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大明边军暴打欧洲骑士拿冠军?铁人军长杆刀砍翻三国联军,欢迎阅读。
"
" 次元军武 " 是军武次位面全新打造的系列栏目。我们的目标就是打破 " 次元壁 ",探索游戏、动漫等 " 二次元 " 领網域中有趣的军事知识。如果你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二次元爱好者,那这里一定适合你!
明晃晃的明军铠甲,闪着寒光的明长杆刀,飘扬的明军战旗,一声令下杀入欧洲方阵,铁甲与兵器撞击发出的金属声,盾牌打在甲胄上发出的闷响声,杀声震天,不绝于耳……
这不是古装剧,也不是穿越了,而是发生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真实场景,是 " 贝尔格莱德骑士 " 全甲格斗赛中的一幕。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代表队在 2V2 项目中,连胜罗马尼亚、意大利、东道主塞尔维亚等强队,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全甲格斗队在国际一线赛事中征战多年,取得的第一枚团体金牌。
从 2018 年便正式担任中国队队长 " 大猫 " 事后发文说:我的中国队队长任期内,终于有一个说得出去的最终交代了。
中国队出征塞尔维亚合影
(中间一位是加入中国队的德国佣兵)
还拿了一面从唐朝到明朝一直沿用的
中国传统军旗" 三辰旗 "
那么,这个 " 全甲格斗赛 " 到底是啥?中国是怎么夺得金牌的?
- 01 -
全甲格斗,全称全接触甲胄格斗比赛,英文为 Histroical Medieval Battle(简称 HMB),很多时候这种比赛被叫做 "Buhurt",这个词在古德语中的意思是中世纪欧洲在围栏内进行的团体比武对抗。
2018 年中国队 " 大猫 " 与荷兰选手单挑
这种比赛是由中世纪骑士决斗发展而来,双方的骑士为了切磋或者捍卫荣誉而进行比武,后来发展出特别的竞技场和观众席,骑士以个人或组队使用不同的武器和盔甲与对手决斗,骑士竞争的目的宛如现代的运动员,为奖品、声誉和站立着的女士目光而竞赛。
你可以把这种比武理解为一场体育性质的战争,一个领主的比武参赛队如果打不赢,那么意味着上了战场同样打不赢,那就必须答应其他领主提出的各种条件,包括不限于土地、女人、粮食和贸易等等。
当然,因为比赛的氛围会感染围观者,所以一不留神就会直接变成实战,比如 1273 年查隆伯爵组织的比武中,场上场面完全失控,结果看台上双方的武装侍从们看场上情况忍不住拔剑下场,直接把比赛变成一场小规模战争,最后双方共 80 名骑士死亡,数百名平民和随从丧生,史称 " 查隆战役 "。
为了避免这种惨剧,英王爱德华一世对格斗比赛再次做出了规定,要求观看比武的人不能携带武器,参赛贵族只能携带三名侍从上场,而且严禁携带锋利的刀剑或钝头锤,避免造成死伤。
虽然有着规则限制和穿着完整的盔甲,可当时的人所用的也是货真价实的战场兵器,所以死伤并不少见。比如 1559 年的一届骑士比武中,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被没有枪头的长矛刺中眼睛而殒命。
这种骑士比武在中世纪盛极一时,在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学《亚瑟王传奇》中,就有大量骑士比武的情节描写。同时期,欧洲的手工业技术受骑士比武的带动发展迅猛,金属冶炼、水力锻锤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板甲、巨剑等装备普遍运用在了比武当中。
后来更加先进的火器的出现,让一个没有受过格斗训练的农夫,就可以轻易杀死一个训练多年的骑士,这直接导致了骑士文化的落幕。
不过冷战结束后,这种中世纪骑士的比武文化开始在前苏联地区复活,并在近十几年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逐渐在历史、兵器、战争游戏等相关爱好者中间被熟知。与此同时,盔甲、兵器及相关产品的文化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壮观的赛事吸引了诸多普通人。
2010 年开始,中世纪史实全甲格斗国际协会(HMBIA)开始举办 " 诸国之战 ",木栏杆围成的格斗场上,各国选手身着重达三四十公斤的盔甲,外披古代罩袍,手持单刀、战斧等冷兵器,短兵相接,一决胜负,为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勇士提供了一次在钢铁碰撞中进行较量的机会,成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全甲格斗比赛。
由于俄乌冲突原因
全甲比赛主力原本就是俄乌两国队员
" 诸国之战 " 近几年被取消了
这一比赛分多种对战形式,1 对 1、 5 对 5、21 对 21,以及全体上场的 150 对 150 大规模战役,规则比较开放,除了不让刺(防止闹出人命)和不让攻击关节(防止反关节)之外,怎么打都行。最大的要求,其实还是在武器和铠甲方面。
150 对 150 的大型比赛
不亚于中世纪两个小国的一场战争了
第一就是武器盔甲的形制符合真实历史。要求必须是 13-17 世纪这个时间内的武器盔甲(大概为宋末 - 清初)。不允许你穿个 18 世纪后的清甲,也不允许你穿公元前的古罗马盔甲。
第二个要求就是盔甲必须保护好重要部位和头部,盔甲混搭年代不能超过 50 年,也就是说不能身上穿个 17 世纪胸甲,头上戴个 13 世纪的锅盔。
第三个要求是手中的武器形制、尺寸、包括重量都要遵循历史实物,武器不准开刃、尖头做钝化处理,不然你单手拎着一个 80 公斤的铁锤或者 40 米的长刀,那还怎么打?
