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请淘汰掉不好笑的脱口秀嘉宾!,欢迎阅读。
脱口秀在经历了 "gap year" 以后超量回归,而且它还裂开了,两档节目一起提供超量精神碳水。
都是行业班底 + 新人,在《喜剧之王 · 单口季》与《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哪家强的讨论中,既夹杂了鹅、桃宣发能力的争论;笑果 VS 单立人的竞争;文本派 VS 表演派的战斗 ……
有一个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两边的明星嘉宾阵容谁更强?
这个话题,我们也想聊一聊。
不好笑的笑友团,是要被 " 淘汰 " 的
鹅家脱口秀,曾经是周公子的 " 第一翻车现场 ",他们家对明星嘉宾的选择,是总结过一些血泪教训的。目前看来,多数网友认同鹅的笑友团更出彩一些。
重要原因是大张伟这个 " 古希腊掌管接梗的神 ",他的接梗能力,是强到会让童漠男产生 " 自卑感 " 的存在。
另一方面,大张伟能在现场和这些国内一线的脱口秀演员拼梗有来有回,一些时候他的 free style 甚至比选手还 " 炸 " 一些,这样的嘉宾类型全网无代餐。
前天晚上就有一段互动,徐志胜说自己最近都在专心准备脱口秀稿子,没录别的综艺,他问大张伟 " 你没发现你活都多了?"
全场起哄,大张伟却淡定接梗:" 怎么你也录音综了?",一句反杀,形成了场上的另一个输出点。
除了大张伟,鹅的场内还有另一个输出点:陈鲁豫。
这位巴黎奥运会徽章本体在脱口秀的场子里,表现得比在自己的主场访谈节目还要好。
女选手山河提到总有人质疑自己身材这一点,鲁豫从女性角度出发,告诉大家:" 女生或者所有的人,不用按尺寸去生长,可以按心情去生长 "。
没有 " 真的吗?我不信!",只有对选手文本、选题角度、表演缺失的剖析,她的分析偏向严肃,作为场上的第二输出点,为鹅的嘉宾阵容加分很多。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鲁豫的点评 " 过于学院派了 ",有说教的意味。
张雨绮的角色设定本来应该是 " 花瓶 ",她也每场穿成美美的花蝴蝶,选手出了梗,镜头往往就到她嘎嘎大笑失去表情管理的样子,我每次都忍不住跟着乐,算是一个功能性的花瓶。
其实这就够了。
在与选手的交流中,张雨绮的态度也比较开放,愿意说自己的观点,也不介意被选手 " 冒犯 "。
晓卉发表淘汰感言,没有技巧全是情绪,贴脸开大说张雨绮通过 Kit 的 PPT 了解职场,就好像男性通过卫生巾广告终于了解到月经是蓝色的。
而张雨绮听到这段,依然是毫无保留嘎嘎乐。
笑友团这边争议比较大的是窦文涛和张绍刚。
窦文涛输出能力尚可,但他的观点和说话的节奏,还有一些文绉绉的表达,总好像和场子里其他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新一期节目他没来现场,被鲁豫调侃 " 因为不够逗被淘汰了 "," 这个节目很残酷的 "。
另一位是张绍刚,张老师经年累月的欠揍气质,让他没能像鲁豫一样被观众刮目相看,早年的尖酸刻薄,在这里更多转化成一种 " 爹味 " 输出,尤其是段子里主动 cue 了 " 十个勤天 " 后,反而更让一些禾伙人反感。
他没被节目组 " 淘汰 ",但被一些观众用纯享版 " 淘汰 " 了。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的阵容实际是个 " 主持人 " 阵容,陈鲁豫、窦文涛、张绍刚,曾经都是一线主持,这种阵容,基本不用担心节奏和控场,再加上大张伟的接梗能力和综艺感,整体气氛都有了不断往上翻的效果。
明明专业对口,为什么 " 疗效 " 不好?
