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釘釘需要“不窮”,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牛刀财經,作者 | 胡戈
釘釘總裁葉軍的花名叫不窮,這對釘釘來說是一個好彩頭,獨立的釘釘挺需要 " 不窮 ",這也将是很長一段時間内釘釘的目标," 獨立而不窮 "。
離開阿裡雲的釘釘,在獲得了更大自由的同時,也要面對獨自生存的壓力。
不久前 , 釘釘在上海舉行了以 " 騎到 AI 背上去 " 為主題 2023 釘釘生态大會。在本次生态大會上,釘釘回應了對于智能化時代的思考 : 新釘釘将全面走向智能化。
釘釘與阿裡雲拆分後無疑更加自由,但其仍掙扎在商業化轉型的路上,而如何養活自己的壓力也如影随形。
如何實現盈利,是行業目前集體面臨的難題,也是高層對釘釘的考驗,去年釘釘總裁葉軍表示釘釘處在一個非常明确的投入階段,今年就提出要釘釘三年内盈虧平衡,也不知身負厚望的釘釘能否達成高層所願?。
01 " 搶跑 " 大模型,轉攻個人版
在 2023 年的釘釘生态大會上,釘釘總裁葉軍直言:" 開放已經成了釘釘的一種信仰 , 釘釘的全面智能化離不開生态夥伴的參與。大模型時代 , 中國 SaaS 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啟。" 同時,釘釘隆重推出了 AI PaaS 平台 , 這也标志着,釘釘智能化已全面進入生态層。
在今年初,人工智能的興起确實引起市場一片譁然,讓很多二級市場低迷的科技公司股價突然起飛,AI 的風口也讓人工智能成為未來幾年科技智能化的發展發向。
而釘釘,早已瞄定了大模型和智能化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早在今年 4 月 8 日,釘釘就曾宣布将用大模型把釘釘重做一遍。智能化更新,是釘釘早就選好的方向,如今其也确實逐步實現了 " 用大模型把釘釘產品重做一遍 " 的目标。
目前 , 釘釘已有 17 條產品線、55 個場景全面接入大模型 , 完成智能化改造 , 目前,釘釘已上線 AI 智能應用市場,首批 11 款智能化 SaaS 已經上架。作為國内協同辦公軟體行業的頭部玩家,釘釘布局智能化,也預示着整個行業要開始智能化 " 内卷 " 了。
微軟作為行業的風向标,其與 OpenAI 的特殊合作關系也備受關注,在微軟把大模型與產品相繼結合後,行業另一巨頭 Salesforce 也宣布将 ChatGPT 引入,在行業龍頭的帶領下," 所有的軟體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 " 也成了業内共識。
國内市場,除了釘釘外,飛書也發布了 My AI,相比之下企業微信在大模型上還未有明确消息。從大模型的布局來看,釘釘的速度遠超國内同行," 搶跑 " 速度明顯。
不僅如此,釘釘還宣布了新的收費模式:在釘釘專業版年費 9800 元基礎上,增加 10000 元即可獲得 20 萬次大模型調用額度;在專屬釘釘年費基礎上,增加 20000 元即可獲得 45 萬次大模型調用額度。相當于一次調用平均只需不到 5 分錢。以此觀之,新的收費模式或有助于推動釘釘商業化轉型的進程。
就在大模型智能化進一步落地的同時,釘釘也開放了個人版釘釘的内測,而這,也代表了釘釘核心的轉變。
葉軍曾對媒體表示:" 釘釘未來的 DAU 不會停留在 1 億,至少要争取到 2 億。核心改變不只是獲得更多企業客戶來增加 DAU,而是希望改變用戶用釘釘的動力,變成主動而不是被動,‘喜歡用’而不是‘被逼着用’。" 具體點講,就是釘釘要從 " 服務用戶,先要服務老板 " 變為 " 讓個人變強,助推個人價值 " 的理念,讓用戶從被迫用轉變為自願用,并且以此為新的發展核心。
對于釘釘的智能化更新,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表示非常看好,不過對于個人版本,其直言道:" 阿裡早有個人通訊的野心,但都沒做起來,如果繼續專注企業級服務市場自然是看好的,但要做個人市場就要面對微信等平台的競争,對此不大看好。"
釘釘短期内如此多的動作,或許與其獨立有關。
02 " 雲釘一體 " 解綁,釘釘獨立
其實,在釘釘宣布全面走向智能化的前不久,阿裡雲與釘釘拆分的消息已經受到業内關注。
8 月 13 日 , 釘釘總裁葉軍對内宣布 , 釘釘将不再由阿裡雲分管 , 成為獨立的 "N" 公司 , 此後,釘釘繼續作為集團内的獨立業務,獨立發展,加速孵化。
對于獨立,丁道師在《明教的組織架構》一書中指出:判定一個門派的組織更新是否健康向上主要有兩個指标,一個指标是 " 讓真正能幹事的人升上去 ",另一個指标是 " 各大板塊獨當一面。其對牛刀财經直言道:" 拆分之前會使他們認為反正有母公司的支持就可以躺平,不用那麼努力了,但現在拆分之後就需要他們自給自足靠自己的本事來吃飯了。"
其實," 雲釘一體 " 的戰略發展,也才不到三年時間。從 2020 年開始,釘釘和阿裡雲一路遵循 " 雲釘一體 " 戰略,在此期間,釘釘一直是阿裡分管的一個獨立業務,但釘釘的角色,卻時常被定為為輔助,從目前釘釘的蛻變來看,釘釘獲得 " 自由 " 後的發展方向确實有了很大的改變。
據内部消息稱," 雲釘一體 " 這個戰略實行的過程中,其邏輯并未能獲得很好的落實,且釘釘帶來的成本壓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阿裡雲的業績表現。對此,業内不少聲音也認為:釘釘的分拆是為了給阿裡雲減負,讓阿裡雲更好的奔赴上市之路。
