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我可太希望蔚来今年能开始盈利了,欢迎阅读。
文|万湑龙
在蔚来品牌之外最希望蔚来能盈利的一群人,可能就是我们这些车主了。
前几天听说,蔚来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明确了 2025 年的核心目标,其中最能引起关注的就是要达到销量翻倍的目标,并力争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自打理想和零跑相继达成盈利目标之后,对于新势力而言,盈利二字瞬间从曾经的 " 次要目标 " 转变为如今的 " 生死线 ",背后是行业阶段、资本逻辑、竞争环境和企业生存逻辑正在发生多重转变。投资者从关注用户增速和技术故事,正在转向细细筛看企业的现金流健康度。
所以当带着审视意味的目光落在蔚来身上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单季度盈利时间表势在必行。而最新出炉的这张时间表,让关心蔚来的人能够感到欣喜的点,并不是一年之后就能看到扭亏为盈,而是之前一再推迟的单季度盈利门槛,终于往前了一些。
2023 年,李斌就曾表示过,蔚来计划在当年内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之后就被一再延期。从 2024 年,一直推到了 2026 年。近三年来首次将实现盈利的目标提前,说明蔚来很有可能摸到了实现盈利的窍门所在。
绕不过去的降本
但也不是蔚来的唯一解
关于降本增效这件事,李斌在去年的 NIO Day 上提及过两次。从宏观角度上,他说:" 建立投资回报的决策体系、计算 ROI(投资回报率)是蔚来在 2024 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而在微观层面,李斌提及在公司内部的 "Cost Mining"(挖矿行动)成效显著:" 和年初设定的目标相比,基本达成了目标,甚至还有一些超过。"
早在去年年初,李斌在蔚来的开工信中强调要坚决避免无效和低效的投入," 不浪费一张纸、一度电,花好每一分钱 "。开工信发布之后," 挖矿行动 " 正式开始,目的是挖掘部门里能省下的每一项花费,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浪费。落实到细节之处,就是每个部门哪怕是彩色打印的月度数据有异常,都会有部门领导来监控。
有网友揶揄 :" 把牛屋里值 300 块钱的欧舒丹洗手液换了,省下的钱可能都比节约打印纸要多。" 但我看来,挖矿行动的目的不在于省多少钱,而是在建立 " 思想钢印 "。那就是你所支出的每一笔钱,最终都会有人来考核 ROI。这其实和今年 1 月起,蔚来设立 CBU(Cell Business Unit,基本经营单元)的逻辑如出一辙。设立 CBU 的做法,就是每个大部门都有一个单独的成本结算中心,去计算各个部门在不同项目上已花费、即将要花费的成本,做到精细化运营。
如果站在蔚来内部员工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得罪人的事。但当企业感受到生存压力的时候,活下去远比活得体面更重要。
记得之前曾有一位企业 CEO 级别的蔚来车主提到过。与他交流过的蔚来员工,都表示对于公司很满意。而这位车主当时就觉得,员工满意的另一面意味着公司给到他们的压力不够大,这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只让员工快乐没用,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CBU 的上马,在精神层面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将各级员工所感受到的成本压力,与李斌对齐颗粒度。如果从整车的毛利率上来看,蔚来在 2024 年第三季度能够达到 13.1%,远比 2022 年第一季度,也就是蔚来危急时刻的 -7.4% 安全得多。所以在我看来,蔚来在内部推行 " 节流 " 固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但真正能扭转现有局面的,还得是靠 " 开源 "。毕竟现在最拖蔚来后腿的,是研发和运营的高成本并没有化作最为直接的销量。
根据 " 赖特定律 " 大致估算,产量翻倍可降成本约 15%。蔚来 2024 年销量是 22.2 万台,产能利用率为 30.7%,所以提升销量对蔚来而言就是最直接有力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李斌的 2025 年核心目标中,放在首要位置的是要将蔚来去年的销量翻倍,达到 44 万辆。
" 翻倍 " 俩字看似骇人,但也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比方说零跑,在 2024 年就实现了同比的销量翻倍,主要靠的就是 C 系列的三款新车猛烈地拉升了销量曲线,对品牌而言 " 量大 ",对消费者来说 " 管饱 " 的车型给零跑提供了充足的新鲜血液。