相比之下,隔壁《喜单》在嘉宾团队就有点 " 冷场 " 的感觉。
其实桃在嘉宾选择上明显是用了心的,光看 " 专业对口 " 的程度,那《喜剧之王单口季》这边更胜一筹。
郭麒麟是德云社少班主;徐峥是 " 喜剧大师 ";吴镇宇早年外号 " 神经刀 ",千禧年就在香港和黄子华一起做过栋笃笑,而黄子华则是李诞的 " 脱口秀启蒙老师 ",咱们要相信,Sam 哥绝对是懂脱口秀的。
再加上一个杨天真,这些人的综艺感、临场应变、个人气场、对喜剧熟悉程度,完全不应该有问题。
事情就有趣在这里,节目最终是看 " 疗效 " 的。
吴镇宇是脱口秀老炮,但港式栋笃笑和内地脱口秀的的文化差异,港圈和内地的生活差异,常常让吴镇宇对选手们的段子反应慢半拍。
他很真诚,我也懂他懂,但港普限制了他的表达,在点评语言类节目的时候,常常让他词不达意,那些奇奇怪怪的比喻,观众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徐峥有资历、有地位,但从过往来看,他在各种综艺中都有点 " 放不开 "。《喜人》系列中,他作为嘉宾也只能算是无功无过,场上进行语言输出的主要是黄渤、于和伟,而徐峥更像是显示节目牌面的 " 业内大佬 ",你不能指望他来打输出。
也未必是他表达能力欠缺,也可能就是不想说太多。
杨天真是厉害的经纪人,以前在脱口秀大会嘉宾阵容中打辅助也多有好评。不过综艺感和情商毕竟不是万能的,每次都指望杨天真来深度点评表演或者造梗输出,确实有点为难人家了。
郭麒麟还是有趣 + 和蔼可亲的设定,在节目里不知道是 " 辈分 " 原因,还是维持一贯的设定,评语片汤话更多,安全冗余留得很大,导致少班主更像是宣传期来跑了一档通告的。
另一个问题是,相比鹅厂的主持阵营,桃有点过于信任嘉宾跨领網域技能了。
蒋龙很好,可他最多也只是负责串场 cue 人的辅助输出,弥补了一点场上嘉宾输出不足的问题,但要做到把控全场节奏,还是差点意思。
综合起来,桃家看起来强调了 " 专业对口 ",也很重视嘉宾的能力均衡,最终凑了一堆资历没问题的万金油出来。
这个阵容在 " 实战 " 中暴露的问题是,它其实不太合理,C 位输出不足,没有硬控,缺少坦克,最终气氛组没能真的把气氛抬上来。
到底什么样的艺人适合当脱口秀嘉宾?
首先,真诚比咖位和 " 出身 " 都更重要。
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这种艺术本身并不需极高专业度才能点评的,因此对明星嘉宾来说,更重要的特质是生活阅历丰富,接地气,能理解和共情选手的段子。
周迅当年在脱口秀大会翻车,不仅因为对段子的理解暴露了天龙人的属性,更暴露出自己的表达和知识短板,李诞甚至整出了写字板的烂活想替周迅找补,也没什么效果 ……
周迅是大咖中的大咖,然而有什么用呢?我甚至觉得现场随便抓一名观众坐她的位置,效果都更好。
同样是演员,马思纯当嘉宾的时候,人们就能相信她一直是看脱口秀的,因为她的反应和表达都更自然,让观众觉得她和自己欣赏的是同样的东西。包括张雨绮,她的整个姿态是放开的,给人一种真诚的感觉,这就比一些放不开的嘉宾强。
其次,知识和表达深度依然是 " 硬通货 ",但还是需要一点 " 秀 " 的成分。
客观来说,这条赛道上李诞当然是最强的,他能抗能打能奶能杀,而且极度熟悉脱口秀创作,必要的时候还能串通节目组开外挂。
其它的 " 知识分子 " 比如窦文涛、许知远,在脱口秀这个机灵鬼扎堆,嘴特别快的场子里,总会显得有点过于 " 板正 "。
观众其实相信他们的表达输出很强,但在这个场子里,梗的密集程度、对 " 炸场 " 的强烈渴求,让他们习惯的抽丝剥茧寻找细节,或者结构化分析的语言模式缺少发挥的空间。话题往往过得很快,大张伟一个现挂、现场问题就翻篇了 ……
如果没有李诞、张绍刚、罗永浩这样的人控住场面,给他们一些酝酿的事件,创造好的输出环境,他们会很不适应。
陈鲁豫就很亮眼,她自己跟上了脱口秀的快节奏,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长期在重磅访谈里和嘉宾你说你的、我聊我的,让她维持节奏的能力超强,虚空假面的大招一开," 真的吗,我不信 ",她就能按自己的逻辑继续需求,这让她在任何场景里都是强输出。
第三,话不落地的外场选手比如大张伟,可遇而不可求。
除非是庞博、王建国这样的 " 魔王 " 下一步离开竞赛单元,填充嘉宾阵容,不然确实很难有大老师这样无缝匹配脱口秀的嘉宾了 ……
大部分时候,还是得有张雨绮、杨天真、马思纯、汪苏泷这样爱看脱口秀的艺人来当好气氛组,把辅助技能给到位,场子也就热起来了。
E 姐结语:
归根结底,笑友团和气氛组都是节目的重要部分,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节目的品质。如果实在不满意明星嘉宾,平台不是还提供了纯享版么?
人们需要脱口秀,就像现代都市中身心疲惫的打工人发自肺腑地想要嗑一口精致碳水。笑未必是生活的解药,只不过在此时此地,我们想要大笑来填补心灵中某个缺失的角落,让自己更舒服一些罢了。
两个脱口秀节目,本身也不存在什么谁强谁弱,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段子,也有不太有感觉的表演。既然就是为了笑看的节目,不喜欢的划过去也就是了。
正如杨笠说的,只有一档节目肯定不是最好的状态,演员的 " 分流 "、平台的竞争,都会是行业的利好因素。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两家面包房哪家好吃并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点心来填补精神饥饿。
这个意义上,两家厂牌永远比一家强,因为那意味着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