在阿裡宣布 "1+6+N" 組織變革後,作為被拆分出來的阿裡雲,自然要自己擔負起盈虧的職責,這其中,釘釘的存在似乎有些拖了業績表現。
8 月 10 日,阿裡巴巴集團公布的最新一季财報顯示,阿裡雲總收入 251.23 億元,同比增長 4%;經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為 3.87 億元,同比增長 106%,實現扭虧為盈。對于利潤增長的原因,财報中顯示為:釘釘相較去年同期使用量恢復正常,所導致的主機托管和帶寬費用降低。釘釘的成本下降,阿裡雲的利潤便上升。
對于釘釘對阿裡雲業績是否有幫助,丁道師表示:" 釘釘對于阿裡雲的業績推動目前來看還不是很大,他們還處于投入期和發力期,并沒有像淘寶、天貓一樣到達一個收割期。但是長遠來看,這個業務擁有無限可能,相比傳統的電子商務更屬于一種新興的驕陽產業,還遠遠沒有到達天花板,将來不管是營業收入還是企業估值,或是市場影響力等層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助力空間。"
從以往數據觀察,阿裡雲雖然一直在盈利,但盈利規模不大,且在與釘釘并表後,其表現也變得不穩定。
數據顯示,阿裡雲年營收規模從 2015 年的 30 億元快速提升至 2019 年的 400 億元,其中 2018 年的營收增速超過了 80%。當時阿裡雲還自稱道:中國有兩朵雲,一朵是阿裡雲,一朵叫其他雲。"
但這樣的增速,卻在 2020 年戛然而止,而這一年也是 " 雲釘一體 " 戰略開啟的一年。有接近釘釘的人士表示,2020 年一年,阿裡至少在釘釘身上燒掉了 30 億。市場認為,釘釘的高成本支出是影響阿裡雲業績的一大因素。
現如今,阿裡雲已經步入衝刺上市的階段,那麼保住盈利就是其首要任務,而獨立出釘釘則會讓失速的阿裡雲獲得利潤保障,且能提升估值。除此之外,拆分之後無論是阿裡雲還是釘釘,都将有更廣闊的發展自由與機會,這對雙方都有好處,但風險也會随之增加。
丁道師也指出:" 獨立後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靈活應對市場機會的做法,沒有了母公司的制約之後就可以輕裝上陣。之前面對一個機會,需要大公司讨論決策布局,等想好後機會就過去了,但獨立後機會可以更快的抓住,不用經過上級同意,自己就可以決策,可以更靈活的應對一些機會,但同時也需要應對更多的風險與挑戰,這個是公平的。"
03 實現盈利是最緊迫的
拆分後的釘釘,需要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争。香頌資本沈萌對此也表示:" 釘釘作為獨立業務要為自己尋找更多發展的機會、拓展潛在的空間。"
今年 6 月,葉軍再次對外提到:釘釘目标三年内實現盈虧平衡。很明顯,無論是外界還是内部給予釘釘的壓力都不小,而其壓力最直觀體現在——商業化。
僅從規模來看,QuestMobile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4 月協同辦公 App 的 MAU(月活躍用戶數)中,釘釘的 MAU 為 1.99 億,排名第一;企業微信以 1.02 億位居第二;飛書的 MAU 約為 0.12 億。所以對于目前的釘釘和未來早晚要面對自負盈的飛書及企業微信來說,實現商業化轉型,達到自我造血能養活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在行業發展逐漸完善的背景下,走向盈利目标的商業化轉型是各大協同辦公軟體平台的必經之路。早在 2022 年開始,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協同辦公軟體平台相繼推出了收費項目,加速商業化轉型。
在生态大會上,釘釘首次披露了其商業化核心數據。截至 2023 年 3 月末,釘釘軟體付費企業數達 10 萬家,其中,小微企業占比 58%、中型企業占比 30%、大型企業占比 12%;釘釘付費 DAU 超過 2300 萬。
今年 2 月份,飛書也首次透露了其商業化核心數,2022 年飛書的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達到了 1 億美金,較 2021 年增長了 2.7 倍。
這表示,現階段協同辦公市場也已經進入了商業化速度的比拼,但商業化的過程明顯并不輕松。
如今客戶群體對于軟體付費的習慣并未養成,在線辦公軟體消費這一行為的接受度并不高。中小商家作為數量群體最大的用戶,付費意願不足且生命周期較短,難以形成長期訂閱習慣;大客戶的企業内部系統架構又較為復雜,更偏向于量身定制,過程中交付周期長且成本較高,獲得的利潤偏薄。
另外,據《2021 中國 SaaS 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辦公軟體付費率不足 15%,而歐美市場辦公軟體付費率已經超過 70%。由此可知,只有養成客戶在辦公軟體上消費的習慣和觀念,商業化轉型才能趨向成功,但這也是橫在整個行業頭上的難題。
釘釘獨立後,有了新的目标及更大的自由,但獨自前行的困難同樣不小,行業競争的壓力及盈利的壓力都懸在頭上,釘釘已經邁出了獨立後的第一步,不知其未來能否不負高層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