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月之暗面事件透析,如果Kimi没出圈?,欢迎阅读。
眼下创投圈和 AI 大模型领網域闹得沸沸扬扬的月之暗面 " 仲裁 " 事件,杨植麟发文还原了事件始末,力挺陷入争议漩涡的张予彤的同时,对整个事件的是非曲直也做了说明。
关于持股没有披露的问题,这是个板上钉钉的流程瑕疵。但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循环智能及老股东们在月之暗面持股多少,是一开始就敲定好的,即拆分在前,张予彤持股在后,也就是杨植麟所说的 " 相互独立 "。不管张予彤在后面是否持股、持多少股,其实都没有影响到循环智能及老股东们的利益。
这场由香港仲裁案所掀起的风波,不仅关乎月之暗面未来的命运,也很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投圈的历史性事件。
麻烦的源头:Kimi 火了
其实,在 AI 大模型这条赛道上,月之暗面创立的时间并不算早。
OpenAI 这种国外对手不算,在其创立之前,国内市场也已涌出不少大模型产品,各路互联网大厂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 " 百模大战 " 中大显身手。
无论是背景实力还是团队名气,创业之初,资历尚浅的 Kimi 在很多方面并不占优。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Kimi 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用户,称得上是国内大模型领網域的 " 当红炸子鸡 "。
根据 AI 产品榜的最新数据,11 月份时,Kimi 网站访问量已超 3200 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位列第一。
官方公布的 10 月 Kimi 全平台月活用户已经超过 3600 万。就在不久前,Kimi 全面开放一周年时,Kimi 正式发布新一代数学推理模型,能力直接对标 OpenAI o1 系列。
月之暗面的 Kimi 俨然已成为中国对抗太平洋对岸 OpenAI 的代表之一。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 Kimi 这个产品很可能是在今年 3 月之后。但在此之前,Kimi 和月之暗面就已经在投资圈火了起来。
2024 年 2 月,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超 10 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中国、美团、小红书等参与其中,投后估值 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 亿元)。
此轮融资之后,月之暗面一跃成为国内大模型赛道上估值最高的 " 独角兽 "。而在此之前,出道更早,且更重视 toB 市场的智谱 AI 和 minimax 的估值都已跃过 16 亿美金迈向更高的估值。
可以说,此次融资之前,Kimi 在竞争中并不占优,有出局的危险。而随着阿里入局,腾讯也紧随而至,资金实力大涨的 Kimi 才得以放开手脚,最终走向出圈。
但是,也正是伴随着 Kimi 和月之暗面的爆火,麻烦紧随而至。
错过一个月,错过一个时代
从时间线上看,2023 年 3 月之前,ChatGPT 带动的 AI 大模型赛道爆火,各方都在争抢时间入场。
2023 年上半年,月之暗面获得了超 2 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彼时估值为 3 亿美元。六七月份,月之暗面获得来自美团龙珠、蓝驰创投等投资方的 A 轮融资。
到了 2023 年 10 月,月之暗面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输入 20 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 Kimi,公司开始破圈,阿里等大厂的投资紧随而至,估值开始暴涨。
从融资和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月之暗面的发展节奏非常之快,之所以如此着急,就在于 AI 大模型创业的視窗期非常短。
对此,杨植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 2023 年 2 月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如果 delay(延迟)到 4 月,基本没机会了。但如果 2022 年 12 月或 2023 年 1 月做也没机会,当时有疫情,大家没反应过来——所以,真正視窗就是一个月。"
错过这一个月,可能就错过一个时代。
成功和失败其实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这种情况下,流程上出现一些不完善几乎难以避免。现在的舆论,就是创业者为此付出的代价 …… 但如果再让他们选一次,恐怕还是要先把公司干成了再说。
完美的程式步骤是,原有投资人的股东会、所投公司的董事会程式全完,然后新项目分立出去,核心人员再全职去干。
这是理想状态,但机会不等人。等这边什么程式都走完,可能一年都过去了,黄花菜都凉了,还创个什么业?
此外,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张予彤,也是错过跟投的老股东们揪住不放的关键。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的分拆方案在前,持股在后,不管张予彤拿多少股票,都不改变老股东的利益。
其次,当时没有披露确实存在瑕疵,但张予彤在月之暗面的融资、战略和业务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她的股份也不是一次性授予,而是未来多年持续工作的对价。
这里还是要分清理想状态和现实情况,借用朋友圈里一位投资人朋友的观点:
" 实质上,所有股东都同意了,予彤这一票没有决定作用,杨植麟 " 贿赂 " 她没有意图、月暗给予彤的 14%,看的不是予彤在金沙江的职务,而是对她加入月暗之后、能给月暗在未来带来价值的 " 对价 ",需要四年来证明和分期授予。如果非要扣上 " 猫腻 " 二字,那大家摸摸良心,有多少人能在找自己下一个机会的时候,做到 " 不骑驴找马 "? 何况予彤作为金沙江主管合伙人,离开基金拖泥带水简直是不可避免的事。VCPE,创业公司为了让基金投资自己、给项目负责人回扣才是职务贪渎。"
说到底,还是因为月之暗面和 Kimi 火了。
正如另一位投资人所说:" 双方矛盾主要基于月之暗面估值大涨,但几家机构未能参投的落差。"" 尤其是当 LP 来问的时候,他们需要给个交待。"
这也许可以解释金沙江创投为代表的老股东们为什么选择仲裁,而不是直接去法院,因为整个过程中有明显问题的地方不多,走仲裁流程长,双方的谈判空间比较充裕。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彼此商量出一个满意的赔偿金额或者赔偿股份,了结这场纷争。
纷争可休矣,未来更重要
其实,在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之间,很难用谁亏欠谁来界定。
2023 年 2 月,杨植麟和前公司循环智能 CEO 陈麒聪达成了一致,月之暗面单独成立公司,循环智能无偿获得月之暗面一定比例的股份。
第 2 个月,美国银行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硅谷银行破产了。
当时,由于循环智能的大部分现金都存在硅谷银行,公司一度陷入现金流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植麟帮忙对接了三家愿意在公司第一轮融资时就购买老股的机构,并同意循环出售数百万美元月之暗面老股来缓解现金流危机。
可以说,杨植麟对循环智能出手相助已经是相当 " 仗义 "。但人生吊诡的地方就在于,老股东们对月之暗面发起的仲裁,正是借助了循环智能这块跳板。
杨植麟遇到仲裁风波的时候,几家没投新公司的老股东,对这段历史就选择性遗忘了。
对此,杨植麟并没有太多抱怨。他真正在意的,是 AI 时代稍纵即逝的机会,是竞争对手们在你追我赶,谁也容不得犯错。
" 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洋彼岸的团队正在发布新的 AI 产品。" 他在回应结尾说。
他的担心显而易见。
12 月 5 日,OpenAI 官宣将在接下来的 12 天内连开 12 场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最新技术进展。其在发布会上推出了 ChatGPT o1 和 o1-Pro,其中 o1-Pro 定价 200 美元 / 月,成为目前 AI 领網域中针对个人用户最昂贵的订阅方案。
OpenAI 又在憋什么大招?全世界所有的 AI 技术公司都感受到了紧张。
杨植麟在回应中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 " 和团队继续全力以赴把 Kimi 的技术和产品做好。" 并承诺团队将会 " 夜以继日地战斗 "。
不要让短期的利益纷争,耽误了对未来充满梦想的 AI" 独角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