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钉钉需要“不穷”,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牛刀财经,作者 | 胡戈
钉钉总裁叶军的花名叫不穷,这对钉钉来说是一个好彩头,独立的钉钉挺需要 " 不穷 ",这也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钉钉的目标," 独立而不穷 "。
离开阿里云的钉钉,在获得了更大自由的同时,也要面对独自生存的压力。
不久前 , 钉钉在上海举行了以 " 骑到 AI 背上去 " 为主题 2023 钉钉生态大会。在本次生态大会上,钉钉回应了对于智能化时代的思考 : 新钉钉将全面走向智能化。
钉钉与阿里云拆分后无疑更加自由,但其仍挣扎在商业化转型的路上,而如何养活自己的压力也如影随形。
如何实现盈利,是行业目前集体面临的难题,也是高层对钉钉的考验,去年钉钉总裁叶军表示钉钉处在一个非常明确的投入阶段,今年就提出要钉钉三年内盈亏平衡,也不知身负厚望的钉钉能否达成高层所愿?。
01 " 抢跑 " 大模型,转攻个人版
在 2023 年的钉钉生态大会上,钉钉总裁叶军直言:" 开放已经成了钉钉的一种信仰 , 钉钉的全面智能化离不开生态伙伴的参与。大模型时代 , 中国 SaaS 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启。" 同时,钉钉隆重推出了 AI PaaS 平台 , 这也标志着,钉钉智能化已全面进入生态层。
在今年初,人工智能的兴起确实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让很多二级市场低迷的科技公司股价突然起飞,AI 的风口也让人工智能成为未来几年科技智能化的发展发向。
而钉钉,早已瞄定了大模型和智能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在今年 4 月 8 日,钉钉就曾宣布将用大模型把钉钉重做一遍。智能化更新,是钉钉早就选好的方向,如今其也确实逐步实现了 " 用大模型把钉钉产品重做一遍 " 的目标。
目前 , 钉钉已有 17 条产品线、55 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 , 完成智能化改造 , 目前,钉钉已上线 AI 智能应用市场,首批 11 款智能化 SaaS 已经上架。作为国内协同办公軟體行业的头部玩家,钉钉布局智能化,也预示着整个行业要开始智能化 " 内卷 " 了。
微软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其与 OpenAI 的特殊合作关系也备受关注,在微软把大模型与产品相继结合后,行业另一巨头 Salesforce 也宣布将 ChatGPT 引入,在行业龙头的带领下," 所有的軟體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 " 也成了业内共识。
国内市场,除了钉钉外,飞书也发布了 My AI,相比之下企业微信在大模型上还未有明确消息。从大模型的布局来看,钉钉的速度远超国内同行," 抢跑 " 速度明显。
不仅如此,钉钉还宣布了新的收费模式:在钉钉专业版年费 9800 元基础上,增加 10000 元即可获得 20 万次大模型调用额度;在专属钉钉年费基础上,增加 20000 元即可获得 45 万次大模型调用额度。相当于一次调用平均只需不到 5 分钱。以此观之,新的收费模式或有助于推动钉钉商业化转型的进程。
就在大模型智能化进一步落地的同时,钉钉也开放了个人版钉钉的内测,而这,也代表了钉钉核心的转变。
叶军曾对媒体表示:" 钉钉未来的 DAU 不会停留在 1 亿,至少要争取到 2 亿。核心改变不只是获得更多企业客户来增加 DAU,而是希望改变用户用钉钉的动力,变成主动而不是被动,‘喜欢用’而不是‘被逼着用’。" 具体点讲,就是钉钉要从 " 服务用户,先要服务老板 " 变为 " 让个人变强,助推个人价值 " 的理念,让用户从被迫用转变为自愿用,并且以此为新的发展核心。
对于钉钉的智能化更新,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非常看好,不过对于个人版本,其直言道:" 阿里早有个人通讯的野心,但都没做起来,如果继续专注企业级服务市场自然是看好的,但要做个人市场就要面对微信等平台的竞争,对此不大看好。"
钉钉短期内如此多的动作,或许与其独立有关。
02 " 云钉一体 " 解绑,钉钉独立
其实,在钉钉宣布全面走向智能化的前不久,阿里云与钉钉拆分的消息已经受到业内关注。
8 月 13 日 , 钉钉总裁叶军对内宣布 , 钉钉将不再由阿里云分管 , 成为独立的 "N" 公司 , 此后,钉钉继续作为集团内的独立业务,独立发展,加速孵化。
对于独立,丁道师在《明教的组织架构》一书中指出:判定一个门派的组织更新是否健康向上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指标是 " 让真正能干事的人升上去 ",另一个指标是 " 各大板块独当一面。其对牛刀财经直言道:" 拆分之前会使他们认为反正有母公司的支持就可以躺平,不用那么努力了,但现在拆分之后就需要他们自给自足靠自己的本事来吃饭了。"
其实," 云钉一体 " 的战略发展,也才不到三年时间。从 2020 年开始,钉钉和阿里云一路遵循 " 云钉一体 " 战略,在此期间,钉钉一直是阿里分管的一个独立业务,但钉钉的角色,却时常被定为为辅助,从目前钉钉的蜕变来看,钉钉获得 " 自由 " 后的发展方向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据内部消息称," 云钉一体 " 这个战略实行的过程中,其逻辑并未能获得很好的落实,且钉钉带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阿里云的业绩表现。对此,业内不少声音也认为:钉钉的分拆是为了给阿里云减负,让阿里云更好的奔赴上市之路。
在阿里宣布 "1+6+N" 组织变革后,作为被拆分出来的阿里云,自然要自己担负起盈亏的职责,这其中,钉钉的存在似乎有些拖了业绩表现。
