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极越之后,中国车市只会倒下更多人,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明年的中国车市," 血腥 " 将会是主旋律。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陈心南
距离极越 " 闪崩 " 几天之后,一封略带 " 自我感动 " 意味的长文回应,再次把这家新势力造车的掌舵者夏一平,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从相关内容来看," 我没跑 " 成为了其想要对外披露最重要的中心思想。而那句 " 我很自豪自己能在饱受非议和责难的时候,陪着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坐着,陪大家一起度过最彷徨无助的时刻。"
讲道理,修辞手法运用得非常炉火纯青,但就是难以让人共情。身为公司第一责任人,上述操作不应该是最基本的担当?
极越之所以陷入到如今的泥潭之中,虽然不能说全是夏一平的 " 锅 ",但肯定难逃其咎,甚至需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为此,在长文回应中,他也承认:" 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用人上忽略了岗位和人才的匹配度,核心业务负责人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内耗;管理上过于关注细节,抑制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营销执念太深,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
奈何,即便反思的还算深刻,可一切都晚了。夏一平最后那句," 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 作为旁观者,总感觉听听就好。
因为,按照目前愈发内卷中国车市的竞争强度,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出现 " 猝死 " 的症状,即便想尽办法抢救过来,也不过是强行续命罢了。
在极越这场悲剧之中,真正被害惨的还是那一万多名车主与三千多名员工。他们本没有错,却在全年收官之时,面临着如此窘境。接下来,只希望百度与吉利,能好好收拾一地鸡毛,做好补偿工作。
当然,极越的轰然出局,同样令一直在遭遇质疑的诸多新势力造车,开始蒙受更大的非议。外界关于 " 下一家淘汰谁 " 的讨论,已经变得热火朝天。
必须承认,现实就是这般残酷,正如今天文章的标题所言," 明年,中国车市还会有更多人倒下。"
殊不知,就在上周,曾有幸对于长期处在舆论旋涡中心的蔚来 CEO 李斌,进行了一场专访,他的预测令我印象深刻。
" 在我看来单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75% 并非没有可能,而在滚滚袭来油转电的浪潮裹挟之下,行业资源注定会朝着头部梯队成员愈发集中。随着领跑者们的不断发力,它们与身后追赶者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换言之,一旦掉队,就会消亡。
也正因如此,与李斌脸上皱纹一并加深的,还有晋级最终章的难度。他清楚的明白,如果明年的蔚来做不到销量翻倍,后年实现不了自我造血,等待这家新势力造车的终局,同样将是遗憾的离开。那么,新的问题随之涌现:" 该群体留在牌桌上的条件又是什么?"
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可观且高质量的销量。
毕竟,规模效应一直是汽车行业 " 活下去 " 的真谛。没有一张张订单的支撑,吹得再过天花乱坠都是空谈。客观来说,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单月 1 万辆就是不容有失的 " 生死线 "。
其次,还得拥有足够的粮草支撑。
实际上,极越 " 闪崩 " 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以点概面,不像是曾经 " 热钱 " 疯狂涌入中国车市的阶段,现如今家家新势力造车都在紧缩银根、节源开流。而明年,将更加比拼谁的家当丰厚。不然,连过冬的条件都不具备。
再者,需要时时刻刻的对外发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品牌 " 闭门造车 ",终端消费者连它们究竟在做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花费真金白银去下单。
明年,中国车市肯定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滚滚向前,在此过程中怎样聪明且高效的告诉大家自己 " 干了什么 ",也会成为必要条件。
最后,让人看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虽然有些感性,但依旧想说:" 某些主机厂,碍于种种原因,俨然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即便还有挣扎的余地,但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更直白来讲,当枝干纷纷开始慢慢干枯,最终被连根拔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于情于理,新势力造车最忌讳的就是老态龙钟。
顺势,以上述四点框定整个大盘,谁会是下一位步极越后尘的选手,相信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着专属的答案。
而在我眼中,不仅仅局限在新势力造车,明年的中国车市,除了那些真正意义上不断收割的巨头,更应该 " 人人自危 "。
就拿合资品牌为例,过去传统燃油车时代占据绝对主动权的它们,位于游戏规则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能源车时代,显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据乘联会的相关统计来看,11 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到 154 万辆,同比增长 34%,环比增长 4%。
与之对应,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占比达到 64.1%,同比增长 8.7 个百分点。而 11 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占比更是达到了 68.3%,较去年同期增长 8.5 个百分点,无限逼近 70% 大关。
与之对应,合资品牌在华份额的逐步下滑已经定局。
11 月,整体零售销量为 60 万辆,同比下降 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 15.6%,同比下降 3 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 12.4%,同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 6.4%,同比下降 1.5 个百分点。
韩系、法系,更是惨淡。
由此不禁再次搬出之前的分析:" 在这波枪林弹雨中,合资品牌中最先岌岌可危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之后便是坚持性价比路线的韩系、美系,接下来主打经济低耗的日系会遇到大麻烦,德系因为 BBA 与大众的存在,则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远不复当年之勇。"
眼下,结合趋势来看,无疑愈发吻合。至于明年,大胆预测合资品牌的阵地,还会被自主品牌进一步的渗透与抢夺。光是零售份额占比,稳稳站上 70% 的台阶可以说 " 轻松写意 "。
那么,在此过程中,你觉得出局的弱者又会是谁?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