身穿中式铠甲的中国队员
在战斗中,倒地就算出局,因为在古代真正的战斗中重甲步兵因为盔甲过于笨重,一旦倒地就很难爬起,基本就意味着死亡。另外武器掉地上不准捡,但是可以借队友的副武器或回后方取新武器。和对手摔跤两人一起倒地两人都算出局(压人身上也算),被人扔出圈外出局,单膝跪地算认输。
因为参赛队多以国家为部門参赛,所以这种比赛很多时候成了展示国家盔甲文化和尚武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自从创办之后,每年都能吸引几十个国家参赛。
- 02 -
虽然这个比赛允许各国参赛队参加,但因为文化原因,主要还是欧美参赛队参加(虽然中世纪还没有美国),尤其是凶猛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队,两国基本垄断了冠亚军,一直到 2014 年,才开始有日本队穿着日本甲,作为第一支亚洲队参赛。
日本队的黑武士手持太刀参战
但是咱们都知道,日本在中世纪时盔甲很多都是竹制的啊!铁甲非常少,并且以轻便灵巧为主要特点的日本刀,也非常不适合这种势大力沉者胜的比赛,而且矮小的身高完全不占优势,所以日本队毫无悬念地被连续吊打了三届,在 2016 年彻底退赛,再也不玩了!
身材矮小的日本队被德国队各种撞飞
日本队被波兰队 " 圈踢 "
在 2017 年第八届西班牙巴塞罗那比赛的时候,中国队第一次开始取代日本人代表亚洲参赛,成为唯一的亚洲参赛队,中国队员身穿中国传统铠甲,手持偃月刀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赛场,一出场就收获了众多国外选手的目光,纷纷围过来合影、把玩武器。
结果因为经验不足,中国队除了个人赛,团体赛并未取得特别好的成绩,最后在 21 对 21 比赛中,中德组建 " 大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 ",被莫斯科大公国军队给轻松秒杀了。
中德联军
第二年再次参赛,总算小胜一局,经过总结经验和针对性训练,2019 年在 5 对 5 比赛中,中国队大胜罗马尼亚,可惜因为主力受伤,2 比 3 憾负摩洛哥,小组未能出线。
2020 年比赛被疫情中断,国内队伍的 " 海外征战 " 告一段落,接着又爆发俄乌冲突,俄罗斯队被禁止参赛,由于跨国交流的受阻,俄罗斯率先摸索出来 2V2 这一新项目,精简了人数,降低了参赛的门槛,又更具有观赏性。
央视《军迷行天下》报道中国选手的训练比赛
随后中国队也开始学习 2V2,不断参加小型比赛,在国内各俱乐部之间频繁交流对抗,不仅实力增强,而且也吃透了规则,中国队的实力开始凸显。
这一优势,在今年的塞尔维亚 " 贝尔格莱德骑士 " 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 " 贝尔格莱德骑士 " 比赛中,2V2 比赛每支队伍共 4 人参赛,两人上场与敌方两人格斗,其余两人随时准备和队友轮换,每场比赛共两回合。每回合的胜负以积分多少确定。
参赛的中国 4 名队员来自各地,分别是上海半吨队队长 " 大猫 "、成都亦禅队队长 " 中猫 "、北京红星队队长 " 邮差 "、重庆鸳鸯锅队旅德选手 " 熊猫 "。
中国队在比赛现场
身披明朝铠甲的中国队长 " 大猫 "
身高 193,体重 120 公斤
这体格放在古代也是妥妥的一员猛将
第一场在与罗马尼亚队的对阵中,中国队轻取对手,夺得 " 好采頭 "。但在第二场面对意大利队的时候,打得非常艰难,意大利队走位非常灵活,配合也非常好,一上来就摔倒中国队取得领先,最终经过艰难反击,中国队以微弱优势获胜。
队长手持双刀左劈右砍
第三场就是对阵东道主塞尔维亚队了,本来东道主队占据主场优势,但万万没想到中国队对 2V2 的战术研究如此透彻,塞尔维亚队连续四次被中国队摔倒。
最终,经过激烈搏斗,中国队顺利获得首块全甲格斗大型赛事的金牌。
中国队夺金后,也让不少甲胄爱好者非常激动,要知道,斯拉夫系选手在全甲格斗中一直占有优势,很多国家甚至专门靠斯拉夫移民外援来取得成绩,所以中国队的获胜,不仅是中国的荣耀,更是亚洲乃至全世界非斯拉夫人的荣耀。
在过去,欧洲人认为只有自己能穿重甲战斗,对中国盔甲、中国勇士是不了解,也看不上的,而这次中国队的获胜,刷新了这种认知,告诉他们,中国不仅古代人英勇善战,现在中国人也能身穿重甲,击败欧洲人!
