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又一国企与华为合作落地,旨在“扭亏为盈”?,欢迎阅读。
华为 " 第五界 ",迎来了新的进展。
近期,上汽与华为合作被持续报道,终于有了结果,双方将采取智选车模式,也就是新车将归属鸿蒙智行。
消息显示,双方正计划推出两款 20 万级新车,品牌名称或为 " 尚界 "。并且,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将基于上汽旗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开发,上汽集团将重启内部代号为 ES37 的新车项目,这个定位于中型纯电 SUV,因荣威与飞凡整合而被搁置的项目,即将重生。
来看华为与其他四家车企合作智选车模式,不管是销量还是声量,至少能为车企带来其中一项助益,能够更好地改善车企现状,帮助深陷泥潭的车企扭转局面。而经历了 " 暗淡 " 的 2024 年的上汽集团,也需要寻找合适的契机主动求变。
上汽如何抓住新契机?
2024 年,上汽集团共销售 401.3 万辆新车,同比下降 20%,仅完成目标销量的 74%。
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超过 240 万辆,占比 60%。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共销售 123.4 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 9.9%,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共销售 80 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达三分之二。
众所周知,五菱新能源车型以 10 万级以下的产品为主,反映出的问题是,上汽集团其他中高端新能源销量成绩还有待提升。具体来看,上汽通用共销售 10.49 万辆新能源车,上汽大众 ID. 系列共销售 13 万辆新车,上汽智己共销售 6.55 万辆新车。
相比一汽、长安等友商,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可圈可点,但如果仅看中高端车型销量,上汽集团并没有什么优势,反而是自主乘用车品牌智己,在同级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具体来看,一汽红旗 2024 年共销售超 40 万辆新车,是自主高端品牌中当之无愧的冠军;长安旗下阿维塔品牌销售 7.36 万辆新车,实现销量翻倍;东风岚图则销售 8.57 万辆新车,增速达 70%。显而易见,上汽集团中高端新能源车销量相比友商并不出色。
此外,上汽集团发布的公告称,预计 2024 年净利润 15 亿至 19 亿元,相比 2023 年,将减少 122 亿元到 126 亿元,同比减少 87% 到 90%。
尤其是已公布的 2024 年三季度财报,仅 2.8 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93.5%,在快速新能源化以及持续内卷的市场局势中,上汽集团急需找到盈利突破口,实现 " 扭亏为盈 "。
如此看来,帮助赛力斯实现利润转正,以及帮助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完成口碑逆转的华为,是当下最有利于上汽集团扭转局面的选择。
原因在于,其一,华为的口碑热度显而易见,高曝光率,有效的传播使得华为成为当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流量担当;其二,华为在新能源解决方案上有独到的见解与技术能力,能够帮助车企快速改善产品力,补强产品差距;其三,使用华为技术,提升竞争力带来的效果就是实现市场规模效应,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下探,这也是车企在新能源领網域实现盈利的关键。
重启飞凡产品,机会更大
根据目前的消息,上汽将重启飞凡汽车原有的产品与华为深度融合,也就意味着双方合作的产品或将成为智选车模式下,客单价最低的一个品牌。
为什么说飞凡的产品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首先,飞凡作为上汽乘用车第一个新能源品牌,有着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将飞凡的产品重新研发包装后归入双方合作的新品牌,有更强的故事性。
其次,飞凡作为上汽乘用车中端品牌,其价位更容易打进熱賣市场,閱聽人度更高,用户群更大,更容易实现走量。
第三,刚刚过去的比亚迪智驾三板斧,已经能够说明今年新能源车市场的走向,智驾作为 2025 年用户购车的重要因素,基于平价,实现全民,才是主旋律。而飞凡的产品搭配华为智驾,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同时有利可图,也就意味着不会出现多数高端新能源品牌 " 卖一辆亏一辆 " 的窘境。
最后,飞凡拥有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领網域的一切资源,上汽乘用车在除了智驾上的其他技术层面均有着很强的技术底蕴与研发能力。因此其产品与华为合作可称为强强联合,能够将双方的优势最大化,简化了很多需要 " 从头开始 " 的程式。
也就是说,上汽集团已经没有时间重新与华为孵化一个以全新车型定位和产品矩阵打造的新品牌,而是必须走捷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现有资源优势最大化,短期内就能看到市场效果。
上汽集团的这条路径,或许也给了那些对未来想要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大集团,一个很好的模仿案例。作为对比,另一家在净利润上堪称与上汽集团 " 难兄难弟 " 的广汽集团,也有与华为合作的消息。
不同的是,广汽集团旨在与华为打造一个全新的豪华品牌,虽然也将用现有的产品资源做嫁接,但不同的是豪华品牌与上汽的偏平价品牌相比,閱聽人面还是更小。
此外,在广汽集团新豪华品牌推出后,现有的豪华品牌昊铂,或沦为平价品牌,抑或被并入广汽埃安,无论结局是哪种,实际都没有上汽直接与华为打造閱聽人面更大的平价品牌聪明,毕竟昊铂并未打出相应的市场基调,市场认知度非常有限。
结语:" 四界 " 绝不是鸿蒙智行的终点,相信 " 尚界 " 也不会是华为智选车的最后一家。华为为各大车企带来 " 新生 " 的机会,但同样,华为也并非万能,仍然需要看车企是否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选对了策略,才能在未来新能源残酷的竞争中稳步前进,更胜一筹。