8 月 10 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阿里云总收入 251.23 亿元,同比增长 4%;经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 3.87 亿元,同比增长 106%,实现扭亏为盈。对于利润增长的原因,财报中显示为:钉钉相较去年同期使用量恢复正常,所导致的主机托管和带宽费用降低。钉钉的成本下降,阿里云的利润便上升。
对于钉钉对阿里云业绩是否有帮助,丁道师表示:" 钉钉对于阿里云的业绩推动目前来看还不是很大,他们还处于投入期和发力期,并没有像淘宝、天猫一样到达一个收割期。但是长远来看,这个业务拥有无限可能,相比传统的电子商务更属于一种新兴的骄阳产业,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将来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企业估值,或是市场影响力等层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助力空间。"
从以往数据观察,阿里云虽然一直在盈利,但盈利规模不大,且在与钉钉并表后,其表现也变得不稳定。
数据显示,阿里云年营收规模从 2015 年的 30 亿元快速提升至 2019 年的 400 亿元,其中 2018 年的营收增速超过了 80%。当时阿里云还自称道:中国有两朵云,一朵是阿里云,一朵叫其他云。"
但这样的增速,却在 2020 年戛然而止,而这一年也是 " 云钉一体 " 战略开启的一年。有接近钉钉的人士表示,2020 年一年,阿里至少在钉钉身上烧掉了 30 亿。市场认为,钉钉的高成本支出是影响阿里云业绩的一大因素。
现如今,阿里云已经步入冲刺上市的阶段,那么保住盈利就是其首要任务,而独立出钉钉则会让失速的阿里云获得利润保障,且能提升估值。除此之外,拆分之后无论是阿里云还是钉钉,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自由与机会,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但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丁道师也指出:" 独立后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灵活应对市场机会的做法,没有了母公司的制约之后就可以轻装上阵。之前面对一个机会,需要大公司讨论决策布局,等想好后机会就过去了,但独立后机会可以更快的抓住,不用经过上级同意,自己就可以决策,可以更灵活的应对一些机会,但同时也需要应对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这个是公平的。"
03 实现盈利是最紧迫的
拆分后的钉钉,需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香颂资本沈萌对此也表示:" 钉钉作为独立业务要为自己寻找更多发展的机会、拓展潜在的空间。"
今年 6 月,叶军再次对外提到:钉钉目标三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很明显,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给予钉钉的压力都不小,而其压力最直观体现在——商业化。
仅从规模来看,QuestMobile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4 月协同办公 App 的 MAU(月活跃用户数)中,钉钉的 MAU 为 1.99 亿,排名第一;企业微信以 1.02 亿位居第二;飞书的 MAU 约为 0.12 亿。所以对于目前的钉钉和未来早晚要面对自负盈的飞书及企业微信来说,实现商业化转型,达到自我造血能养活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在行业发展逐渐完善的背景下,走向盈利目标的商业化转型是各大协同办公軟體平台的必经之路。早在 2022 年开始,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协同办公軟體平台相继推出了收费项目,加速商业化转型。
在生态大会上,钉钉首次披露了其商业化核心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末,钉钉軟體付费企业数达 10 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 58%、中型企业占比 30%、大型企业占比 12%;钉钉付费 DAU 超过 2300 万。
今年 2 月份,飞书也首次透露了其商业化核心数,2022 年飞书的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达到了 1 亿美金,较 2021 年增长了 2.7 倍。
这表示,现阶段协同办公市场也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速度的比拼,但商业化的过程明显并不轻松。
如今客户群体对于軟體付费的习惯并未养成,在线办公軟體消费这一行为的接受度并不高。中小商家作为数量群体最大的用户,付费意愿不足且生命周期较短,难以形成长期订阅习惯;大客户的企业内部系统架构又较为复杂,更偏向于量身定制,过程中交付周期长且成本较高,获得的利润偏薄。
另外,据《2021 中国 SaaS 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办公軟體付费率不足 15%,而欧美市场办公軟體付费率已经超过 70%。由此可知,只有养成客户在办公軟體上消费的习惯和观念,商业化转型才能趋向成功,但这也是横在整个行业头上的难题。
钉钉独立后,有了新的目标及更大的自由,但独自前行的困难同样不小,行业竞争的压力及盈利的压力都悬在头上,钉钉已经迈出了独立后的第一步,不知其未来能否不负高层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