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阿斯巴甜“致癌”争议背后的代糖战争,欢迎阅读。
原文标题:《薛定谔的阿斯巴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3 年的阿斯巴甜,在被发现 58 年后,像极了一只薛定谔的猫。
7 月 14 日,会由 IARC(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 JECFA(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同步发布对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结果当然是不容乐观的,早前媒体报道,IARC 会宣布为 " 可能致癌物 ",即 2B 类致癌物。
相比含酒精饮料、槟榔果早已被 IARC 列入 1 类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连日常吃的猪肉牛羊肉也被列为 2A 类致癌物(有动物实验致癌证据),1965 年 12 月在美国被发现的阿斯巴甜还低了两个等级。这并不意味阿斯巴甜就没有风险,甚至可以任性食用摄入。
换句话说,避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限量或适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不致癌,过量或滥用的阿斯巴甜会致癌,就是一种薛定谔状态。除了等待 IARC 和 JECFA 的结果宣布,打开薛定谔容器看看饮料配方表对个体差异巨大的人类分别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
糖企震荡的背后,是饮企角力的市场纷争
阿斯巴甜这个全球关注的话题,已经演变为行业性事件。外媒报道,《阿斯巴甜丑闻震惊了韩国的零糖业》,可口可乐韩国和乐天证实他们的无糖可乐不含阿斯巴甜—— " 食品和饮料公司 Coca-Cola Korea、Hite Jinro 和 Lotte Wellfood 表示,他们的产品都不含阿斯巴甜。"
today 便利店第一时间对门店售卖的产品进行了自查,将含有阿斯巴甜的部分商品在全国 6 省 52 城 670 家门店全线暂时性下架,下架产品包括可口可乐零度汽水、芬达零卡等。
糖企也在发生持续的震荡。6 月 30 日,A 股代糖概念板块尤其天然代糖企业迎来大涨。从收盘来看,莱茵生物涨停,三元生物、丰原药业涨超 6%,金禾实业、华康股份、晨光生物、佳禾食品涨超 4% 左右,此外还有多股跟涨。率先实现低聚糖、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的保龄宝开盘即一字涨停,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企业三元生物股价上涨 9.86%。
细心的人会发现,阿斯巴甜面临质疑,其他几种人造或天然代糖就有望获得替代性红利。而这背后,其实有饮企角力的影子。
近年呈增长态势的天然代糖产品赤藓糖醇,就是一个显著的变量因子案例。2023 年 4 月 27 日,三元生物发布的 2022 年报显示,由于元气森林不再向三元生物采购赤藓糖醇,三元生物营收同比下降 59.71% 至 6.75 亿元。加上农夫山泉、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国产饮料的大量使用,原本主要出口的赤藓糖醇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各家糖企扩大产能。
不过,饮企的" 双标 "还在继续。中国台湾地区售卖的小宇宙气泡水不含防腐剂,而内地及香港售卖的同口味产品配料含有 " 苯甲酸钠 " 防腐剂,其他口味甚至含多种防腐剂。有英国留学生爆料,英国版芬达橙的配料表与国内销售的产品不同,英国版里添加了浓缩果汁,而且添加剂也比国内的版本健康。近日,又有网友在抖音上爆出可口可乐的双标问题。该网友表示,进口的无糖可乐不含阿斯巴甜,而国产的却有,再次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不禁要问,中国人想喝一款更安全健康的可乐,就那么难吗?
漫长的人类糖史,走到了代糖的十字路口
有关糖的历史与发展,几乎一直伴随人类的生存和文明变化,从季羡林的《糖史》,可见一斑。漫长的人类糖史到今天,绝不仅仅是消费者日常所见的直接食用品,背后的产业链远超想象。第三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不健康部分,糖因为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饱受质疑。
代糖由此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有利可图的产业。然而,即使是在全球最大代糖市场,北美份额也只占糖类市场的 37.8%,在欧洲仅为 28.7%,空间很大。
科学研究表明,天然代糖比工业代糖好,工业代糖比糖好。可以说,人类已经走到了代糖的十字路口。这里面,人工代糖是合成的," 科技与狠活儿 " 化学手段下,人工代糖们疯狂秉持着" 没有最甜,只有更甜 "的原则,甜度一个比一个高。
早被我国禁止婴幼儿食品中使用的糖精,甜度是蔗糖的 300 倍。2017 年 10 月 WHO 曾将其纳入致癌物质名单。衍生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甜味剂——纽甜,甜度达到了 8000 上下,因为甜度过高,用量难以控制,多用在各种饲料里。
如今市面上常用在无糖可乐的阿斯巴甜,基础款的甜度是 200。也遭受到多个权威研究报告质疑安全性,阿斯巴甜不能用于烘焙食品,苯丙酮患者更不适用。
看起来,人工代糖的风险高,天然代糖是更好的选择。像甜菊糖就是一种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中精提的新型天然代糖。国际甜味剂行业的资料显示,甜菊糖甙已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甜菊糖甙生产国。而赤藓糖醇这种天然代糖,在甜瓜、西瓜、梨、葡萄等蔬菜水果中 " 天然 " 就有,并且是为数不多用微生物发酵法就能生产的甜味剂产品。
配料表简单化,是未来需求也是企业良心
毋庸置疑,天然代糖是未来趋势。英敏特数据显示,在 2010~2020 年的十年间,天然代糖的使用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0 年的 8.16% 提升至 2020 年的 29.41%。其中,甜菊糖发展劲头较好,雀巢等多家公司发布了含甜菊糖的产品,喜茶也推出了使用低卡甜菊糖的饮品。
残酷的现实是,人工代糖仍然没有很高的市场地位,原因是价格成本。纽甜的价甜比只有 0.06 元 / 甜度,即获得一部門甜度的成本只需 6 分钱。而最近饱受争议的 " 主角 " 阿斯巴甜,价甜比也只有 0.75 元 / 甜度。相比之下,天然甜味剂的价甜比要高得多。赤藓糖醇的价甜比达到了 20 元 / 甜度,即获得一部門的甜度需要花 20 块钱。
令人欣慰的是,事情正在起变化," 阿斯巴甜猜测 " 已经影响了消费端用 " 购买 " 投票的选择。虽然可口可乐与百事两大巨头的可乐味产品,已经形成了品牌心智的固化认知,并不容易打破。但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不会骗人,谁还在用阿斯巴甜,谁又用了天然代糖,还不是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配料表又长又复杂,风险因素和不安全的可能性就更高。
逆向思维看,简单的配料表不仅是广大消费者接下来的需求,而且是饮企的良心所在。尽管天然代糖的成本更高,比起些微的价格不同,人们肯定更愿意为较为健康与安全的天然甜味剂买单。显然这坚定了国产饮企的决心,选择更安全的天然代糖。
至今,零度可口可乐、雪碧、大窑等还在添加阿斯巴甜或者安赛蜜作为甜味补充。但中国以可乐为代表的饮品市场,配料表简单化的竞争悄然开始。这或许是国产饮企差异化创新的重要时刻,也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积累口碑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