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这款飞机是二战美军飞行员的初恋,炮兵的眼睛,还能挂上巴祖卡打坦克,击落过德机,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史堂 Author 战史堂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在二战中,各种战斗机、轰炸机之间的对决吸引了人们大量的眼球,也是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实际上除了此以外,还有很多低调但是又不可或缺的机型。
今天要介绍的美军 L-4 联络机就属于其中一种,从诺曼底到北非,从太平洋诸岛到缅甸,到处都有 L-4 的身影,堪称空中多面手。
▲有美军的地方就有 L-4 联络机,在前线的低空来回盘旋,指引着炮兵射击、通讯和侦察。
首先介绍一下联络机,顾名思义,这种飞机就是起到了部队之间的联络 / 观测的作用。在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陆军的炮兵部队对联络机的需求就很大,用之于进行炮兵观察校射和联络。
L-4 联络机可以追溯到 1929 年,当时由于经济危机,各行各业都在节衣缩食,航空领網域也不例外。宾夕法尼亚州的泰勒飞机公司决定设计一种经济廉价的轻型观光机,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公司。
1930 年 9 月,泰勒公司设计的原型机首飞成功,命名为 E-2。这是一款上单翼、矩形机翼布局的飞机,机身通过钢架焊接而成,采用帆布蒙皮,一台 4 缸风冷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
▲泰勒公司的 E-2 飞机,是一款典型的轻型观光机,注意是并列座舱。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年底泰勒飞机公司破产,被投资家威廉 · 派珀收购,公司改名为派珀飞机公司,原公司创始人泰勒则继续担任总裁,E-2 飞机得以继续开发,后来被改名为 J-2。
实际上 J-2 的销售比较缓慢,到 1938 年停产前共生产了 1200 架,当然派珀公司继续进行改进,并很快推出了后继机型—— J-3" 幼狐 "。J-3" 幼狐 " 将 J-2 的尾撬换成了机轮,可在滑行中控制方向,同时换装了发动机。
J-3" 幼狐 " 机长 6.7 米,翼展 10.7 米,高 2 米,机翼面积 16.63 平方米,空中 331 公斤,最大起飞重量 553 公斤,采用一台大陆 O-170-3 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功率达 65 马力,最大平飞速度为 137km/h,实用升限 2800 米,航程 306 公里。
▲由 E-2 改进成的 J-2,公司换成了派珀,主体结构没有大的改变,注意机尾是滑橇。
▲由 J-2 改进成的 J-3,机尾已经换成了尾轮,黄色是该机的经典涂装,培训了大量美国飞行员。
1939 年 9 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处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立即为战争做准备,其中一项就是培训民间飞行员。
J-3" 幼狐 " 由于易于操作,低速性能良好,因此顺利成为了主力教练机,民间培训的飞行员有四分之三都驾驶过 J-3。由于美国对初级教练机的需求很大,在 1940 年,派珀公司已经生产了 3016 架 J-3" 幼狐 "。
有意思的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几分钟,飞行学员马库斯 · 波斯顿正驾驶一架 J-3" 幼狐 " 在瓦胡岛的山谷中飞行。他被日军发现并击落,所幸成功跳伞逃學生,这架 J-3" 幼狐 " 是美国在战争中损失的第一架飞机。
▲瓦胡岛上的 J-3" 幼狐 ",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几分钟击落了一架该机,所幸飞行员生还。
随着美国加入二战,J-3" 幼狐 " 应征入伍,美国陆航订购了 948 架,并将其命名为 O-59A,不久后重新命名为 L-4A" 蚱蜢 ",执行联络通讯、侦察和校射等任务。
为了执行军事任务,L-4A" 蚱蜢 " 改成了串列式座舱,能够搭载一名飞行员和一名观察员,同时增大了座舱盖,提高了全方位视野,并安装了无线电,为炮兵校射落点。
1942 年底,L-4A" 蚱蜢 " 在北非的 " 火炬 " 行动中首次参战,立即展现了极强的适应性。由于其起降距离短,L-4" 蚱蜢 " 被部署在航母上起飞执行侦察任务,甚至还可以再改装过的登陆舰上起飞。
▲一架 L-4" 蚱蜢 " 飞过美军第 29 步兵师的 105mm 榴弹炮阵地。
▲ L-4 从军舰上的简易跑道上起飞。
▲ L-4 的座舱非常简单,而且易于操作。
L-4A" 蚱蜢 " 容易改装成各种用途的飞机,除了既定的作用外,还可以运输货物和伤兵,甚至有飞行员装上了火箭筒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驾驶对地攻击版 L-4" 蚱蜢 " 最著名飞行员是查尔斯 · 卡朋特少校,他的座机上装了 6 具巴祖卡火箭筒,声称击毁了 6 辆德军坦克和数辆装甲车。
L-4 甚至还取得过空战战果,在 1945 年 4 月 11 号,一架 L-4 与一架德军 Fi-156 联络机格斗,美军飞行员用手枪击落了德机,具体过程见这篇文章:
由于 L-4" 蚱蜢 " 易于制造,共生产了 20038 架,战时的生产速度提高到每 20 分钟就能下线一架。到战争结束时,超过八成美国飞行员的初教机是 " 蚱蜢 "。
▲ L-4" 蚱蜢 " 带上巴祖卡火箭筒攻击德军装甲车辆。
▲美军 L-4 与德军 Fi-156 进行空战,后者被手枪击落。
二战结束后,大量 L-4" 蚱蜢 " 当做剩余物资被出售给各国,包括当时的国民政府和大韩民国。到 1949 年 9 月中旬,韩国接收了 10 架 L-4" 蚱蜢 " 和 L-5" 哨兵 ",组建了最初的空军。
到 1950 年 6 月战争爆发前,韩国空军使用 L-4" 蚱蜢 " 执行教练任务,并培训了 39 名飞行员,还有 18 人正在培训。
战争爆发第二天,韩国空军曾使用 L-4" 蚱蜢 " 执行袭扰任务,后座观察员开窗往下扔两枚炸弹,两天内共扔了 70 枚炸弹。这种目视瞄准效率自然很低,这批飞机很快被朝军击毁。
▲朝鲜战争爆发前几天,韩国飞行员和观察员曾驾驶 L-4 飞到朝军上空手投炸弹,但效果并不好。
随着美军参战,每天都有大量 L-4" 蚱蜢 " 执行着侦察、校射、联络等任务,最后一批改型一直使用到上世纪 60 年代。得益于巨大的产量,直到今天美国仍然保留着很多适航的 J-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