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蔚来造手机,不得已而为之,欢迎阅读。
9 月 21 日,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呈现全领網域技术创新布局—— " 蔚来全栈 ",并发布了手机—— NIO Phone。
车企造手机,瞬间在网上引起热议。但作为汽车行业观察者、二级市场投资者,我看完发布会后的第一感觉是,蔚来不得已而为之。
蔚来首款自研芯片 " 杨戬 "
12 项蔚来全栈技术布局
蔚来想构建 " 从顶到底 " 的能力
众所周知,从 2014 年成立至今,蔚来尚未盈利,2023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蔚来累计营收为 194.5 亿元,同比减少 3.74%,上半年亏损 109.26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39.07%。
再看债务,今年上半年蔚来的负债合计为 690.18 亿,其中流动负债 481.04 亿,资产负债率高达 78.99%。
蔚来负债那么多,迟迟不能盈利,为何还要布局全栈自研,造手机?
网上有人说,蔚来不务正业,也有人说,蔚来好高骛远,在我看来,蔚来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不是因为手机公司都在造车,也不是因为蔚来造车业务不赚钱,要去靠手机盈利。其实我们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用户需要一款与蔚来汽车无缝连接的手机,我们要做让蔚来的汽车产品更好用的手机。" 李斌解释。
李斌解释了一半,确实,汽车只有与手机无缝连接,才能让汽车摆脱单一的车辆智能,拓展到真正的智能渗透和互联,是生态层面需要蔚来这么做。但何为不找手机厂商合作,偏偏要自己造手机?李斌没在发布会上直说。
答案是手机厂商不愿意放开权限,生态非常封闭。
据李斌此前介绍,蔚来汽车超过一半的用户都在使用 iPhone,但 " 苹果现在对汽车行业很封闭,比如蔚来第二代平台的车标配 UWB,苹果不开放接口,搞得我们很被动。"
安卓手机虽然相对开放,但是华为、小米、魅族等企业又成为了蔚来的竞争对手。
现在,小米是自己在跨界造车,吉利收购魅族,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与 OPPO 合作,奇瑞、北汽、一汽、赛力斯、长安等 20 家车企与华为合作。
蔚来找谁都不合适,迫不得已,只能亲自下场打造一款跟旗下车型适配的手机。
现在,手机造出来了,是个好消息。
但坏消息是,这注定蔚来接下来又多了一个亏损的项目。
NIO phone 硬體实力在同等价位里,远落后于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购买蔚来手机的用户,大概率是车主。
而自 2018 年量产以来,蔚来车主不过 40 万人,哪怕所有车主都买了蔚来的手机,可这点销量对主流手机厂商来说连零头都达不到。
作为对比,小米 2022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 1.5 亿台,OPPO 是 1.033 亿台,vivo 是 0.99 亿台。
没有销量规模就没有议价权,成本不可能低。
而每年开发一台手机,至少是大几亿的研发投入,现在蔚来研发占营收比高达 20%,在众多车企中 " 遥遥领先 "。
" 蔚来全栈 " 也是同样道理,明知道要持续巨额投入,也要造,这不难看出,蔚来管理层的目标是想学习比亚迪,构建从 " 顶到底的竞争力 ",最终实现垂直整合。
留给蔚来的时间还有多少?
虽然蔚来有雄心,也有钱,但纯电动车市场即将见顶,留给蔚来的机会已不多了。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8 月纯电动车零售为 54 万辆,同比增长 7.1%。1-8 月纯电动车零售为 357.2 万辆,累计同比增长 22.2%。
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纯电动车市场一贯高增长的印象。
与之相对的是,8 月插电混动车零售 24.9 万辆,同比增长 62.8%;1-8 月累计零售 153 万辆,同比增长 83.8%。
对比稳步攀升的插电混动车销量,不难发现,纯电动车的增长越来越疲软了。
当下,几乎没有车企不造电动车,这对于蔚来来说,是不小的危机。
也正因为如此,蔚来才会巨额投入研发,想在智能化上打开新的局面。
但蔚来是最近两年才加大研发投入的,而研发投入需要时间才能出成果,这个成果转化成商品又需要时间。
当重磅成果碰到了市场快速增长,销量就会暴涨,但若碰到即将见顶市场,销量如何真不好说。
写在最后:从 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李斌的发言可以看出,蔚来管理层坚守的是长期主义,短期盈亏他们不是特别在乎。
蔚来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为了活下去只能不停地融资。
9 月 19 日,蔚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发行 5 亿美元、2029 年到期的可转债转换优先债及 5 亿美元、2030 年到期的可转债,合计发行 10 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
这个矛盾,二级投资者需要注意。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