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年内累计出口500万辆,中国走向汽车第一出口国,欢迎阅读。
随着一辆辆中国汽车发往世界各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在 12 月 13 日举行的 2023-2024 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今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 500 万辆。
500 万辆,将创单一国家年度出口规模新高。虽然 2023 年尚未结束,但是中国几乎可以确认将在今年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年度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从汽车产销大国,到汽车出海大国,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未来,中国车企会在出口过程中继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开启更为多元化的出海。
自主车企出口增长,销量组成各不相同
12 月 8 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1 月我国海关汽车出口 476.2 万辆,同比增长 59.8%。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取得了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1 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达 33.3 万辆,同比增长 75%,环比增长 5%。
数据显示,主力出口车企主要包括上汽、长城、吉利、奇瑞以及长安汽车等。其中,1-10 月海外销量最高的中国车企为上汽集团,销量为 448,514 辆;第二奇瑞集团销量 269,010 辆,第三长城汽车销量 205,163 辆。
按照品牌排名来看,前三甲正好对应了集团排名。1-10 月中国品牌海外销量排名中,第一是名爵,销量为 435,730 辆;第二是奇瑞,销量为 259,559 辆;第三是哈弗,销量为 153,477 辆。
有意思的是,虽然都为出口大户,不过各个集团销量组成却各不相同。
上汽集团出口销量主要依靠名爵品牌,这离不开名爵的品牌历史原因。名爵本就来源于英国,后辗转南汽集团,最终来到上汽集团。目前,上汽集团手中的名爵再次成为国际品牌,在 2023 年的海外销量中,上汽集团在英国销量最多,达到 72,096 辆。
奇瑞的主要出口国则是俄罗斯、拉美以及中东等地。其主力出口车辆是传统燃油车型。可以看到,奇瑞进军的市场都是汽车业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高度依赖进口车,而且仍以燃油车为主。奇瑞瑞虎 7、瑞虎 8 以及捷途 X70 是出口主力车型,可靠的性能更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市场。
长城汽车出海车型更为丰富,目前,五大品牌现已全部实现出海,哈弗 H6 新能源、坦克 500 新能源、欧拉好猫、魏牌摩卡 PHEV 等产品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投放。长城汽车构建全球化品牌 "GWM",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 11 月,长城汽车 ONE GWM 欧洲战略正式发布。在沙特利雅得车展上,长城汽车携旗下四大品牌亮相。
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国车企出海
中国汽车能够实现出口量大涨,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与全球汽车市场结构有一定关系。
随着世界范围对于 " 碳中和 "、" 碳达峰 " 的重视,汽车行业走向零排放是必然的趋势。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2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 1000 万辆,同比增长 43%,占全球汽车销量的 4.6%。
荣事达双创大学客座教授 & 创业导师认为,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完成弯道超车,让中国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优势,促进了中国汽车出口发展。
此外,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到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被迫形成供给侧改革,减少供给。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中国汽车产能不仅足够国内市场,还可以供应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形成补位。
整体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国内产业的世界竞争力提升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出口价格也在同步上升。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已经维持在了每辆约 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1.9 万元)。
随着中国汽车出海,中国车企也将工厂、销售渠道、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碳足迹管理体系搬到海外。例如长城汽车在汽车出口的同时,将制造体系、产品以及销售网络进行出海,形成研、产、销一体的生态出海体系。
机遇与挑战同在,中国车企迎难而上
海外市场为中国车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挑战。
从世界汽车市场结构来看,2023 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 4236 辆,其中美国市场达到 770 万辆规模,占全球 18.1%;欧洲市场达到 662 万辆规模,占全球市场 15.6%;中国市场销量则达到 1312.27 万辆,占全球市场 31%,相当于美国销量的 1.7 倍,欧洲销量的 1.98 倍。
中国车企的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市场、亚洲市场、澳大利亚市场、非洲市场以及南美洲市场,约占全球市场 50%,其中还包括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同时,在海外市场,中国车企需要和欧洲、美国、日本等车企抢夺市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海外市场总量有限。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指出,虽然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庞大,但在大部分单一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此外,中国汽车品牌众多,与欧美日韩等跨国品牌相比,还没有取得相同的地位。
同时,中国车企在海外知名度仍然低于国际车企,以比亚迪为代表,其年销量规模达到了近 300 万辆,不过其销量近 90% 在国内市场。张翔认为,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主要区别在于国际市场表现。
中国车企的另外一个挑战则是美国和欧盟的变相打压。
12 月 9 日,土耳其贸易部颁布电动汽车进口新规则,除了符合赦免条件,否则自海外申报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额外获得许可檔案才能进入土耳其市场。
此举目的是打压中国新能源车企,保护土耳其本土汽车制造商 TOGG。目前,土耳其每年汽车产量达到 150 万辆,其中有 70%-80% 出口海外,主要以欧洲为主。
10 月 4 日,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表示调查结束后开始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美国更是在 2021 年 11 月以来出台《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法案。这些方案意在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美发展,并且刺激美国本土新能源发展。
面对挑战,中国车企也已经开启应对。部分传统车企选择在海外建厂,完成出口国 " 本土化 "。上汽集团已经开始在欧洲选址建厂,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认为,国产化后才可以规避风险。
部分造车新势力则选择与国际车企合作,曲线完成国际化。例如零跑汽车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零跑汽车将依托 Stellantis 集团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提升海外市场销量。
中国汽车产业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发展,不仅让中国汽车市场连续 8 年位居全球新能源产销量第一,还让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出口国。
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中,中国车企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车企不只将车卖到海外,还会有更为多元化的出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