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阿斯巴甜“致癌”争議背後的代糖戰争,歡迎閱讀。
原文标題:《薛定谔的阿斯巴甜》,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2023 年的阿斯巴甜,在被發現 58 年後,像極了一只薛定谔的貓。
7 月 14 日,會由 IARC(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 JECFA(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同步發布對阿斯巴甜的風險評估。結果當然是不容樂觀的,早前媒體報道,IARC 會宣布為 " 可能致癌物 ",即 2B 類致癌物。
相比含酒精飲料、槟榔果早已被 IARC 列入 1 類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确致癌性),連日常吃的豬肉牛羊肉也被列為 2A 類致癌物(有動物實驗致癌證據),1965 年 12 月在美國被發現的阿斯巴甜還低了兩個等級。這并不意味阿斯巴甜就沒有風險,甚至可以任性食用攝入。
換句話說,避開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限量或适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不致癌,過量或濫用的阿斯巴甜會致癌,就是一種薛定谔狀态。除了等待 IARC 和 JECFA 的結果宣布,打開薛定谔容器看看飲料配方表對個體差異巨大的人類分别造成什麼程度的影響,顯得至關重要。
糖企震蕩的背後,是飲企角力的市場紛争
阿斯巴甜這個全球關注的話題,已經演變為行業性事件。外媒報道,《阿斯巴甜醜聞震驚了韓國的零糖業》,可口可樂韓國和樂天證實他們的無糖可樂不含阿斯巴甜—— " 食品和飲料公司 Coca-Cola Korea、Hite Jinro 和 Lotte Wellfood 表示,他們的產品都不含阿斯巴甜。"
today 便利店第一時間對門店售賣的產品進行了自查,将含有阿斯巴甜的部分商品在全國 6 省 52 城 670 家門店全線暫時性下架,下架產品包括可口可樂零度汽水、芬達零卡等。
糖企也在發生持續的震蕩。6 月 30 日,A 股代糖概念板塊尤其天然代糖企業迎來大漲。從收盤來看,萊茵生物漲停,三元生物、豐原藥業漲超 6%,金禾實業、華康股份、晨光生物、佳禾食品漲超 4% 左右,此外還有多股跟漲。率先實現低聚糖、赤藓糖醇工業化生產的保齡寶開盤即一字漲停,全球赤藓糖醇行業產量最大企業三元生物股價上漲 9.86%。
細心的人會發現,阿斯巴甜面臨質疑,其他幾種人造或天然代糖就有望獲得替代性紅利。而這背後,其實有飲企角力的影子。
近年呈增長态勢的天然代糖產品赤藓糖醇,就是一個顯著的變量因子案例。2023 年 4 月 27 日,三元生物發布的 2022 年報顯示,由于元氣森林不再向三元生物采購赤藓糖醇,三元生物營收同比下降 59.71% 至 6.75 億元。加上農夫山泉、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國產飲料的大量使用,原本主要出口的赤藓糖醇為了滿足國内市場需求,各家糖企擴大產能。
不過,飲企的" 雙标 "還在繼續。中國台灣地區售賣的小宇宙氣泡水不含防腐劑,而内地及香港售賣的同口味產品配料含有 " 苯甲酸鈉 " 防腐劑,其他口味甚至含多種防腐劑。有英國留學生爆料,英國版芬達橙的配料表與國内銷售的產品不同,英國版裡添加了濃縮果汁,而且添加劑也比國内的版本健康。近日,又有網友在抖音上爆出可口可樂的雙标問題。該網友表示,進口的無糖可樂不含阿斯巴甜,而國產的卻有,再次引發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讨論。
不禁要問,中國人想喝一款更安全健康的可樂,就那麼難嗎?
漫長的人類糖史,走到了代糖的十字路口
有關糖的歷史與發展,幾乎一直伴随人類的生存和文明變化,從季羨林的《糖史》,可見一斑。漫長的人類糖史到今天,絕不僅僅是消費者日常所見的直接食用品,背後的產業鏈遠超想象。第三次工業革命後,随着全球城市化進程和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不健康部分,糖因為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飽受質疑。
代糖由此興起,并迅速發展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產業。然而,即使是在全球最大代糖市場,北美份額也只占糖類市場的 37.8%,在歐洲僅為 28.7%,空間很大。
科學研究表明,天然代糖比工業代糖好,工業代糖比糖好。可以說,人類已經走到了代糖的十字路口。這裡面,人工代糖是合成的," 科技與狠活兒 " 化學手段下,人工代糖們瘋狂秉持着" 沒有最甜,只有更甜 "的原則,甜度一個比一個高。
早被我國禁止嬰幼兒食品中使用的糖精,甜度是蔗糖的 300 倍。2017 年 10 月 WHO 曾将其納入致癌物質名單。衍生反應合成出一種新型甜味劑——紐甜,甜度達到了 8000 上下,因為甜度過高,用量難以控制,多用在各種飼料裡。
如今市面上常用在無糖可樂的阿斯巴甜,基礎款的甜度是 200。也遭受到多個權威研究報告質疑安全性,阿斯巴甜不能用于烘焙食品,苯丙酮患者更不适用。
看起來,人工代糖的風險高,天然代糖是更好的選擇。像甜菊糖就是一種從菊科草本植物甜葉菊中精提的新型天然代糖。國際甜味劑行業的資料顯示,甜菊糖甙已在亞洲、北美、南美洲和歐盟各國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調味料的生產中,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甜菊糖甙生產國。而赤藓糖醇這種天然代糖,在甜瓜、西瓜、梨、葡萄等蔬菜水果中 " 天然 " 就有,并且是為數不多用微生物發酵法就能生產的甜味劑產品。
配料表簡單化,是未來需求也是企業良心
毋庸置疑,天然代糖是未來趨勢。英敏特數據顯示,在 2010~2020 年的十年間,天然代糖的使用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0 年的 8.16% 提升至 2020 年的 29.41%。其中,甜菊糖發展勁頭較好,雀巢等多家公司發布了含甜菊糖的產品,喜茶也推出了使用低卡甜菊糖的飲品。
殘酷的現實是,人工代糖仍然沒有很高的市場地位,原因是價格成本。紐甜的價甜比只有 0.06 元 / 甜度,即獲得一部門甜度的成本只需 6 分錢。而最近飽受争議的 " 主角 " 阿斯巴甜,價甜比也只有 0.75 元 / 甜度。相比之下,天然甜味劑的價甜比要高得多。赤藓糖醇的價甜比達到了 20 元 / 甜度,即獲得一部門的甜度需要花 20 塊錢。
令人欣慰的是,事情正在起變化," 阿斯巴甜猜測 " 已經影響了消費端用 " 購買 " 投票的選擇。雖然可口可樂與百事兩大巨頭的可樂味產品,已經形成了品牌心智的固化認知,并不容易打破。但產品包裝上的配料表不會騙人,誰還在用阿斯巴甜,誰又用了天然代糖,還不是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配料表又長又復雜,風險因素和不安全的可能性就更高。
逆向思維看,簡單的配料表不僅是廣大消費者接下來的需求,而且是飲企的良心所在。盡管天然代糖的成本更高,比起些微的價格不同,人們肯定更願意為較為健康與安全的天然甜味劑買單。顯然這堅定了國產飲企的決心,選擇更安全的天然代糖。
至今,零度可口可樂、雪碧、大窯等還在添加阿斯巴甜或者安賽蜜作為甜味補充。但中國以可樂為代表的飲品市場,配料表簡單化的競争悄然開始。這或許是國產飲企差異化創新的重要時刻,也是占領消費者心智、積累口碑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