再把视角再拉回到蔚来身上,2025 年算得上是不容有失的产品大年。除了已经亮过相的蔚来 ET9 和萤火虫之外,乐道品牌将会有两款新车。李斌也在年后开工的第一场直播中透露,蔚来品牌的走量车型:ET5、ET5T、ES6、EC6 都将迎来改款。不能奢望各个都能成为爆款,只要大部分车型能踩上正确的销售节奏,都能够很大程度纾解蔚来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蔚来最需要做的
是追上节奏
蔚来过去这几年,其实没少吃产品交付延期的亏。
远有 2021 年末上市的 ET5,发布即成为爆款,是同期订单量最大的车型,结果交付周期长达 9 个月,错过了最佳的熱賣視窗期,最终在 2022 年只为蔚来带来 1.18 万辆的销量贡献,ET5 的这口气直到 2023 年才通过 ET5T 这款车的 " 上市即交付 " 缓过来。
而乐道 L60 所遇到相似的问题,着实给人一种 "d é j à vu(昨日重现)" 的感觉。就连李斌在这次内部会议上也说:" 蔚来在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没有对前六个月的销量势能建立起足够强的意识,这是需要改变的地方。"
在认真体验过乐道 L60 之后,我会觉得以这样一款车的产品力,决然不至于陷入当下这种程度的困境。但当下普通消费者对于产品力的认知逻辑已经有所改变,在以一周为时间刻度发销量战报的大环境里,开局的逆风就很容易滚起猜疑链的雪球,让更多本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撤回了激情下单的想法。结果就是举棋不定的人越多,愈发加深了更外围消费者的猜疑。
乐道的问题其实也绝非无解,乐道总裁艾铁成去年年底就曾透露,今年三四季度上市的乐道两款新车分别是六座 / 七座 SUV 和大五座 SUV。单论产品的选型,这两款车都有热卖的潜质。而且蔚来已经注意到了上市初期销量势能的问题,我还是选择相信新车不会重蹈 L60 产品初期的覆辙。在加上目前销售端 "5 年 0 息 " 政策的催化,以及负面舆论风潮的回调,L60 的销量最终也会稳步来到能够正确反映它产品力的位置。
除了销售端,蔚来另外一个需要追赶节奏地方在于智驾。而李斌在年后开的另外一个大规模的会,就是前几天奔赴北京,与负责人任少卿在内的智驾团队开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会。
会议的详细内容不得而知,但结合之前李斌所透露过的信息,从今年三月起,满血版 SkyOS · 天枢、自研智驾芯片及端到端城区智驾能力的车型将开始陆续交付。同时蔚来智驾技术架构已完成大模型化架构切换,世界模型训练按计划推进,力图追赶上当下 " 端到端 " 头部玩家的节奏。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也该为 NOP+ 的真正落地吹响冲锋号了。
端到端的落地以及未来世界模型的真正投入使用,是有机会让蔚来在智驾能力上实现后来居上的。毕竟世界模型能赋予系统实现空间重建与时间推演能力,也是未来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的一种关键技术路径。但另一方面,以现在的硬體条件,实现世界模型的真正投入使用需要面临数据质量、算力瓶颈、场景泛化等诸多严峻挑战。而蔚来在实现 " 体系化效率 "(除了关注短期的局部成本和效率,也关注全生命周的体制效率)的过程中所预埋的 4 颗 Orin X 芯片,在当下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算力优势。反而让本是蔚来最引以为傲的高忠诚度车主群体,成为了对蔚来表达不满的主力群体。
从技术角度来说,蔚来 NOP+ 高阶智驾的进度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来选择了 " 自研芯片 + 世界模型 + 群体智能 " 这条最为困难的技术闭环路线。之所以有这样的技术路线选择,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蔚来体系化和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思考维度。其实换电战略也是同理,用李斌自己的话来说,当 8 年 16 万公里的电池质保周期结束之后,谁来为 " 老龄化 " 的电池所存在的使用风险买单呢?
作为一个蔚来车主,在老万我看来,蔚来当下所遭遇的诘责,有产品销售节奏的积弊,也有过于关注长期而忽略当下市场环境的问题。这造成了车主与社会舆论,对于蔚来内部运营效率的不信任。藉由今年这个产品和技术都有大量前期积累做铺垫、手上多了更加充足弹药的年份扭转时局,或许是蔚来最不容有失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