
光模块可以简单理解为给 IT 设备传递数据的元器件,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桥梁。目前由于技术限制,IT 设备只能识别电信号不能识别光信号,光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协助设备进行光电信号转化,帮助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在 AI 场景中,数据传输的速度直接决定了 AI 应用的性能。光模块作为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主要为 AI 提供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
但就是这个听起来技术含量不够高的板块成为国内 AI 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从 2023 年到现在,光模块头部公司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股价分别涨了 4.2 倍、2.2 倍。相比之下,其他 AI 上游公司并不亮眼。算力头部公司浪潮信息过去一年股价下跌 10%,芯片板块、半导体板块都在过去一年下滑了 20% 以上。
光模块之所以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全球领網域获得了竞争优势。国内大部分科技公司或被国外卡脖子,或技术与海外差距较大在 AI 浪潮中的参与度不高。比如国内芯片公司就因为性能差距很难吃到 AI 带来的增量市场,因此业绩、股价受 AI 影响不大。
但光模块也正是因为技术属性稍弱,和许多电子产品一样,虽然有技术学习周期,但整体还是拼成本、拼响应速度,所以也逐渐成为是国内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2022 年全球光模块销售额前十大供应商中,上榜的中国厂商达到 7 家。靠着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国内光模块企业已打入海外大厂的供应商网络,比如中际旭创就是北美四大云商以及英伟达的供应商。
全球优势也让光模块成为国内少数能与全球 AI 产业链挂钩、形成共振的板块。反映到业绩上,中际旭创预计 2023 年度净利润为 20 亿元 ~23 亿元,同比增长 63.4%~87.91%。天孚通信预计 2023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77 亿 -7.58 亿,同比增长 68% 至 88%。
那么光模块是如何受益 AI 浪潮的?
跟着英伟达吃肉
光模块能够兑现业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抱住了英伟达的大腿。AI 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英伟达 GPU 提供的算力支持,而光模块与 GPU 又是强绑定关系,一颗 GPU 需要 6-8 颗光模块。
GPU 与光模块结合后,可以为 AI 训练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提供更高效的计算能力。
英伟达 GPU 出货量的大增也为光模块带来了量价齐升的逻辑。从量的角度看,GPU 需求量正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台积电作为 AI 芯片晶圆制造供给方,最能感受到行业的变化,其预计未来三年公司算力芯片复合增长率超过 50%。
而科技公司的军备竞赛也为 GPU 加了一把火,Meta35 万块 H100 的采购量高于此前市场对 Meta 不足 30 万块 H100 的普遍预期。微软、谷歌也正在跟进计划加大 GPU 购买量。GPU 的火热也为光模块转化了订单,据自媒体 " 信息平权 " 报道,自 META 采购更多的 GPU 以后,几家头部几家光模块公司的插单排产订单已经要从 2024 年二季度开始。
除了数量激增外,英伟达也带动了光模块高端产品的出货量。目前,市面上较为主流的有 200G、400G 和 800G 传播速率的光模块。速率越高的光模块,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而 AI 对网络端催生了更大带宽需求,需要更高速率的光模块,英伟达最新的 H100 芯片已经越来越加大对 800G 光模块的应用。
这也使 800G 光模块销量暴增,有雪球投资人称,2023 年 800G 光模块的市场需求将在 120-140 万个之间。而到 2024 年,仅英伟达就能撑起 1000 万只 800G 光模块的市场。中际旭创也在近日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透露,已接到重点客户明年 800G 需求的明确指引和份额的确认,相比 2023 年需求是几倍的增长。
800G 光模块作为售价更高的产品,也带动了光模块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中际旭创在 2023 年三季度电话会议上透露,800G 产品从 Q3 来看营收贡献度已经位居第一。800G 光模块营收占比提升使中际旭创 2023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较 2022 年同期增加了 3.83 个百分点。
但实现量价齐升的光模块也并非毫无问题。
发展确定但内卷不止
光模块,虽然是光通信的核心部件,但听名字就知道,模块、模组,都差不多:买来内核零部件、搞点其他配件、通过工艺组装起来、实现完整功能。这也构成了光模块的硬伤 - 技术含量不高。
技术含量不高的光模块很难拉开产品差距,即使我国企业之间的隔代产品技术差距也基本是 6-10 个月。比如在 800G 光模块上,中际旭创走的是快了一点,但是光迅科技、华工正源、新易盛也都已经进入了交付阶段。
这种产业特征决定了一是产品之间技术差距不大,一旦放量,竞争会激烈,毛利率也会下降;二是在竞争中,渠道、稳定的客户关系更重要。
而解决这两点的办法就是迭代,通过迭代解决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很好理解,产品迭代可以靠新产品实现溢价,减少旧产品竞争激烈的影响。而放在光模块产品,迭代也是获取稳定客户关系最有效的方式。
具体来说,光模块主要应用在数据传输场景,数据领網域的一个特点是:数据量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丰富。这就导致光模块对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迭代一浪接一浪。
比如 2015 年以前,数据中心光模块大部分是 10G、40G 速率为主;随着移动互联网爆发,2016 年时,25G、100G 的光模块开始在海外先进的数据中心部署,三年后大规模普及放量。而先进数据中心,又开始布局 100G、200G 光模块。在 2022 年,200G 产品开始大规模放量;然后,2023 年,英伟达又激发了 800G 光模块的需求。在这种对速率要求快速提升的情况下,谁先研发出高速率产品,谁就能率先获取客户,享受到阶段性红利。
快速迭代的产品特性也决定了,光模块领網域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通过不断地研发投入提早布局,凭借时间上短暂的领先优势,抢占市场赚取超额收益。这也倒逼着光模块企业的不断内卷。
内卷程度正在更新,此前光模块产品更新周期为 4-5 年 , 而下一代由 800G 向 1.6T 更新周期将缩短至两年。更内卷的行业既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影响利润,也加大了企业被赶超的风险。
在 AI 带动光模块赛道爆发时,订单胜过性感;确定性胜过了想象力。但一旦光模块需求降速,企业利润波动较大、护城河较短的弱点也将逐渐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