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老手机上“百花齐放”的接口,其实并不值得骄傲,欢迎阅读。
近年来,我们三易生活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大量自己珍藏的 " 古董手机 ",并尽量去挖掘这些机型背后、哪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技术和相关历史。
平心而论,我们收集、整备这些老机型确实不太容易。一方面,是因为其中有许多都是从未投入量产的工程机,或是本身就为特殊理由而限量的产品,由于本来存世量本就很少,所以很多时候都是 " 可遇而不可求 "。
另一方面,这些老机型在拿到手之后的整备也是一件麻烦事。别的不说,光是给它们充电,就成为了一个意外很麻烦的事情。
为什么会麻烦?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像如今智能手机普遍要么清一色的 USB Type-C,要么稍老一点也是 " 全系 "micro USB 的接口设计。对于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一直到差不多 2006 年、2007 年的手机来说,充电和数据接口其实要远比很多朋友想象的更加 " 百花齐放 "。
比如,这是行业中最早期的某款 " 国产智能手机 ",所采用的、兼顾模块化扩展功能的接口。
这是一款很有历史意义、采用国产作業系統的掌上电腦,所使用的数据接口。
这是同期 NEC 某款机型所采用,兼顾数据传输和充电的复合接口。
而这则是同样差不多同一时间里,三星旗下唯一一款 " 国产作業系統智能手机 " 的接口设计。
上面这款则是几年后联想为北京奥运会定制的限量版工作用机,更是使用了特殊的接口设计。
不难发现,当时无论海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大家在接口方案上基本都 " 各自为政 ",远不像现在那么统一。
看到这样的情形,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不挺好的吗,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有自己的接口标准为什么又不坚持呢?事实上,当时相关厂商这么做,还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首先大家要知道,早期的很多机型之所以要使用特殊的、定制的接口,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行业里刚刚兴起 " 多媒体手机 " 的概念。但是彼时的供应链,还没能搞定把摄像头集成到手机里的方案。
所以在那个时候,无论海外品牌、还是国内一些有追求的厂商,都只有去做 " 外接摄像头 " 的设计。而手机上的外接摄像头,那时候可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再加上 microUSB 本身尺寸太小、固定力度很可能不够,也就造成了最早的一批 " 彩屏机 ",很多都是超宽的定制数据 / 充电接口。
但也正因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设计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很多这种 " 特殊接口 " 在设计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长期使用的问题,它们就只是为了临时解决一两款机型的功能需求而已。等到供应链做出了小型化的手机摄像头后,这些早期接口很快也就遭到了淘汰。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慎弄丢了相应的数据线,那么很可能再要想买一条都是个难事。
换句话说,与其说它们是厂商 " 有创意 " 的体现,还不如说反而是见证了早期一些相关机型上厂商们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如果早期的这些接口各个厂商的标准都不一样,又会对消费者的充电体验造成多少困扰。
没错,其实那个时候相关厂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实际上有的朋友以为 " 百花齐放 " 的早期接口设计,本质上很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 " 统一 " 得多。
比如前面提到的好几款看似特殊的国产手机,会发现它们几乎都能 " 兼容 " 同期的三星、或 LG、或 NEC 手机的充电头和充电线。
显然,这可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因为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一直到 2008 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量的国产手机其实都有在 " 沿用 " 日韩厂商的诸多标准和设计。甚至有许多机型本质上就是直接购买了相关日韩品牌的 OEM 授权,并进行 " 本地化改造 " 后,重新贴牌生产而来。
这三条数据线分别来自 NEC、恒基伟业,波导,并且它们都兼容另一台海尔的手机
请注意,这其实并不是什么 " 丢人 " 的事情,因为从客观上来说,这些源自海外厂商设计的贴牌机型,的确在当时快速地丰富了早期的消费者选择。同时也为相应的国内手机厂商,快速积累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经验。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看似 " 百花齐放 "、实测意外雷同的接口设计,其实也反映出了手机行业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有趣阶段。而研究、揭秘这些小细节,也是我们在 " 古董机收藏 " 过程中的乐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