- 03 -
咱们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次中国取胜了,但要论群众基础,全甲格斗在中国还是一项比较小众的运动。
一方面是全甲格斗太贵,整套赛制甲胄价格至少要 2、3 万起步,抬高了入门门槛。而出国参赛,也要自己掏腰包,机票、装备维修,场地费、会员费等等,一趟差不多要 5 万元。
另一方面是全甲格斗虽然身穿盔甲,但骨折流血仍然是常态,所以在大众的认知中,全甲格斗总是有一种 " 暴力 "、" 危险 " 等标签,影响了其推广。
不过尽管如此,尽管国内群众基础薄弱,但中国队仍然能夺得冠军,充分说明中国队是用了很大心思的。
比如穿着的盔甲,因为比赛接近真正的实战,为了不出现生命危险,所有选手必须身穿全甲防护,在武器大部分是钝击的情况下,锁子甲的防御几乎为零,板甲明显是最佳选择,不过在亚洲普遍并没有板甲,那么如何做到保护身体的同时又能体现中国特色呢?
中国的队员们废了好一番心思,最终查阅了古代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钟少异合著的《甲胄复原》等著作,制作出了既符合中国历史,又具备媲美板甲抗打击能力的盔甲。
《出警入跸图》中的明朝铠甲样式
在设计上,队员们还查阅了明代绘制万历皇帝外出队伍的名画《出警入跸图》以及绘制了同时期军队情况的《平番得胜图》,从中汲取灵感,将图画中的盔甲形制 " 复活 "。
《平番得胜图》中的明朝军队
盔甲之外,中国队员们还在盔甲外面穿了统一的罩袍,其功能有三:一是用以敌我识别;二来,金属盔甲外面穿上布料,可以防止金属被阳光照射后过热,妨碍作战;三是体现中国特色,罩袍纹路为中国盔甲特有的 " 山字纹 ",背上写有 " 战魂 " 二字,在满是欧式盔甲和徽纹的赛场上特别亮眼。
在长杆武器方面,此次参赛队放弃了过去的三尖两刃刀和偃月刀,而是采用了明代铁人军长杆刀样式。
历史记载,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时,军队穿的就是重甲,使用的就是一种长杆刀。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得到了与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周显光团队合作的机会,最终复原了郑成功铁人军的长杆刀,使用非常顺手,有着力点,造型挺拔流畅,威力也很大。按照规定,比赛前裁判会检查各队使用的武器,有一位裁判拿着中国队的武器赞不绝口,还问中国队员能不能拍一张合影。
参加过台湾战役的荷兰人绘画的郑成功铁人军和长杆刀
中国队员使用的铁人军长杆刀
据场下的中国队员说,明军长杆刀打到对手身上以后,效果非常震撼,输出时可以对对手造成很大的体力消耗。在场上近距离打击,甚至可以看到对方盔甲变形。
每一次劈砍,都能听到对方疼痛发出的声音
为了赢得比赛,队员们平时独自抽空进行训练,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穿戴全服盔甲进行训练,演练阵型、打法、配合和战术,格斗技术结合了中国的传统國術和武器技法,还聘请了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借鉴了综合搏击、散打的部分技术和训练。
最终,武器、盔甲和技巧都趋于完美的中国队,顺利取得了冠军。
虽然这项运动项目在中国依然小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甲格斗在中国的巨大潜力。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强盛的朝代,也有非常浓厚的盔甲文化和格斗文化,这种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拼搏精神的体育运动,也必将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汉服、戏曲一样,重新来到大众视野,在嘶吼与呐喊中,再次展现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军武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甲格斗将成为一项吸引大量观众的热门运动,中国盔甲过去曾伴随中国勇士征讨四方,打下如今的广阔疆土,那么现在,中国盔甲也必将伴随中国勇士扬威赛场,展现中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